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班主任的系统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

时间:2024-05-07

贾高见

全国知名班主任,湖南省特级教师,湖南省班主任学会理事,湖南省“国培”首席专家,湖南省示范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首届湖湘优秀班主任,《新班主任》等杂志封面人物。专著《打造高中卓越班级的42个策略》被称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思维地图”,发表教育类文章一百多篇。

团队建设需要未雨绸缪,统筹设计。团队建设前期,教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团队建设事半功倍。

全国知名班主任,全国优秀青年班主任,佛山市名班主任,南海区高级班主任,南海区班主任培训基地负责人,南海区十大杰出青年,“国培”专家,“小活动大德育”品牌研发者。著有《小活动大德育》《中学德育问题与对策》《做更专业的教育》《小班级大教育》等著作,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文章数十篇,受邀在全国进行德育交流数百场。

教育不相信“从此以后”的神话

1.偶尔的触动难以达到长期的教育效果。

我在上一期文章中提到:品德形成过程是道德主体的自我建构过程,教育产生效果的基础是心灵的触动和接纳。讲好故事也好,做好活动也好,联系生活也好,不管哪种教育方式,其作用是一样的:创设成长情境,触动学生心灵,提升教育实效。

有老师说:“我也给学生讲故事,做活动,效果一开始还不错,但是学生往往几天后就打回原形,这是为什么?”必须承认,这个问题是真实存在的,甚至是教育中的常态。生长中的个体具有相当强的原始享乐本能和自我中心本能,这决定了单次活动的效果保持的时间是有限的。这一点,我比较认同孙绍振教授针对儿童心理所表达的观点:

“一个人的心理结构,其内在的结构,从表层到深层都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即使外部条件有了某些改变,例如父母的责备、老师的鼓励等等,人物的心理在表层也可能作出一些调节,例如痛下决心、用功读书之类,但是其深层是超稳定的,表层的一般调节不会影响到深层的稳定,因而表层的调节尽管是真诚的,但不用多久就会被深层结构的反调节所消解。”

可见,即使一次成功的教育活动可以带给学生比较深刻的感悟,甚至能使学生斗志昂扬、热情高涨,发自内心渴望改变,但是这种效果也很容易被时间和学生内在的心理结构所消解。这不能说教育没有作用,只能说明一次教育很难有持续性的、长久的作用。

2.点状的工作难以解决系列问题。

教育中的很多问题都可能是线性的系列问题,而不是点状的临时问题。点状的工作可以对学生产生触动,但是难以系统、深入地解决线性问题。

比如,有老师问:“学生缺乏规则意识,不遵守班规,怎么办?”

学生为什么不愿意遵守班规?这里需要思考的是线性系列问题。首先,班规是怎么来的?是老师指定的,还是学生民主议定的?如果班规是老师指定的,这样的班规并没有得到学生的内心认同,学生自然不愿意遵守。其次,学生违纪时,班级有没有相应的监控机制,及时发现违纪情况?监控机制漏洞越大,破窗效应就越容易出现。第三,面对学生违纪,班级是怎么执行班规的?是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客观公正地执行,还是随老师心情而定?第四,班规给学生相应惩罚的同时,有没有配套的教育措施?如果只是惩罚而没有教育,班规会不会被学生视为班主任“镇压”学生的帮凶?

这些问题让我们明白: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经由班规的制订和执行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这里面大有学问。所以,教育需要“点”上技术的精湛,更需要教育工作的系统、深入;教育不是一招一式的简单叠加,而是顶层设计、系统思考之下的“由点到线到面到体”的系统推进。

3.教育不是班主任单打独斗的角斗场。

不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表现很好,一回到家就原形毕露;不少老师反映,学校5天的教育抵不上周末家庭中两天的放纵,“5+2<0”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告诉我们,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不仅仅是教师和班级,更包括家长和社区。教育不是班主任单打独斗的角斗场,家长、社区都可以而且应该是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班主任要有意识地通过整合资源,形成家校良性互动,形成学生成长的良好教育场域。

系统思维强化教育效果的几种思路

1.叠加同质活动。

所谓叠加同质活动,是指在一次活动后继续开展目的一致、同质性较强的活动,借助同质活动的连续开展来强化教育效果。

为了培养班级正能量,引导学生积极传递温暖和幸福,我在开学一个月左右组织了“甜心运动”的活动:

(1)每人分3粒糖,把糖送给你想要感谢的人,要求在送糖时说出你感谢他(她)的原因,表达要真诚,感谢要真心;

(2)糖可以送给组内同学,也可以送给组外同学,运动结束后,分得的糖果必须送给别人,手中只剩下收到的糖果。

“甜心运动”让学生回顾和感恩来自他人的帮助,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激发学生帮助他人的意愿。这一活动对培养班级正能量、和谐同学关系非常有效。

为了延续活动效果,我接着组织了“国王与天使”活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怀他人。这一活动不仅明确了自己要服务的对象(国王),而且对服务标准提出了相对具体的要求(服务要尽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比如一杯茶、一个小礼物、共同学习、真诚陪伴等),并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和后续感悟分享等配套活动。随后,班级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形成了关怀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班风。

学期末,我们组織“一家团聚话心声”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半年来班级的感人故事,对半年来的互助教育和班级幸福进行回顾和小结。

这就是典型的同质活动的叠加,前、中、后三场性质目的一致的活动让整个班级半年内都充满了温暖。

2.同一方向线性活动的逐层深入。

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同一方向线性活动的逐层推进来比较系统而深入地解决系列问题。

比如: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怎么办?这里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包括: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态度问题还是能力问题?学生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却难以自我管理,怎么办?学生努力了一段时间后成绩仍旧没有提高,为什么?如何引导学生理性、积极地看待努力后的进步和退步?

一开始学生存在的问题可能是态度问题,这时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此,我在班上开展了“读,善其身”和“定位,决定价值”的主题教育活动,端正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

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等于就能够真正做到自我管理、安心学习。所以,接下来需要引导学生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落实到重视学习、认真学习的行动中,我在班上配套开展了“行动,成就目标”的主题教育活动。

当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认真投入学习一段时间后,大家会对下一次测试的成绩充满期待。但是现实往往是这样的:有些学生的进步较大,另外一些学生没有多少进步,甚至可能退步。如何引导学生客观看待成绩的进退,并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考试后我在班上开展了“反思,提升品质”的主题教育活动。

这4节课放到一起共同构成了我们班的“约会成功”系列班会课,构成了激发学习动力、努力学习、自主反思的良性循环。

3.资源整合,形成教育场域。

班级教育、学校教育的影响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一系列系统、立体的教育活动的影响则更容易形成一个稳定的教育场域,以一种长期、稳定的氛围不断浸润、滋养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有整合教育资源的意识,把家长吸纳成为教育的同盟者。

高一家长会之后,学生和家长反映亲子沟通方面存在问题:学生认为家长不尊重他们,只知道要求他们努力学习,不允许他们玩手机、玩游戏;家长认为学生周末到家只顾玩手机,不做家务、不学习、不与家长沟通。

我们班综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共同制订了“家长周末行为指南(居家版)”和“学生周末行为指南(居家版)”,其中“家长周末行为指南(居家版)”是对家长周末行为的要求,“学生周末行为指南(居家版)”是对学生周末行为的具体要求。

家长周末行为指南(居家版)

总体定位:充当孩子成长中的陪伴者、引导者、帮助者和鼓励者。

1.综合评价:对孩子的评价标准不仅是成绩,要从多方面综合评价,多发现优点,多鼓励孩子。

2.沟通陪伴: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平等交流,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建议每个星期沟通时间不少于60分钟;如果可能,每个星期多抽点时间和孩子相处,一起做运动。

3.关于成绩:家长要了解成绩,但是不能只看成绩。成绩不好时不要一味抱怨,应该与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帮助孩子找到可能存在的问题,找到改进的方法。

4.电子设备:在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前提下,在一定时间内(建议每周末时间约2小时),不限制孩子使用手机和电脑。

5.以身作则:不要只顾着玩手机而忽略了对孩子和家人的关心;沟通谈心时要有耐心不乱发脾气;换位思考,理解和尊重孩子。

学生周末行为指南(居家版)

1.理解父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管理和唠叨背后的善意,面对家长批评首先要想一想自己做错了没有,而不是一味埋怨家长;不以自己为中心,多站在家长的角度看问题,体谅父母的辛苦,耐心与父母交流,更好地与父母一起生活。

2.电子设备:合理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不得时时刻刻拿着手机,不能一回家就把自己关进房间里长时期玩电脑或手机,不要因为手机和电脑而忽略了对家人的关心。

3.周末作业:懂得自觉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周末作业不留到回学校才做;完成作业后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复习或课外阅读、运动等活动。

4.按时作息:每天晚上11:30前一定要上床睡觉,早上8:30前起床,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

5.贴心暖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回家前、返校后要及时发短信或者打电话告诉父母,外出时要经常汇报行程,以免父母担心。

在行为指南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对家长和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估,我们配套制订了“家长行为指南得分表”和“子女行为指南得分表”:

[家长行为指南得分表(居家版)        条款         分值         家长自评         学生打分         1.综合评价      3                          2.沟通陪伴         3                          3.关于成绩      3                          4.电子设备      3                          5.以身作则      3                          特别奖励(每项最高5分)         奖励分值         1(事由)                2(事由)                本周總得分:                   孩子签名:     日期:     ]

[子女行为指南得分表(居家版)        条款         分值         學生自评         家长打分         1.理解父母      3                          2.电子设备         3                          3.周末作业      3                          4.按时作息      3                          5.贴心暖心      3                          特别奖励(每项最高5分)         奖励分值         1(事由)                2(事由)                本周总得分:                   家长签名:     日期:     ]

这一活动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家长、班级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家长普遍反映“孩子们懂事了,有节制了”,而学生的反映则是“和家长有话说了,自己的周末有规律了”,在班级层面,则是更好地实现了家校合力和班级共建。

系列化、立体化的活动能够把一次次的单独活动组合成一个主题鲜明、影响巨大的教育场域,对学生产生积极而持续的影响。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需要厚积薄发;教育不只是班主任一厢情愿的努力,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教育应该是在顶层设计、系统思维之下的有序推进。

责任编辑  陈建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