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灼灼的暖阳之光

时间:2024-05-07

太阳慢慢升起,阳光温和地抚摸一草一木。她从阳光中走来,带着阳光的温暖、宁静和美好,带着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理想的初心,对专业的信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用自己的微光让法律也有了温情,用自己的坚守和大爱让微光也焕发出艳丽的光芒。

——题记

如果你去华龙区检察院,那个走路像风一样一溜小跑的准是她。如果你问三姐在哪?所有的人都会热心地回应你。如果遇到困难,华检人都知道找“三姐”,她在家里排行老三,在单位成了大家的“三姐”,也是大家最贴心的好大姐。她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爱笑,一举手一投足都笑吟吟的,笑容挂在脸上像一缕暖阳散发着灼灼光芒,让人倍感温暖和亲切。

初心之光

她说从小种下的种子,是一个人的定海神针,什么时候都不会偏航。

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最令她骄傲的事情就是父亲是警察,抓坏人的警察。父亲一身警服和大檐帽上的徽章闪着正义的光,那时有多少孩子长大了想当警察啊!那也是她心中的梦想。那时经常戴上父亲的大檐帽,学着父亲的样子对国旗敬礼。帽子太大了,遮住了眼睛,父亲总是笑得前仰后合。

“丫头,长大了做什么?”

“跟您一样,当警察。”

“当警察干什么?”

“为人民服务。”她大声说。

这一句当然是父亲教的,那时并不知道啥意思,只觉得为人民服务是特别神圣的事情。也许从那时起,种子已经在心里种下。

1997年师范毕业之后,邹艳丽本来可以分配到学校去当一名教师,这可是铁饭碗。在当时师范那么难考,还有那么多人努力考很多年都不放弃,就是为了端上国家的铁饭碗,这可是人人都羡慕的职业。家人也觉得女孩子当个老师挺好,有周末和假期,将来成家了还能多照顾孩子。她不说话,陷入了沉思,当然她知道家人说的这些都对,但是为什么感觉心里空落落的,那颗信念的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她毅然放弃分配,她要考政法学院深造,她要当一名警察。一个20岁左右的姑娘,大多数可能还比较懵懂,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而她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方向,只有她自己知道是父亲的一身正气,是父亲的一心为民,是父亲抛开生死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指引着她前行。能坚持初心不改,坚持热爱,也是让人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她参加工作几年之后,又有一次工作变动的机会,考验着她的初心。因为她拼命工作的精神,领导征求意见让她到其他单位工作,以求更好的发展。家里人也觉得换换工作也好,她太忙了,更何况对她个人来说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她沉默了,这一切她当然懂得,但是也许与检察工作再无缘了,但她的梦呢?她的初心呢?她好像一下子被人抽空了,望着天上的明月,第一次因为自己的方向而一夜无眠。天亮了,她带着一身疲惫,眼睛里却闪着喜悦的光芒,她说,我想通了,我喜欢检察工作,放弃离开。跟当初选择这个工作时一模一样。虽然与机会失之交臂,但她从没有后悔过,她笑着淡淡地说:“人生往哪个方向走,一定要问问自己的心!”她坚守了自己的检察梦,这是她永远不变的初心。

使命之光

她说不能放过一个坏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要努力提高执法的温度。

她在河南省政治干部学院,又刻苦学习三年法律知识,当站在检察院大门口时,办公楼上高悬的国徽跟父亲大檐帽上的国徽一样闪着熠熠的光芒,神圣又庄严。她知道她将开启自己检察官的一生,感慨万千。这是她自己选择的人生,也是她自己争取来的人生,尽管不是公安系统,但检察官一样可以像父亲那样执法为民;一样可以对公平正义不懈追求。满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传遍身体的每一根神经。

刚到检察院,就被分到了公诉科,大家都知道公诉科最忙,也最锻炼人。它像一块海绵,废寝忘食地汲取工作的各种营养,不仅每年接三四十起案件,还承担了内勤的工作。天天忙得不亦乐乎,那时年轻,总觉得自己还能做更多。每天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贯穿,要么在开庭,要么在阅卷,要么在看守所提审,要么在去开庭的路上,或者去看守所的路上。累嗎?当然累!但她感受到最多的是执法为民的使命感和幸福感。她几乎把所有的常见的犯罪案件都办了一遍,什么交通肇事罪、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抢夺罪、敲诈勒索罪等等,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到最后只要一看起诉意见书就能推出整个案子的始末。

经她办理的案件数不胜数,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起过失致人死亡罪。那是2003年6月10日,豫北濮阳的田野一片金黄,小麦丰收在望。下午3点多,在106国道上,一起因拦用收割机而引发的车祸发生了。一行三辆挂着黑龙江牌照的小型收割机,由商丘市收麦归来,正向南乐县方向行驶。20多名村民围在106国道上拦截过往的收割机。小良(化名)驾驶的第一辆收割机过去了,第二辆正要闯过时,被路上横放的一根木棒卡住了,差点翻车。从车上下来两个人与拦车的村民争执起来。这时,一位30多岁的农村妇女项某去地里种玉米,见状就上前劝阻。不知怎的,她突然朝北仰面倒地。恰在这时,杨某驾驶的第三辆收割机从第二辆的右侧驶过。“啊呀!”一声惨叫,收割机的大轮从她的头上轧过……出事了!小良慌忙下车往后跑,见死者血肉模糊,脑浆都流了出来。他只觉得喘不过气来,口干得连唾沫也咽不下去。这时,愤怒的农民围成了黑压压的一片,手持木棒向三辆收割机上的人纷纷打来。“劈劈啪啪”的木棒声打成一片。小良和三辆车上的同伴抱着头到处躲藏。也许怕再打出人命,也许觉得一直打不是办法,一名村民出面维持了秩序,挨打的人全部被赶到了路边。

小良一边摸着头上的疙瘩,一边背对着同伴问:“是谁开的车?车这么慢,怎么能轧死人呢?”杨某脸色苍白,有气无力地说:“是我开的车。”接着,杨某把小良叫到一边,眼里闪着哀求的目光,可怜巴巴地说:“你有驾驶证,替我顶罪吧!交通肇事只要赔偿了就没事了,咱也不是故意的。我去凑钱。不会追究刑事责任的。如果有事我不会连累你,我自己认罪。”此刻,小良只知道害怕,大脑一片空白。当赶来的公安干警问“谁是肇事司机”时,小良偷偷看着杨某,却不见杨某吱声,低着头十分可怜。在极度恐慌害怕的情况下,他不知所措地答道:“我……是我……”一副冰凉的手铐戴在他的手上。

这位名叫小良的年轻人,也是这三辆收割机的组织者,邹艳丽同志第一次提審他的时候就发现他眼神躲闪,叙述当时的很多细节时支支吾吾,含糊不清,与卷宗上的记录严重不符,职业敏感引起了她的高度警觉。她想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小良可能还是什么也不会说,得换个角度让他打开心结。在又一次提审的时候,邹艳丽像一个大姐姐一样跟小良聊家常:“家里都有什么人呐?有孩子吗?你知道你的家人自从你出事以来,他们是怎么过的?他们为了给你凑钱赔偿把亲戚邻居都借遍了,把该想的办法都想尽了,你知道他们有多么担心你吗?”这一说不打紧,小伙子渐渐泣不成声,泪流满面。小良终于打开心结,将事情的始末原原本本地讲了出来。他说不是他轧的人,但是觉得自己是组织者,应该替队友分担责任,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是在犯法,对法律的无知让他选择了替人顶罪,他终于觉察到别人是在利用他的善良,把他以及他的家庭推入了万丈深渊。案情的突然变化引起了检察机关的高度重视。于是邹艳丽为了让案情的真相大白于天下,连夜制定方案,收集固定证据,与公安机关商讨抓捕计划,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2003年8月11日,是小良终生难忘的日子,在邹艳丽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小良申请办理了取保候审。2003年9月5日,濮阳市华龙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杨某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小良犯包庇罪判处拘役3个月。小良一再感谢华龙区检察院的领导和办案人员把他从犯罪的泥潭中拯救了出来,并将一面书有“严格执法,公正为民”的锦旗送到了邹艳丽的手中。在经历了仿佛炼狱般的过程后,这是小良发自肺腑的心声。

小良说:“法律无情人有情,是检察官邹大姐让法律也有了人的温情。让案情大白于天下,拯救了我们一个家啊!”邹艳丽淡淡地笑着说:“法律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要相信法律的公正严明。”

这个案件邹艳丽还撰写了一篇文章《替人顶罪的背后》,总结了这个典型的案例,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邹艳丽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位执法者的良知,更是一位执法者捍卫法律公平公正的职责!这是她一辈子都不会改变的情怀。使命之光指引她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温度!

担当之光

她是一颗螺丝钉,放到哪里就在哪里发挥作用。

邹艳丽同志是有名的拼命三郎,由于她工作能力突出,2010年院里决定把她调入政治部,让她承担更加重要的工作。政治部也是综合部,干部人事、专项活动、文化创建等,工作繁琐复杂,除了办案吃喝拉撒琐琐碎碎,样样都有。没有人愿意去做这种出力又不见功效的工作,她却想到政治部牵动着每一个干警的切身利益、思想动态,也是整个检察院的大后方,只要能为人民服务,她就会义无反顾,别人不愿意做的她都愿意去做。领导夸赞说:“有你守住后方就稳定了军心,这是为人民服务最基本的保障啊!”

刚到政治部,就赶上了“一创双优”教育活动,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她牵头制定了华龙区检察院“一创双优”活动方案、学习计划、台账;她带领大家运营华检公众号,编写出一篇又一篇华检宣传稿件;为了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她又号召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带头捐款捐物,帮扶残疾儿童、孤寡老人,到敬老院开展活动……她从没有架子,什么活都是带头干,苦活累活抢着干,大家都说她傻,但心里却深深地敬爱着这个三姐。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2021年,2022年,华龙区检察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宣传先进单位。她欣慰地笑了,脸上绽放的笑容像一朵花儿一样,纯朴又明亮。

如果这些都是小事,那么从2010年开始,她带领政治部的同志着实干了几件大事。从2010年华检要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又太少,她的压力太大了!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她开始谋划如何让创建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于是她又牵头制定了文明创建方案、台账、细则、措施、活动……全文涵盖100多项考核内容,其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即便如此,她在细节上依然精益求精,每项活动反复修改,加班到半夜凌晨,成了家常便饭,说“5+2”“白加黑”一点儿都不夸张。那时她孩子还小,没人带,家里也是一地鸡毛,她咬紧牙关,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从不对人提起,回到单位,一投入工作,啥都忘记了。她硬是带着几个同志完成了一个大团队的活儿,整理出上万份资料,装订成9本大书。最令她欣慰的是,华龙区检察院分别在2010年、2015年、2017年、202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所有的劳累,在全国文明单位金字招牌下都云淡风轻了。

一个人努力一阵子不难,难的是20多年如一日地坚守,检察院多次宣传她的工作精神让全院学习,她坚决拒绝,说:“宣传人不宣传自己。”有人叫她铁娘子,她笑着自嘲道:“没办法呀,干活的命,有活就坐不住,得马上干,得一溜小跑去干才行。”她把苦和累都自己吞下,为了做好这平凡的工作,为了为人民服务大后方的稳定,她做到了一颗螺丝钉的坚守。

最难忘的是孩子小的时候,那几年爱人工作在乡下,一走就是很多天,自己又工作又带孩子。孩子1岁时单位安排她去省里学习一周,学习地点在民权,看看吃奶的孩子,她实在割舍不下,又想到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又不愿失之交臂,思来想去,她毅然将嗷嗷待哺的孩子送回老家。为了不让回奶,她每天用吸奶器吸出奶水,等她回来,看到孩子皴得直往下掉渣渣的小脸,想着孩子天天在寒风中哭着找妈妈,她一把把孩子搂在怀里,泪流不止……本来想回来多陪陪孩子,但又想到工作紧迫,需要她把全市近万个案件录入系统,一个案件就牵涉到10多个人,这么多案件,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据,她又不顾一切地投入到了这项工作中。专业的统计员都忍不住感慨,无论提到哪个案件,她都能准确定位一些数据,三姐不愧是三姐,还是“活字典”“活系统”。这种超强工作能力的背后,自己默默吞下了多少眼泪只有她自己知道。

孩子慢慢长大,上幼儿园时,她忘记接孩子的事儿经常发生,办公室里的人知道她走不开,谁有空谁就帮她去接孩子,她的孩子已经变成了大家的孩子。同事们温暖着她的心,现在办公室里的年轻人,谁家孩子小她都暗暗帮一把,因为她太知道养孩子的艰辛。工作中可以是铁打的,但孩子在每一个女人心中永远都是软肋,不捏都疼,她永远都记得大家怎样帮助她度过最艰难的那几年时光。她觉得自己处处遇到好人,处处受人关心照顾,独独忘了自己不仅仅是那个好人,那个处处关心爱护别人的人,还是别人心中的榜样。

工作期间,她时常把重活揽在自己身上,让年轻人回家多照顾孩子。科里的人常说:“你真是我们最贴心的三姐。”在她的影响下,同事们早已是相互体贴的一家人。

尾声

她是一滴水,也折射出了太阳的光芒。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专章进行论述和专门部署,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执法部门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党的二十大精神是一道亮丽的剑,指引了执法人前进的方向。邹艳丽同志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回顾过去,自从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毕业,进入华龙区人民检察院工作至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20多年如一日地坚守,先后在公诉科、政治部工作,期间获得多项荣誉:连续10年被华龙区检察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和重大贡献奖;被区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党员;荣立濮阳市检察机关个人三等功4次;被河南省检察院评为全省政治部检察人才库成员;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撰写的《替人顶罪的背后》,获全省法治好新闻三等奖等等。

她深知这些荣誉只是代表过去,面对未来,她深感重任在肩。她牢记使命,她说她是一滴水,要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她要用一名检察人的微光去捍卫法律的神圣,为国家的法治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为人民的幸福安康保驾护航。

采访接近尾声,一抬眼,一缕暖阳正透过窗户照进屋来,照到窗边她的脸上,与她暖暖的笑容融合在一起,折射出太阳的艳丽光芒,周围的一切仿佛都被温暖照亮。

她将迎着新时代的曙光跨步走向新的征程。

作者简介:

段凤彩,女,笔名知了,河南濮阳人,中学美术教师。小时候以为自己喜欢画画,长大了才发现更喜欢文字。个人主张读书写字就是为了修心,先有赤子仁心才有天地文章。心中有一个作家梦,但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孙燕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