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两个走向”将为世界联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时间:2024-05-07

于洪君

【摘要】***主席在G20杭州峰会阐述的“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新思想,为国际社会更真实地认识中国现代化发展之路,更广泛地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积极地迎接中华民族全面崛起与复兴指明了方向。“两个走向”将是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整个世界联动发展、包容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G20杭州峰会 “两个走向” 联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F116 【文献识别码】A

2016年的G20峰会在中国杭州精彩落幕,世界舆论好评如潮。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主席所揭示的中国进程,以及他为提振世界经济信心、推进国际间互利合作、优化全球治理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二是他代表中国人民所表达的坚持和平发展之路、坚持开放发展态势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在提示中国发展进程时所阐述的“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新思想。这“两个走向”的新提法和新论断,为中国更准确地厘定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更全面地参与国际事务、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南。

改革开放为中国走向世界开辟了广阔前景

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走向中国,是一个曲折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其实质是中华民族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回归国际社会,以建设性姿态融入人类发展进程。这一过程始于1979年改革开放之际。在此之前,自新中国成立时起,长达30余年,我们最初在国际事务中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后来又在外交领域受到极左思潮严重干扰,同时受到东西方冷战的长期制约,中国在很大程度上被隔离于世界之外。尽管人们当时高唱《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实际上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上只有四十几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世界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中美两国也打开了闭锁的双边关系之门,但总体看,中国那时对外部世界的了解相当有限,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外部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也非常肤浅,特别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偏见和成见根深蒂固。对此,邓小平在阐述中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长期孤立于世界之外,一方面是西方封锁我们,同时我们自己也把手脚捆了起来,“连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都不知道”。

中国改革开放最初十年,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直接领导中国的外交事务。他基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全面开放、锐意进取的建设性姿态,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对话与合作,很快开辟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崭新局面。其突出表现是:中国迫使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断交”、“撤军”、“废约”行动,中美两国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关系;同东欧各国结束长达30余年的紧张状态,与当时世界第二大国也是中国最大邻国苏联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同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式建交并开展友好往来,广泛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不断加大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的投入;各种级别和形式的代表团密集出访,认真观察和了解外部世界,开拓思路和视野。大量官员、专家学者和青年走出国门,努力学习并大胆汲取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类文明创造的所有新知识新成果。

正是在全方位走向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中国超越意识形态分歧,超越社会制度差异,全力引进境外资金、技术、人才、先进管理手段和社会治理模式,使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历史性变化。中国走向世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红利和经济实惠,中国在摆脱国际孤立处境、重新融入世界的进程中取得历史性进展,引起了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赞赏。中国不再呼喊“解放全人类”、“实现世界一片红”等空洞口号,也不再把“打倒帝修反”、“支援世界革命”作为对外工作的总任务,而是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谋发展,与美国苏联等世界大国和所有发达国家平等合作。中国开始成为国际社会中积极而稳健的、高度负责并富有建设性的重要成员。

当然,任何事务的发展都是充满变数的。1989年东欧剧变,苏联风雨飘摇,世界社会主义进程转入低谷。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北京也发生了一场政治风波。西方国家打起了以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如意算盘,重新玩起了孤立中国的外交把戏,中国面临“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外交困局。在这种形势下,邓小平审时度势,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思想,带领继续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实行不扛旗、不挑头、不结盟、谁也不得罪、跟谁都搞好关系的政策和策略,一方面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另一方面坚持走向世界不回头。

在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正确方针指导下,1989~1999年间,中国充分利用与外部世界形成的联动关系,特别是与西方国家形成的利益纽带,逐步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最终战胜了针对中国的“新冷战”。中国不但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完成了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全面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而且与苏东剧变后该地区所有国家建立了新型关系,发起成立了总部设在中国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功地与英国和葡萄牙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和澳门问题。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急剧上升,走向世界的信心更加坚定,步伐更加坚实。世界各国对中国开始刮目相看,进入中国、认识中国、寻找机会与中国开展合作,成了国际事务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长期垄断国际组织并操纵国际事务的西方国家,不得不以越来越开放的态势,在更大范围内与中国开展交流对话与合作。跨国集团和西方各公司纷纷来中国寻找商机,联合国系统在华开设的办事处越来越多。

“两个走向”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和地缘战略格局,呈现出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奋发图强、兴国富民的新态势,但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仍严重存在,发达国家开始实行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反全球化运动泛滥成灾,国际恐怖主义日益猖獗。在此形势下,中国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将争取并维护良好的国际大环境、营造睦邻友好的周边小环境、充分利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作为外交工作的中心任务,同时将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新安全架构,作为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最高理想和目标。

为此,中国外交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发展创新,逐渐形成总体外交、复合型外交、立体化外交等一系列新概念,确立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新布局。在持续推进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的高层政治对话和政府部门间务实交往的同时,中国大力开展政党外交、议会外交、群团外交、军事外交、经济外交、金融外交、资源外交、文化外交、体育外交,并且充分调动和发挥民间外交、公共外交、城市外交、企业外交、展会外交等各种对外交流合作方式对国家总体外交的配合与辅助作用。

这种空前活跃的全方位多领域的新型外交,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强大的正能量。中国在连续数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之后,经济总量和进出口总额已跃至世界前列,国家外汇储备跃居世界之首,对外人文交流与合作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头。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或是从国际影响力上看,中国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发展中的世界大国。

随着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重大变化。中国不但全面加强了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推动或参与建立了各种地区性和全球性的多边机制,诸如APEC、G20、亚欧首脑会议、东盟10+1、东盟10+3、上海合作组织、中非合作论坛、中阿论坛等,同时还通过主办国际会议、多边论坛、大型展会等多种形式,在参与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共同性挑战,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中国不断走向世界、不断以自身发展变化影响外部世界的同时,外部世界同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对中国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深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既是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和国际社会之间形成的历史性共识。

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后,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互联关系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度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进入同步提升和快速增长的新轨道。***总书记纵观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洞析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对人类发展大势和当代国际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他反复深入地向全党全国以及国际社会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中,生活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同一个空间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同为当今世界潮流。基于这些深刻分析和判断,***总书记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人类文明的新看法和新见解,确认人类文明具有多元性、平等性与包容性,并就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新的发展观、利益观和安全观。

目前,中国已成为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最积极、贡献最大的国家。在推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构筑全球伙伴关系网、创新地区与全球合作模式、争取国际秩序重建和国际关系调整方面,中国也成了贡献思想和智慧最多的国家。2013年秋,***主席访问中亚东南亚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议。短短3年时间,这个以“一带一路”而蜚声于世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和支持。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示愿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中国开展合作,有30多个国家的政府或政府机构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战略合作文件。中国发起成立、总部设在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很快增加到50多个。随着加拿大不久前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极有可能成长为除了美国、日本之外,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与大部分发达国家共同组成的第二大世界金融机构。“一带一路”战略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制定和主导的、波及全球因而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的经济振兴与合作共赢计划。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走向中国的历史进程,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两个走向”不断加速有助于整个世界的联动发展

G20峰会是在世界经济形势相当严峻、国际间务实合作效力不彰、制约全球经济复苏的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的复杂形势下召开的。由于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阴影长存,贸易保护主义与投资保护主义在许多国家双双抬头,反全球化运动因恐怖主义和难民问题而变得声势浩大,就连美国的内顾倾向也在加大。国际社会对经济发展信心不足,相互合作意愿下降问题愈益突出。有鉴于此,2015年G20安塔利亚峰会期间,中国领导人与各方沟通协商,为今年的杭州峰会确定了“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主题。国际社会对中国主办这次峰会能够取得哪些成果,特别是中国能够提出哪些建设性的思想和建议,翘首以待,期望值甚高。

中国作为本次峰会的东道主,认真把脉世界经济问题,对症下药开出了济世良方,的确不负众望,世界为之一震。***主席在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倡议各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全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潜能,完善全球治理,夯实机制保障,建设开放型社会经济,继续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落实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为世界经济走出低谷,转向复苏指明了前进方向。这是我国领导人以中国自身发展经验和各国共同发展诉求为基本依据,借助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经济指点迷津的又一典型范例。

在东道主中国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杭州峰会取得丰富成果。与会各方一致确认,在世界经济版图持续变化和全球增长动力大转型的重要时刻,“这一转变带来挑战和不确定性,同时也蕴含机遇”。与会领导人一致坚信,G20“建立更紧密伙伴关系,携手行动,将为世界经济增长传递信心,提供动力,增进合作,促进普遍繁荣,造福各国人民”。与会各方领导人一致承诺,要结合联合国制定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议程和《巴黎协定》,共同“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峰会以这些重要共识为基础制定或核准的杭州行动计划、创新增长蓝图、2016年创新行动计划、新工业革命行动计划、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迈向更稳定更有韧性的国际金融架构议程、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全球投资指导原则以及反腐败追逃追赃高级原则、2017-2018年反腐败行动计划等诸多文件,不仅是中国与各方共同努力的外交成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共同发展观和互利合作观。

除此之外,杭州峰会公报明确表示,欢迎中国关于在华设立G20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的倡议,欢迎中国常态性参加巴黎俱乐部会议并发挥建设性作用的意愿,欢迎人民币被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一系列“欢迎”不仅是“两个走向”继续向纵深发展的最新例证,同时也是中国影响世界与世界接纳中国互联互动关系的最新成果。

G20是当今世界最有代表性、包容性和权威性的经济合作机制,是主要发达国家与主要新兴经济体面对全球性挑战,共同谋划世界经济发展大计、共同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交流与对话平台。中国始终高度重视G20的作用,杭州峰会期间,引导会议讨论了影响世界经济的其他重大问题,诸如英国脱欧、气候变化、难民危机、恐怖主义威胁以及抗生素耐药性,等等。对于G20自身存在的譬如峰会流于形式、决议无法落实、行为效能低下等问题,***主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他的看法和主张,即G20不仅属于20国,它属于全世界。因此,G20应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世界环境,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化伙伴关系,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各方应共同努力,把G20打造成高效运转的行动队,而不是一个坐而论道的清谈馆。***这一主张,不仅指明了G20自身也要改革、也要与时俱进的深刻道理,同时也表明在中国无意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不会另起炉灶、另建机制。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还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建设性、维护者和优化改革的推动者。

在“两个走向”不断加速与深化的过程中,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是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与联动,将是整个世界联动发展、包容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类社会形成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进而形成命运共同体步伐,也会由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力度不断增强而持续加速。

责编/张蕾 孙垚(见习) 美编/杨玲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