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党小组建在棚改项目上

时间:2024-05-07

丁兆丹 张瑾 杨瑞华

“棚户区改造完成后,这里将拔地而起一片新楼群,现代时尚,和现在破落样儿不可同日而语”,在光源里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会议室内,项目联合党支部第七党小组长满毅指着几张流光溢彩的“光源里未来”效果图对记者介绍。

政策宣讲、入户征询、协调审议……自去年6月光源里棚户区改造项目工程启动以来,满毅和党小组其他13名党员加班加点,日夜忙碌着。

在满毅手指的另一侧,是“光源里现状”的几组照片。照片里,巷道拥挤,污水横流,电线横七竖八,满眼私搭乱建……俨然一个“城中村”。

“我们这片棚户区房屋大多数是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平房和危旧房。一下雨,胡同里就积水,不少屋子还漏水。我们担心的还有火。巷子窄,堆满东西,如果发生意外,消防车根本进不来。”光源里一巷住户吕贵香对小区环境有着切肤之痛。每年过春节,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的吕贵香从来没踏实过。年三十儿晚上,她都要和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一同值班巡逻。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过程中,改善居住條件是光源里地区居民反映最多、最强烈的问题。

“群众的呼声就是第一信号,群众的需求就是第一命令。”2015年6月10日,光源里、菜园街的102个点位正式张贴了《北京市西城区房屋征收暂停办理事项公告》,西城区白纸坊地区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工程正式进入实质性工作阶段。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棚改是全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总占地面积约29.2万平方米,涉及居民总户数近5600户,均创下历年之最。其中,光源里棚户区改造涉及白纸坊街道光源里、半步橋和自新路三个社区,建筑面积约9.57万平方米,涉及居民2201户。

为了切实发挥党组织在棚改工作中的保驾护航作用, 2015年8月西城区委成立白纸坊地区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临时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20个党小组,做到了党组织在棚改项目上的全覆盖。其中,光源里棚户区联合党支部,设书记、副书记各一人、委员11人,下设7个党小组,总计50名党员。

以党组织为引领,怎样才能让这项“民生工程”真正成为居民的“民心工程”?“首先要真正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满毅说:“我们党小组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走进每家每户,开展对社区居民的征询和评估工作。那段时间,正值酷暑高温,工作量大、时间长,有的同志中了暑,但大家都没有因身体状况而退缩。”入户的党员干部耐心地为居民讲解相关政策,协调评估公司与居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圆满完成了征询和评估工作。结果显示,项目区域内96.04%的住户都要求对房屋进行改造。从各党小组征集的建议中,临时党委共梳理出10个方面共40余条居民意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各方代表充分表达利益诉求,反复修改并审议通过了棚改项目补偿方案,确保了棚改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进度和时间节点平稳推进。党委还通过统一制作播放宣传片、召开座谈会、开放房源展示中心和建设项目网站等方式,打消居民疑虑,取得居民支持。

“阳光公开透明”,是保证“民心工程”成为“阳光工程”的根本保障。联合党支部在工作中紧紧抓住这一原则。相关负责人介绍,棚改项目注重从多个角度公开透明,居民入户调查结果、预分方案、补偿结果全部公开,实现征收补偿工作信息化、精细化、透明化管理。这次棚改在组织实施上,做到“步调统一、程序统一、标准统一和奖励统一”。在法定程序的基础上,做到“三个公开到户”:即入户调查结果、预分方案和补偿结果全部公开到户,让所有居民心知肚明。在形式上,采取上墙公示和电子信息系统查询两种方式,特别是电子查询系统,居民可依据查询条件对涉及征收的全部事项进行查询。特别是公开的查询机取代了私密的“袖口协议”,打消了棚改申请人的种种顾虑。“在光源里项目部,我们还特别设立了查询室,项目部所有棚户区资料和信息都传到网上,居民可以通过触摸屏进行查询。补偿政策都是统一的,补偿多少也一目了然”,满毅介绍。

“关键时刻站出来”,在党组织带领下,广大党员干部冲在了棚户区改造的第一线。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临时党委向所有居住、生活和工作在白纸坊棚改区的党员发出了“五个比一比”“五带头五不做”的倡议书。光源里棚户区联合党支部注重搜集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意见,在关键步骤保证党员率先垂范,保障好棚改工程的顺利推进。随着光源里棚改工程的全面展开,白纸坊街道工委也积极开展号召,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开展“党员先锋行动—棚户区工程见行动”活动。街道支援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其熟悉辖区民情的优势,协助指挥部与社区居委会和辖区单位协调沟通。光源里棚户区联合党支部委员、光源里社区书记于海清和光源里社区党委委员、原居委会主任王孝琴都把自家的住房腾空给项目征收工作组做办公用房。项目部第五党小组党员张骥钊不怕苦不怕累,多次帮助宏建南里1号楼居民清理楼道垃圾,扫除安全隐患……

在广大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光源里棚改前期工作已经完成,预签约等后续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不久的将来,在棚户区原地新建的家园,将成为内城区“居家养老社区”的典范,除了有宽敞的居民楼,还有小学、幼儿园等教育设施,有无障碍设施配置,有可放置担架的电梯等养老配套设施……面对这样的蓝图,居民们纷纷表示“很期待”。“美景近在眼前,未来的家园能让居民的居住环境真正‘有提升,有改善,有安全、舒适的居住空间,为此我们付出再多心血和汗水也心甘情愿。”满毅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