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李金生
身为长征出发地众多红军后代中的普通一员,我从小目睹着当年的革命遗址,倾听着先辈的革命故事长大。血与火的历史留给我们太多的感人记忆,80多年过去了,岁月的纤尘早已填平了当年的战争弹坑,但历史的脚印却抹不去永恒的红色记忆。在践行伟大“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我们只有永远铭记先烈,方能点亮心中那盏信仰的不灭明灯。
谢宝金是于都县岭背镇谢屋村人,1932年参加红军,长征出发时是中央军委直属通讯连战士。当年从于都出发的100多个通讯连战士,到延安时只剩下3人。过雪山时,红军饥寒交迫,减员严重,加上山高路陡,道路打滑,通讯发报用的发电机重70多公斤,原来几个人抬的设备由谢宝金同志一个人背过了雪山,毛泽东主席曾赞叹道“宝金啊,你真是红军的大力士啊!”
1952年,谢宝金辞别毛主席和战友,自愿回到老家于都縣岭背乡,被安排到供销社上班直到退休。60年代,谢宝金被政府邀请到北京,参观军事博物馆时,看到当年长征时自己一路背过来的那台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通讯发电机被摆放在展台上,年迈的他激动地走上前去,抚摸着这台跟随了他多年的亲密“战友”,颤抖地流下了热泪。1984年,谢宝金在家因病去世,享年85岁。
段九长是于都县段屋乡胜利村人。1934年10月长征出发时,家中尚有2岁幼儿,全靠妻子一人照顾。从长征出发到延安,他一直跟随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身边工作。1950年,段九长自愿申请复员回老家,被安排到于都县车头乡供销社工作,当时他已52岁,回到老家时才发现没有房子,没了妻儿。段九长经过几年寻找,才在邻县会昌县筠门岭找回流浪了17年的妻子和儿子。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段九长到北京中南海找毛主席,毛主席留他住了一个星期,还用自己的工资亲自招待他吃了几天红烧肉,结果吃得他拉肚子。他开玩笑对主席说:“我享不了你这里的福,还是回老家吃青菜好!”临别时,毛主席和当年战友给他钱,他一分也不收,只收了一罐酒和一包中草药回家。民政部门每年走访都问他有什么困难要求,他总是说这样的生活很好了,国家很穷需要建设,不需要什么另外的特殊照顾。
我的爷爷李晋山是于都县宽田乡李屋村人,19歲在彭德怀同志领导的红三军团参加红军,苏区时期“红军大学”第二期学员,后来在彭德怀同志身边任侦察连副连长,跟随他在闽南和江西的会昌县、宁都县、广昌参加了很多战斗。爷爷讲,红军打仗基本上以打游击战为主,要求快速出击,快速转移,经常晚上走路,白天休息,有时怕暴露目标,连火把也不能打。由于很多红军营养不良,晚上患夜盲症看不见路的不少,为了完成运动作战,红军相互帮助,咬紧牙关,前后紧跟以防掉队和跌落山谷。
81年后的今天,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更让我们领悟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红军后人,继承、传承好革命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不仅要铭记革命先辈,宣传革命历史,我们更要弘扬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永世不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