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技術革新:一場革命性的改變,5G時代的共建共享

时间:2024-05-07

卜樂

事實上,3G、4G都不是純粹的技術,而切實地成為一種模式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商業模式乃至牽動文化的改變。如今在4G技術支持下,觀看視頻已經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因此短視頻、直播迅速崛起,帶來一種新文化、新生態、包括新的消費模式。

5G帶來的變化將比4G更沸騰,更巨大。5G具備超低延時,頻寬增加,而且可以連接大量裝置的特色,將會產生很多新的應用場景。第一,過去常常提及萬物互聯或者物聯網的概念,5G將它變成真正可行的東西,繼而推動實現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應用。因為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的出現,人們的的生活、出行都將出現變化。以往在沒有智能電話的年代,每人最多擁有一個通訊設備,而從3G開始,有人開始擁有兩個設備,當然並不完全是因為3G的緣故,到現在的4G移動互聯網時代,每個人可能平均有2.5到3個設備。而面對未來5G成熟運用的時代,通訊設備可能不再以個數來計算,因為屆時人所穿戴的紐扣、手錶、眼鏡、皮帶都可能是不同的穿戴裝置了。而家居生活中的冰箱、冷氣機、門鎖等都將成為智能通訊設備,改變日常的生活模式。

以看電影為例,我們從最初的電影院觀看到電視觀看,再到網絡下載、手機觀看,而短視頻的興起就影響了現有的電影觀看與傳播途徑。正如媒體一樣,從傳統媒體逐漸出現了自媒體、新媒體等不同形態,而自媒體從最初的文字形式也開始轉變為視頻為主的形式,所以技術在不斷改變著我們的工作、生活模式,有時候是不知不覺在進行。未來如何具體改變,我們尚不得知,但如今趨勢早已呈現,智能設備攜帶及時性等特點在日常發送郵件的便利性上已經有目共睹。

而5G的到來,伴隨著真正的萬物互聯實現,未來虛擬社區與現實社區都將可能成功互換,也就是每一個現實物品,它都在虛擬世界中有相應對口的展現與互換,比如手機在虛擬社區的指令,同時在現實生活中發生,最直接簡單的是就智能家居案例,手機上一鍵控制電飯煲煮飯,它就能自動開始烹煮,成功將虛擬與現實連接與互換。

伴隨著5G大寬頻的出現,未來網路供應商更可以將網絡切片,不再需要傳統鋪線,而將網絡針對家庭、企業需要單獨分割出來,滿足他們的生活或者商業需求。所以5G不是創造了新需求,而是滿足了原本潛在存在的社會需求,讓人欣喜。

港都佈局,加速智慧建設

香港在通訊技術上的應用一直都保持自己的敏感度,近幾年也在智慧城市等方向努力探索,香港城市較小而且擁有高校的研發力量,要進行智慧城市的基建相對容易些,未來隨著傳感器的增加,也進一步推動大數據收集,優化現有的公共政策與城市治理。目前香港5G尚未全線鋪開,中移動與香港電訊推出一些試驗產品,總體來看,5G尚處於基礎建設的階段,但因為香港本身注重科技發展、科技產業發展,積極探討科技對於產業等的影響,也意識到5G是一場革命性的改變,所以政府、業界都將持續性推動5G的研發與應用。前段時間我們剛剛參觀了中移動(香港)關於智能化停車場系統的示範,以往沒有5G的時代,也開始了嘗試,而5G的應用使之更加便捷、高效化。

但5G的應用絕不僅僅局限在智慧城市、智慧家居領域,未來以城市為主要載體,更多便利性的探索會源源不斷的出現。特別是大數據興起之後,5G可以協助快速搜集海量數據進而進行數據分析,影響很多公共政策與產品的誕生,未來的可能性是非常豐富的。

當然無論是技術的研發還是應用,都離不開人才,目前全球不少國家、地區都缺乏高尖端人才,出現所謂的“人才荒”現象,但針對5G領域需要真正用到的技術人員並不多,在技術領域有電訊商的重要平臺載體,可以聚集重要人才方便技術推廣與應用。尤其是應用層面,目前還不需要大量掌握尖端科技的人才。反而大家關注的是如何來具體應用與推動,比如現在香港在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中,開始設立智能電線桿等,而藉助感測器等設備可以收集更多的資訊,那針對這樣的資訊如何分析與建模,就實際影響到這些數據的效用以及可能對政策產生的影響。

再比如,現在汽車的駕駛需要藉助雷達、GPS等進行定位,大家開始研究無人駕駛汽車,而未來5G的數據傳輸速度可以支撐,但問題就是這些感測器,無論是車上感測器,還是路邊感測器,是否能夠進行無死角分佈,對於研發與技術人員而言,就不是簡單的技術革新問題,需要對一系列配套的措施進行測試與分析。所以高尖端的技術人才需要,而在應用端可以切實運用、分析的技能型人才與管理型人才也都是5G發展過程中迫切需要的。

不可否認,如今5G尚處於探討階段。要真正成為主流乃至廣泛應用,至少還需4、5年的時間,雖然現在媒體上、社會上都是關於5G熱火朝天的討論,每一家電訊商都爭相表態要佈局5G,推動5G,但它對於我們生活、商業模式的影響在一時三刻間還不能立即顯現。各家的積極主動佈局更多的意義在於搶佔先機,未來方便更好地進入主流市場。這涉及到critical mass(臨界數量)的認知。很多新生事物,在剛開始就只有1%使用,沒有什麼影響,5%、10%都沒什麼變化,突然有一天發展到30%,它可能就會實現量變到質變的發展。很多科技的應用,大多是這樣的模式,而從30%到90%就可能短期實現。

我們相信5G也將可能是這樣一種發展形態,最初都是喜歡新科技的專業人士、電訊公司、科技公司去做,但到了某個階段後,主流的產業就會開始應用5G來改良現有的工業、生產或者商業模式,如同4G的興起過程一樣,5G勢必將經歷一段發展過程。4G尚未普及前,大家對於face time、視頻通話都是陌生的,如今不僅這些成為現實,還催生了直播產業、各種網紅,整體社會的文化都隨之發生改變,所以科技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只是影響的到來並非瞬間可達。而且新技術的到來,不是立即取代現有技術,5G與4G必然將同時存續一段時間,正如同2G、3G時代的共存一般。

資訊安全,多管齊下

於此同時,隨著5G技術的深入研發,對於技術涉及到的資訊安全、信息安全與私隱保護成為了大家越來越關注的焦點。而保護資訊安全,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立法,通過法律來保障資訊、數據的安全。現在香港針對私隱已經有了立法保障,內地也推出了《網路安全法》,未來《數據安全法》可能也會推出。最為嚴格的歐盟,對於資訊、數據安全與隱私更是嚴格規範,防止民眾個人資料被後台竊取。

再者,全民其實都應該培養數據保護、私隱保護的意識,加大教育力度,尤其是針對年輕人,讓他們從小有這樣的自主保護意識,不要等到資訊完全洩露時才後悔。當然不同區域的意識也存在差異,內地比較薄弱,而香港則是過強,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會阻礙人民對於新科技的使用。所以要嘗試讓百姓了解到很多行為的“度”在哪裡,如何在資訊安全與使用科技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畢竟高度保密和便捷使用之間還是存在矛盾的。尤其是如今的手機中,每個APP都會詢問使用許可權的問題,很多地方都不合理,一方面應該法律上進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居民在使用時也要針對許可權的問題,做出自己的判斷,是讓渡一部分數據使用權從而獲得APP使用的便利,還是完全無所謂,用個人資訊去換取便捷,這對於每一個用戶而言都是一種選擇題。當然這其中還涉及到對個人資訊在平台上的歸屬權問題,值得更深層次的討論。所以在各種法律尚未明確釐清前,行業也要制定自己的規範,進行自我約束,避免用戶的資訊被轉賣謀取不當利益或者對用戶的個人隱私、人身安全造成傷害。創新不代表走極端,任何一種新事物的出現都有一個探索的過程,尋求各方利益的平衡,推動其本身的發展與造福民眾。

合作共存,大國開啟共享時代

未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推進,5G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期待,當然5G與目前灣區內的產業分工不會產生直接關聯,最明顯的改變將可能是5G推動的智慧城市的發展,使得灣區9+2城市之間更好的互聯互通,包含基礎建設、交通出行、要素流通等在內。香港的高校學術科研力量比較雄厚,而深圳在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上一直也保持領先優勢,因此未來灣區內城市某種程度上可以藉助港深的技術優勢乃至借鑒成熟的應用模式,在自己的城市內進行推廣,促進自身的發展,也加速灣區內城市的合作共榮。

灣區作為中國下一輪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被賦予了很大的期待,5G在灣區的嘗試與推行也是必然的趨勢。而目前我們看到圍繞5G技術,中美之間存在不少矛盾與摩擦,我們必須認識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處於一個整體的產業鏈上,如今美國封殺華為,但其中很多的零配件也許來自臺灣、日本、美國、德國等,因此在21世紀,全球的產業鏈都在精準分工,美國看似對中國的圍追堵截,對於自己乃至全球其他國家而言都不是一件利好的消息。在全球化合作日益緊密的今天,面對技術的發展,我們應該以更多的包容與協作來取代單純的對抗,無論在參與制定國際標準、表達一定的話語權等問題上,中美雙方完全存在合作的空間,雙方在溝通的基礎上,理解彼此文明、文化的需求,從而求同存異,共享共建,利用先進的科技來發展自身,也推動全球的發展。如今全球對於5G等高尖端技術的市場如此巨大,中美乃至各國間的深度合作,是可以共享利潤和發展紅利的,所以沒有人可以完全佔領一個市場,也不應該如此,多一個朋友,拓展世界市場的道路就多了一條,因此在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合作應該是世界發展的主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