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完善配套均衡發展旅遊

时间:2024-05-07

宋碧琪

旅遊業是支撐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加上本澳定位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旅遊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作為一個僅30平方里的小城,澳門平均年接待旅客數量達到3,100萬人,隨着近年旅客數量持續增多,對本澳的土地利用、交通、物價、世遺景點等造成壓力,城市承載力問題亦越來越凸顯。

港珠澳大橋自去年10月通車後,已成為內地旅客一個觀光點,據報導,單是今年春節“黃金周”,來澳旅客已超121萬人次,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候車人龍“打晒蛇餅”,關閘口岸人頭湧湧,要實施潮水式放行,而中區新馬路、大三巴一帶景點人潮“爆棚”更是不在話下。有關當局雖未雨綢繆,推出應對措施,包括加派警力維持秩序、在旺區實施人流管制等,然而旅客依然逼爆,對居民的生活、出行難免造成影響。

誠然,龐大的旅客數量為本澳經濟的發展帶來莫大的效益,亦帶來一定的財政收益,但在配套及資源不足的情況下,過量及過快地追求旅遊經濟發展,只會引發社會的失衡發展,最終變成社會怨言,引發旅客需求和居民生活兩者之間的強烈矛盾。究竟如何平衡旅客與居民之間的資源空間分配以及經濟發展,無疑是本澳作為旅遊城市面對的挑戰。2017年政府公佈《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當中承載力是關鍵目標,可惜未有明確的政策措施,社會亦批評政府相關工作未如理想。

無可厚非,旅遊業對澳門的發展尤為重要性,本澳發展旅遊已不是一日兩日的事,遊客數量的追求日子應成為過去式,未來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旅遊業發展應是朝著質量的提升。當局預計本澳至2025年每年將接待4,000 萬旅客,面對這麼龐大的旅客數字,政府既要應用跨部門協作處理眾多的建設和進行區域更新,又要保持旅遊業發展和居民宜居環境的平衡,這對年輕的特區政府來講絕非易事,功力不夠往往會出現顧此失彼的局面,這無疑也損害了特區政府的管治威信。

針對整體旅遊承載力,作為負責任、有承擔的特區政府,應從城市的總體發展作出規劃,調整旅遊發展的策略,控制總量的過度膨漲,積極優化城市內部的發展配套。面對節假日期間的旅遊狀況,建議應建立承載力的預警和綜合應變機制,運用大數據等科學的管控手段,加強景點、口岸人流的智能監控,透過各種管道平臺,向旅客做出預警,並引導旅客在各景點錯峰旅遊。另一方面,加快旅遊軟硬體的建設,在現有條件下,通過科學配置旅遊資源和優化城市休閒旅遊環境,善用地區旅遊資源、區域合作等優勢,進一步開發不同的旅遊休閒產品,深化旅遊景點佈局,如利用好85平方公里的海域發展海洋旅遊等等。與此同時,積極推動支持本地旅遊業界的發展質量提升,並與內地相關部門溝通配合,打擊零負團費,發展優質旅遊,推動更多國際性、高質素的自由行旅客訪澳,致力減低旅行團對社區帶來的影響。畢竟,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除了旅客,更重要的是讓本地居民亦能在生活中感受到休閒。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