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國兩制,香港20+的命運

时间:2024-05-07

7月1日,是香港回歸中國20周年的紀念日,為了突出這樣的特殊意義,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9日抵達香港,對香港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並在1日出席香港候任特首林鄭月娥與新一屆特區政府主要官員的就職典禮。這也是習近平主席自2013年上任以來首次以國家主席身份到訪香港,感受香港社會政治經濟、民生發展,在香港機場習主席就發表談話,直指此次訪港三天主要有三大目的:“一是表示祝福,熱烈祝賀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祝願、衷心的祝願香港再創輝煌。二是體現支持,20年來中央一直是香港的堅強後盾,中央將一如既往支持香港發展、改善民生。三是謀劃未來,我們願同香港各界一道維護香港20年來不平凡的歷程,總結經驗、展望未來,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在鮮明的談話中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支持、對一國兩制的肯定與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當然泛民主派在習主席來港前也沒有閒著,確實如他們之前提到的將有“出其不意”的行動一般,香港灣仔金紫荊廣場於6月26日被泛民人士突襲,期間有人將紫荊花雕塑黑布包圍,象徵一國兩制危在旦夕,其實翻看突襲名單,就看到“黃之鋒、周庭、人民力量譚得志及社民連成員”等人,與其說泛民主派,不如直接說是港獨派,賣力上演政治秀,還表示會在7月1日主席訪港期間有策略性行動表達香港年輕人的失望,這種赤裸裸的“台式鬥爭運動”被幾位“佔中”捧出來的“年輕偶像”發揮得淋漓盡致,究竟他們能代表香港真實的一面與港青的聲音嗎?回歸20年,香港,在中央的熱切期待與香港社會反對力量的雙重聲音交疊之中究竟命運如何,也許全體社會都要直面這20年來的迷思,共同找到20+以後一條更加明朗自信的道路。

破除本土迷思。“本土”原本就是一個關注在地、關懷在地的意涵,凸顯出對本地事務熱衷的同時能夠更好地積極參與。奈何如今“本土”一詞被泛民派,尤其是港獨派用得“繪聲繪色”,把非其族類的一幹人等包括建制派、現屆特區政府、中央政府乃至大陸13億人都打入“敵人陣營”,指出他們非“本土”,不愛香港,這種典型台式民進黨鬥爭思路成功延續到港獨派身上,所有“本土”乃至“愛香港”都成了他們的專利與代名詞。而現實中,這些所謂“本土”,大喊覺醒、自決,行的都是破壞香港繁榮穩定之實,從“佔中”到深入校園宣傳港獨、再到影響特首、立法會議員選舉等的“雷動”計劃,哪一樣是在建設香港,奉獻本土?因此懷著單純政治意識目的而行破壞之實的政客們是“假本土”,真破壞。積極引入美、英、日本乃至台灣的政治影響力介入香港社會,介入“一國兩制”下中央對香港的主權歸屬,同樣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香港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一國兩制”的優勢,立足在地,實現香港政治民主、經濟成長,而不是一味的抗議與破壞,提不出任何有建設意義的主張。因此,港獨派行的是走不通的絕路,而對於傳統泛民派與建制派乃至特區政府、中央政府都要思考“本土”之意義,充分詮釋與掌握本土的話語權,不能任由港獨派隨意扭曲,從而影響下一代香港人的價值觀與家國觀。

破除統治迷思。“一國兩制”是改革開放的總工程師鄧小平先生在處理港澳回歸問題上提出的具有國際眼光、卓越政治智慧的措施。陸港之間對於這項制度之內涵都應該在社會發展之中找到新的共識與新的詮釋。大陸與香港的制度是存在差異的,當香港回歸祖國以後,照顧到香港制度的特殊性,因此提出“兩制”思維,但對於一個高度集中的中央政府而言,“一國”是“兩制”的必要前提,在很多時候強調國家的整體利益自然是順理成章,但內地、乃至港府在新時代面前應該努力面對香港社會、正視香港貧富差距之下的人心浮動與社會矛盾激化,努力採用管治與服務型政府的理念取代傳統意義上的“統治”,從而加強與香港社會的溝通,充分展現“一國兩制”中“一國”的自信心與“兩制”的優越性。對於泛民派,同樣需要思考,在“兩制”自由之下,對於“一國”認同感加強的必要,理解特區政府在治理之餘,必須嚴格遵守《基本法》中對於“一國”理念的堅守。

破除坐等迷思。過去港府在單方面接受中央對港的支持和紅利之餘,對於香港社會的體察不足,很多時候只是坐等政策紅利,沒有積極在兩地社會融合間扮演好橋樑與服務角色,未來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內地、香港、澳門將構建1小時生活圈,大灣區融合速度加快,帶來巨大發展的同時,也必然面對不同制度與理念下的碰撞,這就需要主動來引導,積極引導香港青年人認識其他地區的發展,了解國家的歷史與今日變化,化被動為主動,才能帶動整體社會發展,進一步消弭陸港之間的摩擦,而不能讓所謂的“陸港矛盾”被有心人利用甚囂塵上。

香港20年來的命運發展,尤其是這5年來的變化同樣對於澳門有深刻的啟發意義,持續的社會內耗進一步撕裂香港社會,這必然給了澳門社會一個很大的警訊,只有團結合作才能謀求發展,特別是對於一個產業略微單一的微型經濟體而言;同時過去港府在管治與服務上的“主動”缺失,同樣是一面鏡子,照出澳門多年來雖然在“一國兩制”上行穩致遠,但主動不足,坐等中央分配意味濃厚,從而在很多國家型發展戰略中,角色不清晰,無法發揮出合理的戰鬥力,贏得一同發展的重要舞臺。過去20年,一國兩制的成功並不能忽視香港社會近年來的“亂”,一個“亂”字影響港澳民心,對於澳門而言更要慎之又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