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結:垃圾問題亟需解決

时间:2024-05-07

相信垃圾問題已經成了澳門發展的一大難題,在垃圾不斷增多,焚化爐壓力達極限,堆填區“爆棚”的內憂外患之下,究竟環保政策到哪一個階段?政策推行又停留在何處?本期時事辯論來自傳新澳門協會林宇滔理事長,立法會區錦新議員,生態學會何偉添會長及民眾建澳聯盟李良汪理事長,圍繞本澳垃圾現狀和處理方式等環保政策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對於澳門是否會面臨“垃圾圍城”威脅,四位受訪者給出不同的觀點,林宇滔直言未來的“垃圾圍城”壓力必然存在,而當下最需要關注的是建築物廢料逼迫堆填區,即將“爆棚”。區錦新認為通過焚化的方式來大量減少垃圾,未必會出現垃圾圍城的可能性,未來應該通過其他方式來彌補焚化的不足。何偉添表示“垃圾圍城”一般是以生活垃圾為主,居民生活垃圾以焚燒方式處理之後大約剩下20%的灰渣而已,澳門並不會出現類似場景。李良汪提出若政府再不抓緊時間做好全澳門各項硬件和軟件的配套措施,創造綠色環境,就真的離“垃圾圍城”不遠了。

那麼,對澳門而言垃圾分類回收的問題在何處?林宇滔明確表態,澳門垃圾分類回收的重點在於沒有政策,居民生活中並沒有配套設施並且區分類別複雜化。區錦新提到澳門市場狹小,政府若無法解決垃圾分類回收的後續處理,可以交由私人市場來完成,不應該消極對待垃圾分類回收問題。何偉添同樣認為垃圾分類設施不便民,政府應該從便民的角度出發,增設垃圾分類回收點,普及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李良汪表示,儘管日常生活中并不缺乏回收活動,可惜的是此類活動較爲單一、時間短,以及缺乏長遠政策的配合下效果有限。政府一直在推廣垃圾分類回收,卻忽略了從小做起,從市民日常生活處入手。

本澳垃圾中廚餘佔據四成,令人震驚,廚餘回收計劃應否得到全面推廣?對此,四位受訪者觀點一致,認為廚餘回收應從商業廚餘入手,林宇滔提出若妥善回收處理商業廚餘,垃圾量可以減少百分之十,足以見得廚餘回收處理的方法見效快、容易做,社會各界沒有理由不推動。區錦新指出解決廚餘垃圾的最佳方式是優先處理酒店、食肆等商業產生的廚餘,該類商家應該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甚至可以通過適當立法來減少廚餘產生、規範廚餘的回收。何偉添分析,澳門在廚餘處理方面停滯不前,對商家而言,若沒有政府的強制性推廣是不會自願進行廚餘的回收處理。李良汪認為廚餘垃圾回收計劃亦不是簡單的說做就做,建議餐飲業入手,特別需要支持中小型食肆參與回收計劃。

垃圾徵費的提議在坊間議論多年,澳門是否需要推行該政策呢?林宇滔稱應先從建築物廢料開始,政府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收費,而是希望促進行業的垃圾分類再利用。區錦新直言,以澳門目前的條件並不適合推行垃圾徵費計劃。何偉添覺得澳門經濟收入比較豐厚的情況下,實行垃圾徵費這樣的經濟手段未必能達到減量化的預期效果。李良汪卻認為長遠而言,垃圾徵費是需要全面推廣的,並且污者自負的原則也很公平。

面對澳門回收業經營困難,四位受訪者也給出了各自的看法,林宇滔提出回收業與環保政策息息相關,政府支持設備、場地之外,亦要關注回收品的價格,效益化、系統化的處理問題,保障回收業能維持營運。區錦新認為,回收業最大的困難在於沒有足夠的地方去營運,政府一直在積極推動產業多元化,而對回收業這樣的傳統產業視而不見,場地問題並不是金錢可以解決的。何偉添直言,短期而言,經濟局可以考慮對回收業適當的稅務或運輸費等成本的補貼。李良汪強調,有人認爲過多的資助會干預到市場的運作,但回收業屬於特殊行業,政府政策的些許傾斜和支持會得到社會的認同。

至於未來如何改變垃圾處理的方式,林宇滔提出政府亦應該關注電子廢棄物此類的垃圾,未來除了推廣“污者自負”的理念外,更可以學習歐美地區升級至“生產者自負”。區錦新建議環保局要有清晰的環境保護目標之後,再來探討實施的方式。何偉添希望當局優先處理堆填區建築物廢料滑坡問題,而其他有關垃圾分類回收處理的各項政策,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有待更長時間的考驗。李良汪提議在推動家居垃圾處理問題上,政府應該首先宣傳和教育。

綜合上述四位來自不同界別受訪者的立場和見解,本刊認為,澳門的垃圾問題已是時不可待,亟需解決的了,既然因政府缺乏對各種垃圾處理的合理規劃,引發居民環境品質下降,就更有待政府環保部門主動出擊,快、準、狠的逐一擊破垃圾處理的疑難雜症,還公眾一個環保澳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