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區才勝
澳門小城,蓮花寶地,賭業興盛,各方人士聚居,造就本地獨有的休閒舒適的生活氛圍。每年的颱風季,總有三、五個颱風殺到來,這里所指的颱風,不外乎超過3號風才算得上,只有小學生以下的學童才會享有的假日,而對於廣大澳門居民而言,只有8號以上颱風乃偷得一日假期的時機,故在一般打工族來講,有颱風打來意味著多一天自由支配的假日,自然是樂意之至。故每到打風天,人們慣常到超市掃貨(零食),或滯留家中煲劇(電視、電影),或打電動遊戲……
經過去年的“天鴿”風災,令小城澳門數小時內經歷了五十年以來代價最為沉重的風災,很多澳門人還是人生中首度見過水漫家門的壯觀景象,那種內心的極度震憾之感受難以形容之,不過,這一切已成昨日,而且,在經歷“天鴿”一役之後,澳門人已基本上對風災有了免疫力,就好似打了一針及時的預防針,有了疫苗的保護之效。在今次的“山竹”風災中,從官方,到團體,到市民個體,都表現出心中有度、有條不紊防災救災,而事實上,在經過接近一周的官方機器的全面佈署,包括民防部門的通力合作,在居民的配合對接下,成功地在颱風前轉移了低窪地區的近六千位居民到安全埸所,切實保障這些居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功不可沒。綜合各家媒體報導可知開創了幾個先例,主要表現在:使用公共廣播系統播放低窪地區的撤離警號;向市民發佈全民緊急短訊;實施視聽直播;特首親自座鎮民防中心;颱風來前緊急安排低窪地區居民撤離;開放避險中心;全澳娛樂場停止營業;開放公共停車場供市民使用;災後翌日停學、公務員停工;銀行界啟動專項貸款資助計劃等等。以上種種表現,真實地上演了一場城市面對災害時的應變及恢復能力的演繹,為特區政府贏得了救災的時間,為日後特區處理災情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同時,也給少見風浪的全澳市民上了寶貴的一課,天災無情,大愛在人間,只有在官民團結合力的前提之下,才能更好更有力度地防災救災,以及彰顯特區政府的防災救災的能力大有提升的事實。
據報,“山竹”在澳門創下了數個之最,如持續時間最長的十號風球;也是中心風力最強的一次颱風,好在特區政府今次做了最壞的設想,在一周前已發出生死攸關的新聞用語以提醒市民提升防災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更多市民增加對災情的防患意識,不再抱有“賺得一天假期”的心態應對颱風。表現在:早在數天前全澳文具舖的封箱膠紙已被掃光,以致全城一(膠)紙難求,有人更無奈要出關往拱北購買;另外,儘管政府一再透過各種宣傳渠道,如電臺、電視及各種電子媒體、報章等公佈本澳食物、水等生活物質充足的資訊,但在颱風數日前,每天日夜各時間段間間超市可見大排長龍購物的市民,很多區份超市貨架出現飲用水、乾糧、杯麵、麵包等被一一掃空的情況,就連一度有水賣的超市也發出溫情提示:一人限購一支。所幸,居民即使是出於恐慌而狂購水、糧,但基本上都是秩序良好地排隊購物,不曾為搶購物出現混亂跡象。這些風災期間澳人表現,一來顯見廣大居民提高防災意識了,二來顯見本澳的公民意識處於相當高的水平。
透過今次風災,由災前,災中,到災後,從官方到民間的應對,及颱風後的快速反應,相對於香港政府應對風災的束手無策,澳門小勝一埸,難怪乎本澳坊間對此次政府的表現好評如潮,明顯地和去年“天鴿”後的批評輿論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山竹”襲澳期間,澳門市面整體秩序良好,無造成嚴重的傷亡事件,而受傷情況亦降至最低;災後,民防部門隨即聯同眾多團體及義工在少於1天的時間內已基本恢復市面正常秩序,一一說明了政府部門的同心協力合作模式是成功的,然而,今次的成功,未必可以保證下一波的超級颱風也可以輕鬆應對。畢竟,隨著全球極端天氣的變化,年年打強颱風的機率可能大增,甚至成為常態,故當下要做的反而應該以此為動力,以此為鑑,總結今次經驗,檢討不足之處,並加以規範化,編制一套日後應對災難的常態機制,作為將來應對颱風的標準,尤其是針對舊區的水患問題,盡快找到解決的方案,令居民安心,放心地安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