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湖北襄陽:“減量化增長”引領 綠色發展 千年漢江譜新韻

时间:2024-05-07

楊東

漢江是長江最大支流,全長1577公里,其中,湖北境內長920公里,已形成重要汽車工業走廊、裝備製造業、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和主要商品糧基地,糧食總產量占全省的50%以上。

“三千里漢江,精要在襄陽。”位於漢江中游的襄陽是鄂西北及漢江生態經濟帶的中心,輻射鄂豫陝渝毗鄰地區近4萬平方公里、近3000萬人。

改革開放以來,襄陽持續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就,以漢江流域10.9%的土地面積和13.7%的人口,創造了全流域20%以上的經濟總量,交出了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高品質發展的“襄陽答卷”。

如何從“高速度”轉向“高品質”

明星工業城市的“煩惱”

40年來,襄陽先後實施“市帶縣體制”,由城鄉分割走向城鄉通開,構建起“一個龍頭、六大支柱”的現代工業體系;探索小城鎮大戰略路徑,推進“四化”同步發展等重大改革創新舉措,推動襄陽持續蝶變、快速成長、脫穎而出。

上世紀80年代初,襄陽與蘇州、無錫、佛山一起入圍全國十大明星工業城市。

進入新世紀以來,襄陽發展加速,實力驟增,自2008年起,地區生產總值三年增長一千億,九年實現翻兩番。2017年底,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64.9億元,工業總產值逼近8000億元,居漢江流域鄂豫陝3省14個城市(不含武漢)之首。

在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發展跨越趕超中,襄陽也有“成長的煩惱”:供地率長期居全省後列,億元GDP地耗1380畝,比同類城市高出許多;污水直排江河現象堵而未絕,少數污染大戶整改遲緩,PM10、PM2.5指標長期居高不下,空氣優良天數長期在全省墊底……凡此種種的浪費現象、粗放行為、粗糙結果,不僅成為城市發展進步的不堪重負,而且是橫亙在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路上的陡坡大坎。改變這些狀況,可以說是襄陽踐行新發展理念必須著手做好的“頭道工序”、基礎性工程。

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迸發“內生力”

“襄陽模式”亮點頻頻

襄陽圍繞資源利用率、科技進步貢獻率、全員勞動生產率中所涉及的單位GDP地耗、單位GDP用電量、生產工藝水準等20多個具體指標,定出升降計畫,改變粗放發展、粗心工作狀態,積蓄高品質發展的能力。襄陽把這種抓基礎、抓具體的實踐方法概括為“減量化增長”。

“減量化增長”就是推進經濟增長率與能耗、物耗增長率反向運動,單位產出能耗、物耗與廢棄物排放“雙減少”,GDP中的綠色顏值與科技含量“雙提升”,通過工程化、專案化、具體化措施,將新發展理念落小、落實、落地,確保經濟社會發展品質不斷提高,增速在合理區間,成效集成顯著。

襄陽著力推進產業迴圈式組合、企業迴圈式生產、園區迴圈式改造,著力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迴圈發展模式,切實把垃圾變資源,把小產品做成大產業,把“頭痛”區域變成價值富礦。

該市打造穀城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和老河口國家迴圈經濟產業園,催生出20多家發展迴圈經濟的企業,形成再生鉛、再生鋁、再生鋼鐵、再生塑膠、再生橡膠及報廢汽車回收拆解等多個迴圈經濟產業鏈條,廢鉛、廢鋁、廢鋼鐵、廢塑膠橡膠資源利用率均達90%以上。

同時,襄陽大力支持有技術能力的企業將城市建築垃圾、市民生活垃圾變成發展資源,形成新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國新天匯公司對中心城區汙水處理廠的污泥和城市餐廚垃圾進行厭氧消化、協同處理,每天可處理300噸生活污泥和160噸餐廚垃圾,每年產生物質燃氣370萬立方米、炭土2.6萬噸、有機肥料1.12萬噸。這一工程措施被聯合國相關組織評為“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並在全球範圍推廣。

此外,襄陽市推進秸稈飼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利用,把農業生產廢棄物變廢為寶。目前,全市年利用秸稈和林業廢棄物20萬噸左右,20多家企業將畜禽糞便沉澱、水解酸化、厭氧發酵處理,產出沼氣用於生產生活,收集廢液灌溉農田,生成沼渣製作有機肥。全市230多個市場主體,規模化經營土地4.6萬多畝,推廣應用以本地畜禽排泄物為原料的商品有機肥1.62萬噸,可減少化肥用量325.6噸、農藥使用量20.1噸。

創新減量化增長的制度供給

“襄陽速度”激發活力

“我在襄陽工作已經5年,這裡的基礎設施變化驚人,交通、物流的便捷性不斷提升,政府服務水準和辦事效率也在提高,讓投資者很有信心。”東風井關襄陽工廠總經理堀尾類治還記得,工廠從洽談到簽約只用了20天,2017便實現出口額1346萬美元,是襄陽市出口過千萬美元機電生產企業中增速最快的一家,今年有望創新高。

東風井關的故事是襄陽創新減量化增長的制度供給,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破解減量中的系列具體問題的一個縮影。該市相繼實施81項“只跑一次”行政審批事項,完善“互聯網+放管服”一張網,540項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線上申報、即時預審、掃碼辦結等措施,大大提升了準入准營便利化。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改革獲國務院通報表彰;“襄陽速度”獲諸多中央主流媒體點贊。保稅物流中心實行“出口退稅電子退免更‘襄陽無申請退稅”做法被國家相關部門向全國推廣。

同時,襄陽著力搭建助推減量化增長的公共服務平臺,目前已建成10家國家級、20家省級檢測認證中心,入駐130多家檢測裝備企業,對工業品、消費品、進出口商品、生命科學等四大領域產品檢測認證,服務企業減量化增長。目前全市建成11個國家級、136個省級技術研發創新平臺,2個國家級、7個省級生產力促進中心,4個國家級、13個省級科技孵化器,58個院士專家工作站。累計實施國家和省級科技計畫專案240個,授權發明專利901件。先後培育2家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46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近兩年來,共有592家企業登記備案高新技術產品933個,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408家。

該市還設立漢江產業基金,以15億元政府引導基金,撬動社會資本220多億元,開展人才對接、科技幫扶、創業輔導、企業家培訓等活動,累計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175個,為產業轉型提供智力支撐。

持續技能改造促進降本增效

“襄陽製造”加速“智變”

襄陽市委、市政府大膽用單位GDP資源消耗等剛性指標約束,引導企業向新經濟轉向、招商引資向高品質靠攏、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向高層級攀升。

為此,襄陽將技改作為“雙減少”“雙提升”的基本路徑,出臺鼓勵企業技改金10條等政策,實施千企千億技改工程,編制實施新一輪技改提質三年行動計劃,從漢江產業基金中拿出5億元技改獎勵專項,促進企業技改。

優化存量、培育增量,持續技改帶來產業新舊動能的轉換——在襄陽,越來越多的企業把目光聚焦於這一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兩年內,全市166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普遍技改。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數位化生產線100多條,數位化生產車間示範企業35家,迴圈經濟試點12個,培育行業細分冠軍47個,全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10個。

經過技改,“襄陽製造”享譽全國。金鷹重工成為鐵路工程機械行業全球領導品牌,國內每15公里鐵路就有一台“金鷹”產品,智慧軌道檢測設備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航宇公司不斷突破固有列裝領域,實現從單一服務航空到跨界服務“空、海、陸、宇”,先後承擔200多項國家研發專案,較好服務保障了國防重點型號研製。航太42所為國之重器“神舟”“天舟”提供全套結構密封系統。

今年10月,國務院公佈批復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鄂豫陝三省漢江流域城市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作為漢江流域同類城市中經濟實力首位度最高的城市,襄陽將成為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引領穿越千年風霜的漢江,譜寫出新的華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