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阿姨”不是圣人

时间:2024-04-24

陈思呈

我们只是需要一个阿姨,不是需要一个圣人

前段时间有篇文章在网上流传广泛,文章题为《这不是笑话:阿姨改变了中国》,里面提到一个数据,北京上海阿姨的供需比约为1:5。

根据作者的观察,阿姨是农村中年妇女进城安家的最佳职业。作者甚至认为这是一个创意产业,可以帮助农村女性进城就业时规避《摩登时代》式的呆板流水线,远离富士康式的劳资紧张关系。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学课题:阿姨对家庭的介入。这是极为特殊的职业,阿姨深入你的生活,与你朝夕相处。这个过程加上人性的参与,家庭关系的催化,社会环境的发酵,出现了很多奇妙或者微妙的现象。

我家因为长期需要阿姨,得以对这个市场进行长期观察。在市场上有一个心理不容忽略,是阿姨的“阶级感”问题。有很大一部分阿姨,是克服着心理障碍来做家政工作的,尤其是来自经济不太落后的农村,她们承认当阿姨是最适宜的工作,性价比最高,但认为给家里人丢脸了,因为“是子女没能力,自己才要出来当阿姨”。

另一部分阿姨认为,这个工作千好万好,但毕竟是寄人篱下,这是最大的不好。像前面文章中提到的那一句“久居豪宅者,不是买房人”,阿姨们认为,这正是心酸之处,别人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在这些心态之下,如何和阿姨相处得不卑不亢,对于雇佣方更是一门学问。一方面,既要有足够的尊重,让她感到你对她的能力和劳动十分肯定;另一方面,又要用明确的界线,遇到事情能更有效和自然地处理、化解,需要的不仅是世故老练,更要有对人心的洞见。

儿子小时候有一个阿姨非常能干,力气巨大,干活雷厉风行,对孩子十分热情负责。唯一的问题是比较馋嘴,有几次,被孩子的奶奶和外婆发现在厨房里吃东西。实际上她吃得再多,都不至于把家里吃穷。换个角度想,她也完全可以告诉我们说,想吃这个东西,然后坦然地坐下来吃。从我和她两方面考虑,这都不应该是一个问题。只是老一辈存在执念,她们在对孙子的疼爱心情中,太想找到一个完美的保姆。一点小事都会被无限放大。她们认为偷吃意味着贪婪,鸡贼,偷懒,最后甚至上升到了人品甚至情操的高度。

老人用她们的方式对这个阿姨指出问题。阿姨道了歉,但不久就找个借口离开了。

这个阿姨走了之后,换过几任阿姨,在能力上没有能超过她的。这对我形成一个很大的教训。任何人都有缺点,首先要明确作为一个阿姨,其缺点和优点的比重;其次,很显然,老人提出意见的方式,触动了前文所说的“阶级感”,让阿姨感到“在你们这个家里,我始终是低人一等的”。老人的批评使一种尴尬的气氛推向尖锐。

后来我自己又请了一个阿姨,各方面都很合适。有一天她在客厅里休息,我在书房工作过程偶然走出来。阿姨见我出来的瞬间,飞快地把什么放进自己的口袋。她的表情非常慌张。也许是我的心理作用,接下去的那半天,她的表情始终有点尴尬。

我更愿意认为是我的一种错觉。但在内心,我所需要处理的心理是,假如这事是真的,阿姨认为被我看到她有什么不太地道的行为,那么我应该如何对待?

也许事實是:她看到某一种零食很好吃,想带回去给小孙子,但不好意思开口,就用了这么一种方式。其实在我家里,根本没有任何值得我戒备的东西。

这是多小的事啊。我们只是需要一个阿姨,不是需要一个圣人。就像多年前被老人们“辞退”的那个阿姨那样,她“犯”的是一件在她的职业范畴里完全不重要的小事。也许,我应该帮助阿姨解除她的心理负担。

后来我们之间有过多次闲聊。我有意跟阿姨聊到我自己的工作的困境和生活难题。这在职场上大概属于越界,说明我已经是把她视为朋友而非阿姨。这么做的目的是,希望她看到我的自嘲从而意识到我对己对人的宽容,也希望她看到我对她的信赖而产生自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