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陈仲丹
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日趋鼎盛,其领土面积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这一时期,奥斯曼帝国与欧洲许多国家在海洋上展开了一系列的争夺战,连连获胜的奥斯曼,最终止步于勒班多海战。
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是个在中世纪迅速崛起的军事帝国,通过武力将其版图逐步扩大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帝国的战场主要是在陆地,集中于巴尔干半岛、匈牙利平原、维也纳城下等地,爆发了一场又一场激战。但到16 世纪,帝国苏丹将征战的目标开始聚焦于海洋(包括海中的岛屿),与对手在广阔的地中海奋力角逐。
攻占罗得岛
拉开这一角逐序幕的苏丹是苏莱曼大帝。
此人26 岁登基时就掌控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他一上台就筹划要完成先辈未能实现的两项伟业: 一是征服贝尔格莱德,即位不到十个月他就出兵打下了这座名城;二是占领地中海上的罗得岛(在今希腊境内)。
罗得岛离帝国边境近在咫尺,威胁着土耳其人的海上通道。守卫该岛的是“医院骑士团”(又称“圣约翰骑士团”)。该骑士团最初组建的目的是为给去耶路撒冷朝圣的人治病,故而得名, 后来它成了罗马教廷麾下一支强悍的武装力量。1307 年圣约翰骑士团占领罗得岛。两百年来,他们在岛上修筑防御工事,组建舰队,时常劫掠奥斯曼帝国的海岸。
1521 年,新上任的骑士团大团长李尔·亚当收到苏莱曼的来信。这封信虽然言辞谦和,但却是封宣战书,要求骑士团交出罗得岛,否则以兵戎相见。而保卫罗得岛的守军却只有500 名骑士和1500 名雇佣兵,还有些当地居民协助。罗得岛的城防坚固,建有高耸的城墙、厚实的棱堡, 还有能使炮弹偏转的倾斜胸墙、喇叭口射击孔、深如峡谷的双道壕沟等实用防御设施。
1522 年6 月,土耳其大军在罗得岛登陆。这次由苏莱曼本人亲自督阵。最初的战斗围绕争夺城墙和城外的开阔地展开。土耳其工兵先挖掘一道与城墙平行的堑壕,再在堑壕前方树起木栅栏, 下一步是挖掘如同蜘蛛网一般向城墙延伸的坑道。庞大的堑壕体系逐渐逼近城墙。在堑壕敞开的顶部覆盖木料和兽皮,工兵在此掩护下挖掘地道。
随着敌人地道的逼近,城里守军安置了监听系统:在木框上紧绷兽皮,上面悬挂铃铛,来自地下的轻微震动会使铃铛响出声来。发现有地道挖过来,守军就针锋相对挖掘防御性地道去拦截。土耳其工兵先后挖了大约50 条地道,几乎都被摧毁,只有一条躲过了守军的监听,一直挖到棱堡下面,引爆了炸药,炸出个大洞,致使一段城墙坍塌。奥斯曼步兵顺着这个城墙破口如潮水般涌入,但遭到反冲锋被击退。初期的战斗有几千名奥斯曼士兵战死,守军的伤亡要少得多,但因为他们得不到兵员补充,损失反而更严重。9 月, 在大规模炮击的烟雾掩护下,苏丹动用了精锐的近卫军。双方苦战六小时,城墙上的隐蔽阵地射出冰雹般的枪弹,近卫军抵挡不住退了下去。随后攻击一直在继续,土耳其人坚持不懈地爆破城墙,或是正面攻击,但都未得手。几个月后天气变冷,工兵挖土困难,逐渐停止了土工作业。
感觉更为困难的是城里的骑士,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少,弹药和粮食都很匮乏,也等不来从海上来的大股援军。土耳其人已控制了城墙上的一个缺口,宽度可容十几个人并排通过,但却始终攻不进去,而城里的人也感觉守不下去,战事陷入了僵局。
12 月1 日,苏丹派人送信来,建议和谈。李尔·亚当拒绝谈判,主张死战到底,但大家都反对, 他们认为骑士团在军事上已面临绝境。而且苏丹提出的条件很宽大:骑士们可以带着他们的财产和除火炮外的武器离开;奥斯曼帝国不强迫当地居民改信伊斯兰教;在罗得岛五年内不收赋税。而且只要骑士团交出罗得岛,苏丹可派船送他们撤离。12 月20 日,双方签订了协议。
四天后,李尔·亚当身穿黑衣去见苏莱曼。满脸络腮胡、面容忧伤的李尔·亚当俯身去吻苏莱曼的手,苏丹安慰他, 说是世事难料,丢失城市和王国是常有的事,还对他的宰相表示:“我不得不将这位勇敢的老人逐出自己的家园,这让我非常难过。”1523 年新年,岛上幸存的180 名骑士登船离开。在这些骑士中有个年青的法国贵族叫瓦莱特,命运注定他还要在40 年后的另一场战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鏖战马耳他
离开罗得岛后不久,圣约翰骑士团的余部去了马耳他,将这个岛作为他们新的驻地。
1557 年,瓦莱特当选为骑士团大团长。骑士团每年都要派几艘船出海,劫掠路过的奥斯曼船只。1564 年,马耳他的劫掠船俘获了一艘土耳其大船。船上有两个重要俘虏:奥斯曼帝国的开罗总督和曾做过苏莱曼女儿奶妈的保姆。这个老妇深得公主的喜爱,她被劫持让已是七旬老翁的苏莱曼极为气愤,决定派遣大军入侵马耳他这个“毒蛇的巢穴”。马耳他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占领它就等于控制了地中海的中心。不过它不像罗得岛与土耳其靠得近,需要出海远征。这次苏莱曼苏丹没有亲征,而是委托穆斯塔法帕夏指挥作战。1565 年3 月,土耳其大军出征。
这年瓦莱特也正好是70 岁。据当时人描述: “他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威风凛凛,很好地保持了大团长的尊严。他睿智、机敏,在陆地和海
上戎马一生。”在瓦莱特的督促下,岛上赶紧修建工事。
马耳他的核心工事是俯视港口的三座要塞: 第一座比尔古是骑士团总部的驻地,周围环绕着与棱堡相连的城墙和壕沟;第二座森格莱阿与比尔古相隔不远,它们之间有浮桥相通。在这两座要塞后面的山上建了第三座要塞,因为修得晚, 只是修了一座不大的星形堡垒——圣艾尔摩堡。岛上骑士团有600 人,还征召了雇佣兵和本地的民兵。瓦莱特还急忙给西班牙国王和罗马教皇写信,恳求他们支援。
5 月18 日中午,穆斯塔法帕夏率领的土耳其舰队到达马耳他海面。三百多艘舰船以新月形队列驶近,船上载有3 万用于陆战的士兵。土耳其士兵上岸后,在空地上搭建帐篷,插上五颜六色的旗子。他们还带来了各种军乐器,有喇叭、号角、军鼓、风笛等。奥斯曼军队的核心是6000 名近卫军,每人都配备了长管火绳枪。守军约有7000 人, 其中战斗力最强的是骑士团成员。他们身穿铠甲, 头戴铁盔,外罩带有白色十字的罩袍。参加防御的还有3000 人的马耳他民兵,他们的装备简陋, 但作战很勇敢。5 月21 日早晨,整装已毕的土耳其大军滚滚而来,开始进攻比尔古要塞。从要塞向下看,“只见敌军士兵穿着华丽和阔气的军服, 看上去像是一块巨大、闪烁色彩斑斓的海洋,还听得见他们在演奏各种稀奇古怪的乐器,既悦目又悦耳”。但当土军走近时,这些盛景和音乐都被“敌我双方大炮的可怕轰鸣和火枪射击声”淹没了。在敌人进入要塞大炮射程时,瓦莱特命令火绳枪兵和骑兵出城迎战。等这些人回来时,报告瓦莱特他们杀死了100 名敌人,自己只损失了10 人。
初战不利,穆斯塔法帕夏经过实地观察,决定把进攻的目标改到山上的圣艾尔摩堡,认为它是“马耳他所有要塞的关键所在”。土耳其的工程专家在勘察地形后,确信拿下圣艾尔摩堡只要几天时间。圣艾尔摩堡不大,里面的守军只有750 人,大多是西班牙雇佣兵。这个堡垒布局呈四角星形,堡内有个操练场,还有蓄水池和小教堂。在城堡外有个仓促修成的三角堡,通过吊桥与主堡相连。奥斯曼军队精通攻城战术,善于利用地形地物。他们先从远处运来土,在离圣艾尔摩堡600 米处建造泥土平台,用以安放大炮。笨重的火炮被艰难地拖过山岭,安放在新修的炮位上。先是24 门大炮轮番轰击,发射巨大的石弹,然后火枪齐射,打得守军抬不起头。手持长管火绳枪的近卫军狙击手很有耐心地在战壕里瞄准,一天就击毙了守军几十人。6 月3 日,一队近卫军借助云梯攀登,偷袭圣艾尔摩堡的三角堡。守军看见敌人攻了上来,拔腿就往主堡跑。在这危急关头, 一群人从主堡冲杀出来,挡住了追击的土耳其人。奥斯曼士兵立刻巩固他们刚夺得的阵地,将成麻袋的羊毛、泥土和木柴搬进三角堡,再竖起云梯, 想借此攻占圣艾尔摩堡主堡。守军向云梯上的攀爬者投掷石块,泼下滚热的油,浓烟滚滚中下面的人“发出了毛骨悚然的惨叫”。
土耳其人进攻失利,便发疯般地干活,将羊皮袋灌满土堆成平台,一直堆到与城墙齐高,在离主堡只有几米的地方建立了攻击阵地。夜间, 瓦莱特向圣艾尔摩堡运送了物资,还派了士兵渡过海湾去支援。
在近距离交战中守军使用了一些特殊的武器, 其中有被称为“希腊火”的火焰喷射器。这种武器是将硫磺、石油、生石灰等配剂混合,装入包有黄铜的木管中使用。这些配剂与水接触会燃烧, 燃烧的火焰膨胀能喷出一定距离。他们还试验了一种叫“火圈”的新装置。具体做法是在铁圈上绑一层粗麻,然后将其在滚烫的焦油大锅里浸泡, 点燃后将它投向密集冲锋的敌人。它的杀伤力惊人,一个火圈能同时卷住两三名士兵的衣服,使这些人顿时成了火球。穆斯塔法帕夏则继续采用奥斯曼军队经典的攻城战术:日夜不停的炮击、小规模突袭、局部进攻、无数次的佯攻,目的是让守军无法休息,以致精疲力竭,等到敌人疲惫之极时再发动总攻。6 月16 日清晨,在一阵猛烈炮击后,土耳其军队开始进攻。他们排着新月队形前进。在队伍最前面,身披豹皮、头戴鹰羽帽的士兵疯狂地向城墙冲击。双方短兵相接,不断有人掉下吊桥。尽管这次土耳其人进攻也未得手, 但连日苦战的守军疲劳到了极点,他们累得几乎都站不稳。
6 月23 日,土耳其人对圣艾尔摩堡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先用战船炮击,然后陆军排好队形前进。这一次城堡里竟无人开枪,守军的火药已耗尽,他们紧握刀剑在等待最后时刻的来临。后来的战斗变成了一场屠杀,穆斯塔法下令将守军斩尽杀绝。圣艾尔摩堡攻防战的最后一幕发生在操练场,被俘守军在这里成了土耳其士兵练习射箭的人肉靶子。
夺取圣艾尔摩堡后,土耳其人还有两个城堡要攻克。他们断绝了这些城堡与外界的联系。守军针锋相对,用木桶在城堡之间搭起了浮桥。穆斯塔法下一步的计划是改变方向,从海上进攻。他还设想在胜利后,要活捉瓦莱特,披枷带锁送给苏莱曼,且对其他守军不留活口,全部杀光。意想不到的是,从海上进攻的战船遭到埋在水中木桩的阻拦,战船还遇到隐蔽炮台的打击,使得被困在海滩的土耳其人损失惨重,在海边丢下了4000 具尸体后四处逃散。
这次进攻没有成功,穆斯塔法放弃了从海上攻击马耳他要塞的方案,仍然采用在圣艾尔摩堡行之有效的消耗战术。7 月22 日,他下令将所有火炮都集中在俯视港湾的高地,对准下面的城堡猛轰,连续炮击了五天五夜。土耳其工兵顽强地在坚硬的岩石中挖掘地道。7 月28 日,工兵在地下用一支长矛试探,看看这里离地面有多远。
巧的是,城墙上的守军看到矛尖从地下插了出来,立刻也挖掘地道,与敌人的地道相通,然后冲进去将土耳其工兵赶走。穆斯塔法还尝试采用别的战术:不断移动火炮位置,毫无规律地进行炮击,集中轰击某段城墙,炮击平民住区等。
整个8 月,双方都在进行艰苦的堑壕战。土耳其人努力将堑壕向前延伸,用地道爆破,不时发动助攻,攀爬城墙。在前沿作战双方的距离是如此之近,士兵们都忍受着同样的苦难,有时他们之间竟会产生出一种惺惺相惜的亲近感觉。8 月31 日,有个土耳其近卫军士兵从堑壕中走出, 给敌人送上一些石榴和黄瓜,对面的人则给他几块面包和奶酪,作为交换。
9 月7 日,在土耳其大军准备发动最后的总攻时,来自西班牙的上万援军在马耳他登陆,来
支援身心俱疲、即将溃败的守军。这时守军只剩下600 人还有战斗力。得知对手得到支援实力大增后,穆斯塔法帕夏决定撤退。
马耳他终于守住了,瓦莱特一战成名。为了表彰他的守岛之功,后来马耳他的首府就以其名字命名为瓦莱塔。
塞浦路斯杀降
不久,奥斯曼帝国的老苏丹苏莱曼驾崩。他的对手们总算松了一口气,人们寄希望于新苏丹会不那么好战。
新即位的苏丹塞利姆二世是个平庸之辈,相貌平平,生性懒惰,与军队的关系也不好,但国家的事业并不取决于个人的意愿。有人曾分析那个时期的奥斯曼帝国,称“他们的扩张就像是大海, 永远不会停息下来,会不停地汹涌前进。”
几乎在同一时期,与奥斯曼帝国对立的阵营也产生了新的领袖,罗马教廷选出了新教皇。
新教皇庇护五世是个雄心勃勃且克制力极强的人。他生活简朴,平时只备有两件质地粗劣的羊毛衬衫,轮流换着穿。他坚定地主张欧洲各国应该联合起来,抵御土耳其人的扩张。这时还有一个国家的地位微妙,这就是威尼斯。
当时威尼斯的地盘要比现在大得多,它拥有一支强大的舰队。威尼斯地处东西方之间,在两大势力的夹缝中生存,自然就会感受到奥斯曼帝国的强权重压。
当时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岛归威尼斯管辖, 而塞利姆二世海上扩张的矛头首先指向了这里。塞浦路斯离威尼斯有几百海里,而距土耳其要近得多。在威尼斯人看来,这是个“深入虎口的岛屿”。1570 年,塞利姆二世要求威尼斯把塞浦路斯交给土耳其管辖,否则就要动用武力。
面对奥斯曼帝国的蛮横要求,威尼斯没有退让,威尼斯元老院以195 比5 的绝对多数投票表示不惜一战。威尼斯态度强硬,得到了庇护五世的支持。他慷慨解囊,表示愿意出资帮助威尼斯建造海战用的桨帆船,还派人去说服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也来支持威尼斯。在教皇的劝说下,腓力二世同意派出舰队去南意大利集结。不久,威尼斯、教皇国和西班牙三国组成联合舰队,决定共同救援塞浦路斯。
可惜的是,三支舰队的集结花费了很长时间, 救援行动姗姗来迟。到7 月20 日已有8 万土耳其军在塞浦路斯登陆,而守军只有1 万多人。威尼斯人在塞浦路斯的首府尼科西亚建造了巨大的星形堡垒,里面存放了足够两年用的给养。可惜的是,威尼斯派驻该岛的指挥官丹多洛是个庸碌胆小之辈。他禁止部下出击,使得敌人得以肆意地破坏岛上的工事。等到土耳其军队发动进攻时, 丹多洛竟离开指挥岗位,逃到城里的宫殿。经过几小时激战,尼科西亚被攻破,奥斯曼人蜂拥进城, 与守军在街头混战。战事失利,懦弱的丹多洛在宫殿被土耳其人斩首,城里的居民被转卖为奴。
在塞浦路斯,除尼科西亚外还有一个重兵防守的要塞法马古斯塔。土耳其人把丹多洛的头放在盘子里,送给守卫法马古斯塔的指挥官布拉加丁。布拉加丁厚葬了丹多洛的首级,并坚决地表示要让敌人付出代价。
法马古斯塔的情况与首府尼科西亚完全不同, 守军内部纪律严明,布拉加丁对士兵很体恤,与大家同甘共苦。尽管双方兵力悬殊,但守军士气高昂。在土耳其人进攻法马古斯塔之前,威尼斯的一支分舰队袭击了停泊在附近的土耳其舰队, 击沉了3 艘,还给法马古斯塔送来了两千援兵。这支分舰队的指挥官在离去时答应会带来更多的援军。他们还给布拉加丁留下一船土耳其人质。这些人本来是去麦加朝圣,在途中被威尼斯海军俘虏。
到第二年4 月,土耳其军队已做好攻城的准备。他们的人数超过十万。据土耳其指挥官拉拉·穆斯塔法(与马耳他之战的穆斯塔法并非同一人) 吹嘘,只要他手下的士兵每人向壕沟丢一只鞋, 壕沟很快就会被填满。而城里的守军只有4000 名威尼斯步兵和同样多的当地人。
与马耳他不同,塞浦路斯的土质便于挖掘, 土耳其工兵在这里开挖了庞大的堑壕网。守军也不示弱,顽强抗击,不断组织袭击,杀死敌人的工兵,向堑壕里扔炸药。但在屡遭火炮狂轰滥炸之后,城墙终于被打开了缺口,工兵又炸塌了一些堡垒。6 月21 日,土耳其人向最大的一个城墙缺口连续发动了六次猛攻,守军的力量逐渐消耗殆尽,食物和火药供应越来越少。
鉴于尼科西亚的悲惨结局,法马古斯塔的居民恳求布拉加丁同意投降。这时守军的处境已极为困难,食物短缺,连最后的几只猫都被吃了。在遭受长达68 天的炮击后,守军只剩下900 人还活着,其中400 人是伤员。海面见不到救援舰队。在走投无路之际,布拉加丁屈服了,给拉拉·穆斯塔法回信,在城墙上升起白旗。
拉拉·穆斯塔法提出的投降条件是宽大的, 所有威尼斯人可以体面地离开塞浦路斯,由奥斯曼海军派船送他们走。当地人可以选择离开或留下。双方谈妥条件后,威尼斯人准备登船离去。
8 月5 日,布拉加丁身穿红色长袍,在号手引导下庄严地缓步前行,他的300 人的卫队昂首挺胸在奥斯曼士兵的注视下随行。等到双方首领见面时,布拉加丁将城门钥匙送交拉拉·穆斯塔法。这时,穆斯塔法突然问道,那些被扣作人质的朝圣者在哪里,布拉加丁说这些人都逃走了。穆斯塔法顿时勃然大怒,认定这些人都被他们杀了。作为报复,穆斯塔法下令将与布拉加丁随行的300 人捆起来杀掉。对布拉加丁他施行了更酷虐的刑罚,先是割掉布拉加丁的耳朵和鼻子,然后强迫他背着装满土的麻袋沿着城墙游街示众, 最后把他捆在一根石柱上剥皮,在剥到腰时他断了气。穆斯塔法让人在剥下的皮里塞满草,并献给了塞利姆二世。
勒班多海战
直到塞浦路斯失守,在西西里岛为援救该岛组建的联合舰队还未做好准备。鉴于联合舰队的实力逊于对手(联合舰队有两百多艘战船,土耳其舰队有三百多艘),谨小慎微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担心本国的海军遭受损失,总是反对联合舰队主动出击。
任,他是腓力二世的同父异母弟弟。堂胡安很想有一番作为,决定在做好必要的准备后不再等待, 主动出击。有消息传来,奥斯曼帝国的舰队停泊在希腊科林斯湾入口处的勒班多,联合舰队闻讯后立即赶去。
10 月7 日黎明,两支舰队在海上展开各自的作战队形。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海战,约有14 万人搭乘近600 艘舰船(占地中海桨帆战船总数的70%)参战。堂胡安将联合舰队分为三个编队, 依次排成一条直线。土耳其人则将舰队排成新月形,这样便于从侧翼包抄敌舰。西班牙的战船比对方的船重,火力也更强。堂胡安事先对战船做了一些改进。他命令各船拆除舰首的冲角,因为拆掉冲角后,舰首炮可以压低炮口,有利于在近距离轰击敌人。
堂胡安对船上的奴隶桨手许诺,只要他们这次表现好,就可以获得自由,还命令打开他们身上的锁链。成千上万的奴隶桨手背对着敌人,奋力划桨,舰船快速向敌阵冲去。
几英里外的土耳其舰队搭载的火炮和火绳枪兵要比对手少,但他们的船上有很多弓箭手。土耳其弓手拉紧弓,将箭头浸在毒液中,随时准备射箭。等到两军相隔150 码时,舰炮开火,铁球炮弹呼啸着射向前进中的战船。在巨大的冲击力下,有些土耳其船当场就被炸得四分五裂。混乱中奥斯曼舰队停了下来,许多船互相撞击。土耳其指挥官阿里帕夏命令桨手快速划桨,赶快从敌人的炮口下冲过去。土耳其战船也向对方舰队开炮,但射得太高,大多没有命中。而联合舰队的战船却能以低平的弹道射击,而且风将团团黑烟吹向对方,又妨碍了对手的瞄准。阿里帕夏的战船有三分之一被击沉,或遭受重创,“海面上飘满了士兵、桨叶、木桶和各种武器装备”。
威尼斯人的战船与奥斯曼舰队的右翼迎面相对。威尼斯舰队司令巴尔巴里戈开战不到一小时就因眼睛中箭阵亡。威尼斯人一心要为他们的司令以及在塞浦路斯被杀的同胞报仇,拼死苦战, 渐渐挽回了战局。一艘奥斯曼船上的奴隶挣脱了锁链,用铁链与看管他们的土耳其人厮打。还有不少土耳其士兵看到不远处的陆地,竟跳下海去, 争相往陆地游。威尼斯人大开杀戒,他们放下小船, 高呼“法马古斯塔”,追击敌人。
两支舰队陷入混战,除炮声外海上的战场还伴随着各种声音:火绳枪的噼啪射击声,羽箭的恐怖呼啸声,船桨折断的脆响,船只冲撞破裂时的沉闷声音,痛苦的喊叫,疯狂的叫嚷,尸体坠入海中的溅水声……种种声响仿佛奏出了一曲悲壮的海战交响曲。
组成两支舰队中军的都是重型战船,双方的主将在这里。他们身穿鲜艳的军服,站在旗舰正面醒目的高处。堂胡安披戴闪亮的金属盔甲,手持利剑; 阿里帕夏穿着鲜艳的长袍,手里拿着一张弓。
两艘旗舰接近时,土耳其“苏丹娜”号的舰首炮首先开炮,击中西班牙旗舰“国王”号的前侧平台,打倒了最前面的一批桨手。由于靠得太近, 两艘船相撞,“苏丹娜”号的船首冲角插到“国王” 号的前排桨座,又撞死不少桨手。
巨大的冲击力把两艘船震得各自后退一步, 但船上的索具相互缠绕,它们仍聚在一起。两艘旗舰相撞后,双方的士兵都试图登上对方的战船。
大家都明白,旗舰的安危是海战胜败的关键。士兵们在船上匆匆堆起障碍物,以阻挡登船的敌兵,于是海战变成了在狭窄区域的巷战。堂胡安双手各执一把重剑,亲自在船首作战。又有一批“国王”号的火绳枪兵冲上“苏丹娜”号甲板,土耳其人在船尾楼甲板上堆的障碍物后抵抗。在这临时工事被炸飞时,阿里帕夏仍在射箭。突然间他被火绳枪弹击倒,一个西班牙士兵冲过去砍下了他的头,挑在矛尖高高举起。这个士兵还把阿里的头献给堂胡安。
看到自己的对手被如此粗鲁的对待,堂胡安很生气,命令将这颗头颅投入大海海葬。“苏丹娜” 号上的人几乎全部战死,这艘船在海面上平静地飘荡。它的“甲板上到处是戴着头巾的首级滚来滚去,就像战前的阵容一样数量惊人”。
这场著名的海战持续了四个小时,共有4 万人阵亡(土耳其人战死2.5 万),近百艘船被毁, 另外还有137 艘土耳其船被俘。土耳其史官波切维这样评价道:“我亲自去看了战役爆发的那个可悲的地方。自从诺亚发明船以来,世界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如此严重的灾难。”后来创作《堂吉诃德》的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当时是战船上的水兵,他在这次海战中胸部中弹,左手致残。
勒班多海战中断了奥斯曼帝国向海洋扩张的庞大计划,决定了它在地中海的争夺战中最终处于下风。如果奥斯曼海军在这场海战中获胜,地中海上的主要岛屿就会迅速易手。土耳其人就可借这些岛屿为跳板,进军意大利腹地,一直打到罗马。塞万提斯在小说中借堂吉诃德的口曾表达过勒班多海战的巨大影响:“那一天对罗马来说是如此幸福,因为全世界都知道,以前他们相信土耳其人在海上不可战胜,是多大的错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