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1992年,北京长安街上的黄色“面的”。图/ 王文波/CFP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乘坐出租车出行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90年代初期,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最为常见的一种出租车就是“面的”。为了方便乘客识别,这种小面包车被涂成黄色,人们戏称之为“黄虫”。“面的”不仅价格低廉,而且可以乘坐七名乘客,甚至可以运送洗衣机、冰箱等大件物品,十分符合当时百姓的需求。因此,除了地铁和公交车,那个年代的人出门就靠“面的”了。然而,在运营过程中,“面的”的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在夏天,由于车内没有空调,司机和乘客都热得要命,坐一趟车下来就像洗了桑拿一样。
1994年,温州,五元跑遍全城的菲亚特出租车。图/宋布军/FOTOE
1995年,为六毛钱争执的两个男人。这位手持“大哥大”的男士打的来到广州仓边路的富豪酒店门前。当车尚未停稳时,计价表上显示的金额为“12元”。但当车停下后,计价表跳到“12元6角”。乘客掏出12元便下车,司机却要求再补6角。图/叶健强/FOTOE
2014年2月19日,中国重庆。通过打车软件,乘客可以方便地联系到就近的出租车。图/CFP
1998年,为加强对“面的”尾气排放的治理力度,北京市政府以“砸面”回收的方式,完成了出租车市场的更新换代,红色夏利取代了黄色“面的”。夏利比“面的”要干净整洁,而且车内有空调,终于让司机和乘客在夏天找到了凉爽的感觉。有夏利司机回忆说:“在那个时候,家里都还没安装空调,所以我都不想回家了。”但是夏利的空调系统也不是很好,有时会不凉快。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捷达和富康也开始进入出租车市场。富康的特点是空间宽敞,后排乘客的视野很好。而捷达的空调即使是在阳光下暴晒,空调启动三四分钟后,就可以明显地降低到舒适的温度。
进入新世纪之后,出租车市场出现了索纳塔、伊兰特等更加优越的车型,给人们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同时,人们在打车的消费方式上也发生了变化。今天人们需要打车,可以站在街头等候空车的到来,也可以使用滴滴等打车软件进行提前预约,甚至可以享受专车的高端租车服务,开启了更加多元的打车新时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