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吴品
(河北科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建筑项目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利用技术或管理手段,对劳动及劳动消耗进行严格监督,对给工程项目成本造成影响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或解决,从而对费用和损耗进行管理,将其控制在成本计划的范围内。在这一分析过程中,各项费用支出是否与标准成本保持一致也将受到严格审查,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对比,进一步控制成本浪费现象。近年来,国家、社会都高度重视工程项目的安全问题,严厉打击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现象,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标准,既要保证施工安全,也要保证工程项目寿命达到预期。因此,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不能一味地降低成本支出,而是要提高成本利润率,增加投入产出比,才能满足对项目质量、工期以及成本三方控制的需求。不过目前多数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手段较为传统,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工程项目的实施通常以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而激烈的行业竞争,又使得工程项目款的制定较为严苛,压缩了建筑企业的收入空间。建筑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必须落实成本管控。建筑企业实施成本管理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两点。第一,实现预期经营目标。建筑企业可以通过事前成本预测、事中成本控制,制定各环节成本预算,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各项业务中,并通过对预期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差异分析,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进而实现企业预期经营目标。第二,防控财务风险。通过成本管理,建筑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工程项目开展中存在的资金断链风险,助力企业融资工作的顺利推进,保证企业工程项目可以如期完成。在如今的工程项目招标中,价格竞争逐渐发展为各个企业竞争的筹码与主要方式,而成本控制的作用就在于让企业在保障施工技术与成品质量的同时,扩大企业的竞争优势。
现阶段,很多建筑企业在成本控制项目中虽然配备有专门的预算人员,但却无法使其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很多员工仅仅按照图纸和现场的指令进行算量,将表面形式作为依据,无法在施工时对实际开支进行核实。缺少了计划与实践的对比分析,预算管理人员对具体施工的指导作用也大打折扣。甚至有些企业的内部奖励机制不甚完善,导致赏罚不明的状况层出不穷,从而大大打击了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使其对实际情况熟视无睹,甚至对于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程计划成本、预算成本及实际成本等浑然不知。因此,成本控制的计划方案大多流于形式,不能对实际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关于成本控制观念,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都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对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关系没有清晰的认知。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建筑企业为我国的建设作出了许多贡献。然而,很大一部分建筑企业对质量与成本的关系不具备正确的认知。有的良心企业往往为了达到更高的施工质量而不计成本,从而使企业难以完成有效的资本积累;也有的不良企业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味地缩减建筑成本,从而忽视了建筑项目的质量,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形象,还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1]。
2.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的不正确。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一些建筑企业存在部门分离的情况,各部门之间联系不紧密。表面上看,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但实际上,成本管理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各业务部门作为业务活动开展的执行人员,也是成本控制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在实际工作中应秉持“节俭”作风,不浪费企业资源,不随意支出资金,主动配合财务部门管控成本。但实践中,项目管理人员并未对成本管理形成明确、全面的认识,在实际工作时都会倾向于选择一些可行性强但性价比低的方案,使得施工成本大大增加。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出现,建筑设计常常更替或直接变更,建筑工程规模渐渐扩大,任何细微的错漏都可能对建筑工程整体造成影响,轻则拖延工程项目进展,重则部分项目工程需要重新建设。然而,在实践中,部分建筑企业急于赶工期,和设计单位的信息沟通也不及时,彼此存在一定的信息差,导致初期工程图纸不够完善。另外,实际施工环境复杂,不可控因素较多,设计单位往往未深入业务一线,图纸设计考量不周,导致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图纸调整,变更项目施工内容、材料规格等,之前采购的材料被浪费,提高施工成本[2]。
在现代化成本管理理念下,企业成本管理应从项目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全方位展开,前期做好成本预估,中期做好成本控制及监督,后期做好管理和评价。基于当前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项目施工各环节提出优化对策。
施工准备阶段一般涉及项目工程图纸的设计、施工单位的选择等。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重点关注施工图纸的设计,保证设计的合理性,避免后期频繁或大幅调整,同时也要为预算成本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1.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实践中,建筑企业应委派专人去项目施工当地查验项目工程环境,了解项目工程实际情况、周边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或者直接和当地施工企业合作,由当地施工企业提供项目相关信息,反馈给设计单位,使其能更好地掌握项目情况,科学设计施工图纸,确定材料规格、设备型号等。
2.制定供应计划。企业应在对本地劳动力水平、原材料及其构件价格、工程机械设备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之上,针对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供应等制定详细计划,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精简项目机构,使项目部成员配置合理,降低间接成本。
3.完善合同文本。建筑项目的各项经济活动大多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合同或协议条款的不严谨极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签订周密严谨的合同或协议是非常必要的。
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应该是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在此阶段,成本控制应当是动态、灵活的。由于施工阶段的各项影响因素较为混杂,因此在实际环境产生变化时,各项计划或方案都应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使项目成本始终可控可查。
1.除及时掌握日常施工进度质量信息及材料消耗等信息之外,企业还应收集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等财务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工程中存在的偏差予以纠正,将施工成本控制到最低。
2.重视材料节约。根据行业内的最新调查,材料费在工程费用中的占比往往高达70%甚至更多,因此要加强现场管理,及时选用新工艺、新材料,避免对材料的不必要消耗。
3.增强成本控制意识。在树立全体施工人员成本控制意识的同时,企业还应结合有力的奖惩机制,对成本控制效果明显的部门或个人加以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励全体员工对于成本控制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从而在材料采购、领用等方面缩减建筑成本。
4.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成本控制部门需要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当中。
5.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信息时代,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提高管理效率。比如企业可以通过BIM系统实现项目设计的立体化,将其和财务系统相关联,这可以让财务人员更直观地了解项目开展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合理的目标成本,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实践中,建筑企业还须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优化系统功能,解放人力的同时,实现数据共享,为预算编制、成本预测、成本实时监督以及评价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竣工阶段及后续验收是项目收尾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中,企业需要根据合同条款等的规定、预算及费用定额、竣工材料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时进行竣工结算,收回剩余的工程款,进行有序清算。
1.及时和招标方联系,如期竣工,按期回款。在项目工程建设结束后,建筑企业应及时和监察部门、招标方等沟通,及时进行竣工结算,收回工程款,避免垫付资金被额外占用。
2.做好成本费用核对工作。应全面整合项目中的各项支出情况,留存数据,编制财务报表,作为企业核算利润、分析成本管理问题等的依据。
3.清理设备、材料等,做好登记及管理。在工程结算后,建筑企业应及时清点剩余材料、设备等,对于可以退的,联系负责人进行退货处理,收回资金;对于租赁的设备,应及时偿还,避免多支付租赁费;对于不能退还的,应进行分类、入库,作为企业资产严格管理[3]。
4.整合资料,如实记录。企业施工中的任何一张联系单都不容遗漏,企业要有把签证联系单当作支票现金的觉悟并对其进行重点保管,以此避免对工程的最后结算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结合实践成果发现,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有利于为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由此,建筑施工企业在针对项目实施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首先,应建立项目责任部门,在该部门中设置专门的会计岗位,主要负责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反馈和成本监督等工作,对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成本费用进行归集,有利于项目竣工结算和成本绩效考核。同时,加强采购部门、设计部门、质检部门之间的联系,落实施工材料成本、项目图纸设计和建筑质量等关键成本的控制责任,这样既能够增强成本控制的全员参与性,也能够为后续追究责任到个人提供依据。其次,企业在开展工程项目成本造价的过程中,要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体系,定期编制成本核算报告,准确记录生产流程中产生的成本要素,保证材料消耗、人工成本、动力成本等都能够控制在既定的成本目标范围,并通过成本分析在最短的时间内反映出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制定成本控制激励机制,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例如,建筑企业为了提高基层人员对成本控制的重视度,可以采取薪酬激励法或公司福利激励法,对于一些关键施工程序,如果责任部门在约定期限内按照资金预算方案履行了施工责任,则需要对责任部门兑现奖励,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保障机制,从根源上杜绝不规范行为。此外,成本控制工作需要以良好的文化氛围为环境基础,为了树立成本意识,建筑企业的相关部门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成本控制主题讲座,让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都能够了解成本控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更好地支持成本控制工作顺利开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4]。
成本预算编制是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为提高施工质量、落实计划成本提供依据。在建筑施工企业开展项目成本造价,可以发挥预算编制的作用,落实成本责任和目标成本,将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纳入预算编制当中;同时,将目标成本法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针对成本预算编制方案分别设置采购成本、人工成本、租赁成本、动力成本等目标成本,分解细化到项目施工过程中,基于预算计划落实目标成本,在保证预算率达标的同时,建筑企业也可以实现提质增效的目的。另外,部分建筑企业存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频繁调整设计图纸而造成预算执行不力的问题。鉴于此,建筑企业可以利用预算分析功能实时监督目标预算的执行进度,可以增强预算方案的严肃性和灵活性。具体来说,在预算计划执行过程中,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项目部门开展项目预算分析会议,了解成本预算的执行进度,确保每一个阶段都完成了既定的目标成本;同时,预算分析会议也能够作为调整目标预算、督促责任部门整改的依据。当然,建筑企业也要制定严格的成本预算调整审批流程,预算方案已经下发,理论上不予调整。但考虑到建筑企业施工项目容易受到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当宏观政策环境和微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建筑企业项目责任部门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向相关行政部门提交目标预算调整申请,经过审核以后再实现预算方案落地。通过严格审批流程,有效解决施工部门随意、频繁调整目标预算的问题,保证成本控制落实到位。
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往往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等特点,并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而且施工成本的高低会对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及其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其中,加强对人工费、材料费、管理费等的控制,使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进而实现预期经济效益目标等都是重点内容。现阶段,为了尽量减少建设企业的资金投入,使其获取更多效益,相关部门须将加大成本控制力度早日提上日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