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彭早
【摘 要】 本文以华蓥市救助管理站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华蓥市救助管理站目前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总结,结合国内外救助管理站的经验进行反思,试图克服旧思维的消极影响,完善现行的救助管理体系,加强自身建设,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关键词】 华蓥市救助管理站 困境 出路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11月,华蓥市救助管理站正式挂牌成立(华蓥市撤销原来的收容遣送所,新设立救助管理站),其主要工作是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负责华蓥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为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为目的,承担“扶危济困”职责的华蓥市救助管理站,在实际工作中已经生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但是,在社会救助政策的落地实施上,救助管理站内部(服务)功能分工(完善)、整合,(服务设备设施的配备)以及信息平台的建立上,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资金支持,华蓥市救助管理站的发展遭遇着许多尴尬,甚至陷入困境。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幸福中国的大背景下,探究华蓥市救助站的建设现状,以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优化救助站的内部建设,以促进我国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华蓥市救助管理站面临的困境
1、旧思维的消极影响
2007年,由国家民政部颁布的《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中明确说明,救助管理机构应当设置符合救助管理工作基本功能需要的设施、设备,各类设施、设备应当满足安全需要,防范意外伤害。县级及以上救助站应当开放受助人员活动室,配备相应的图书、报刊杂志、文具、棋牌电视和桌椅,能够基本满足受助人员阅读、娱乐的需要等。华蓥市救助管理站作为一个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站内没有任何收费项目和创收来源,经费依靠财政拨款,财政拨款具有预算的硬约束,很难依照救助任务的多寡而灵活增减,客观上制约了救助工作的开展。此外,由于社会救助只是社会福利的一小部分内容,长期处于无人分管的状态,而华蓥市救助管理站刚从民政局分离出来,权责分配不均,由此缺乏严格的政策执行力。
2、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随着《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救助站的职能从收容遣送转变为救助服务,这对救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业务技能要求。救助站在向受救助者提供基础保障的同时还要实行有效的管理与服务,包含了针对受救助人员的不同情况进行生活资助、法律援助、医疗服务、心理辅导等工作,如何快速适应这些新的服务内容,首先需要实现由管理到服务的观念转变,其次是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的转变,第三是需要具理学、法学、管理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这就要求华蓥市救助管理站在培训、招聘上有所侧重。目前,华蓥市救助管理站在编人员仅仅2人,且都是原民政工作人员,工作上常常一人分饰多角,同时缺乏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士,相关人力需求得不到满足。
3、缺少可操作性的标准与方法
救助站的救助对象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在向救助站提出救助申请时,求助者应提供居民身份证或者能够证明其身份的其他证件、本人户口所在地、住所地的证明、是否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的证明等。然而这些人员数量庞大,成分复杂,甄别难度较大,他们几乎都不能提供证明身份的各种证件及说明其经济状况的资料,能否给予救助主要靠工作人员对政策的理解与工作经验做出判断,漏判与误判就在所难免。
三、华蓥市救助管理站的出路
1、加快政策落地,增进多部门联动合作
对流浪乞讨者进行救助和管理是一项艰巨的社会工作,除了由华蓥市民政局属下的华蓥市救助管理站开展主要工作外,还需要公安、城管、卫生、教育等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的紧密配合,建设一个长期有效的救助管理体制,各个部门应该明确自己的分工,按章程办事,完成好自己的职能。同时华蓥市救助管理站也要及时的对流浪者进行思想教育,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以及法律服务等,提升他们的独立能力,让这些流浪乞讨者顺利的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里。
2、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加强多功能队伍建设
华蓥市救助管理站应让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到心理援助以及社会救助工作中,实行专业的社会工作体制。公开招聘社工专业人才,开展救助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协同效应。同时,也应对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积极提供心理援助,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工作压力。对工作在最前线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正规的社工培训,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摆正他们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尽可能的让这些工作技巧以及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让救助服务的水准得到较大的提升。
3、加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乡镇社会保障制度
参与到全国性的救助信息网络平台中,实现救助信息互通共享,曝光跑站骗取救助者。对于被救助者,其档案应包括个人信息及被救助情况,全国所有救助站可实行联网查阅,迅捷通畅的救助信息互通平台,可以有效减少救助资源的浪费,提高救助站工作效率,使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得到更好的救助。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医疗保障制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从源头上减少流浪乞讨人员。
【参考文献】
[1] 路学仁.救助管理站的困境与出路[J].社会科学,2004.2.
[2] 赵有声,杨钊,蒋山花.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模式的分析与创新[J].重庆社会科学,2005.10.
[3] 王思斌.體制转变中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
[4] 王保庆.试论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乞讨问题的对策[J].学术研究,2007.3.
[5] 刘中兰,郝江军,丁继国.发达国家城市流浪乞讨救助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