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构建中职高职贯通衔接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的探讨与实践

时间:2024-05-07

张方 王文生 张淑艳 申洁

[摘要]针对中职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贯通的问题,就现行中职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探讨贯通护理专业中职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方式。从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渗透人文教育、建立综合考核标准等角度研究设计高职护理教育课程布局,构建避免与中职教学内容过多重复,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增强高职对口学生职业能力、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顺利完成中职高职贯通衔接,最终形成具有良好的代表性的高职护理教育课程体系,实现护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满足护理临床岗位需要。

[关键词]护理教育;课程衔接;课程体系

2012年,河南省医学类专业停止了“五年制”及“3+2”招生,中职教育学生需要提高学历,就必须对口升入高职学校继续学习深造。中高职衔接培养要建立共同的培养目标,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高职院校在接受对口升学的护理专业学生后,在教学上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惑,因此,对护理专业中职高职课程衔接进行探讨,建立适合中职高职贯通衔接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具有实践意义。

1对口升入高职学生的特点

操作能力强,医学基础知识薄弱,对口升入高职的学生因欠缺系统的高中文化教育,其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同时医学理论知识薄弱,学到的知识不能灵活应用;职业认同较高,人文素质较差,对自身今后的职业规划较为明确,因为缺乏自信、自律性较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社会交往能力强,临床综合判断能力差,其社会交往能力较强,但其自身综合素养、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对病情观察能力、应激能力、临床综合分析及判断的能力有待提高。

2构建贯通衔接中职高职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

汇总中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听取实习医院与用人单位意见,探讨贯通护理专业中职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方式。通过充分合理论证,针对高职对口护生的特点,在中职阶段的职业素养、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使衔接其后的高职阶段成为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升华期。

2.1优化课程体系,制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依据对口升入高职的学生自身特点,对护理对口升学的课程及内容进行选取。淡化学科体系,整合教学项目,综合优化课程体系,坚持与完善“1.5+0.5+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即1.5年在校理论、0.5年临床实践学习(其中包括3周的就业前岗位培训)、10个月临床带薪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少部分学生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学生要求在岗工作,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发布相关知识点及重難点解析,优化信息教学,定期考核确定学习质量。

2.2整合课程内容,编写校本教材

通过对课程的整合,减少课程之间内容上的重复,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对所选取的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削支强干,注重与护理临床实践相结合,突出重点和难点。把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按照系统与疾病进行整合,编写成《人体机能学基础与临床护理》校本教材。将人际沟通、护士礼仪、护士人文修养、医学伦理等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可将此整编成《走进护理》校本教材;在人文课程中增加“人际沟通、信息技术”的内容,在专业课程中增设“护理文化、护理临床思维、护理工作制度”等与临床接轨、为临床服务的实用性内容。

2.3渗透人文教育,改变教学方法

护理工作岗位直接为人的健康服务,需要有较全面的人文修养,包括语言文字修养,人际关系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艺审美修养、文化传统修养等。我校将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如利用每年“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拓展第二课堂,开展主题班会、进行护士礼仪展示、个人才艺表演、英语口语演讲、知名护理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专题研讨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护生积极参与,克服教学中“三多三少(讲授内容多,学生思维少;讲授时数多,学生自学少;单一讲授多,教学辅助手段少)”的弊端。贯彻“少而精、宽而新”的原则。“少而精”,就是少讲,只讲最基本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精讲重点和难点,增强护生学习的自主性:“宽而新”就是把临床护理发展的前沿引入课堂,介绍相关的护理科研成果,拓宽护生的知识面,培养护生主动思考及评判性思维的能力。采用学生为主体的“多通道式的知识信息传播与交换”的立体式教学,将课上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要点串讲与考核验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团队协作等能力,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4建立多站式综合考核标准,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理论知识闭卷考试的基础上,增加多站式护理综合能力考核。注重教师辅助评价,学习过程性评价与终末评价。充分考察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及护理临床分析及判断的能力,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综合素质能力。创建学校人文素质评价手册与医院人文素质评价手册,请各任课教师和辅导员针对学生在校人文素质表现进行评价,并写出人文素质评语:请医院实习科室带教老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将其对护生人文表现给出书写评语,将每位学生的人文素质归档管理,最终给出学生在校综合素质评价。

3实践与评价

2013-2015年开始将对口升入高职的学生和高中起点学生分开编班,根据对口升人高职的学生的情况,制定护理对口升学课程体系,使护理对口升学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切合实际。新制定护理对口升学人才培养方案,确立核心课程、建立高质量的课程标准、制定高职对口护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加强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的衔接,建立适用于高职对口学生的课程体系,关注其临床护理发展方向,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临床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及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护理临床综合应用能力,形成培养长效机制,满足临床护理工作岗位需要。

针对对口升入高职的高职护理学生,为其班级配备临床及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组成的对口升学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团队,并为其安排专业技术强、护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班级导师。分别设置调查问卷(护理对口升学课程设置评价学生用表、护理对口升学课程任课教师评价用表、护理对口升学临床带教老师评价用表)对高职对口学生、对口升学班任课教师及高职对口学生临床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自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应用知识能力明显增强:任课教师、临床实习带教老师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护理临床分析及判断的能力均较为满意,认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较强,对学校改革后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改革较为满意。

总之,护理专业对口升学的课程体系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仍在进行归纳总结和改进,为更好地与临床岗位对接,细化学生就业渠道与方向,正在尝试开展急危重症护理、手术室护理、老年护理等专科方向的第二课堂。计划推广贯通衔接中职高职的课程体系到学校其他专业,进行进一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和实施,并希望可推广到河南省内外有需求的高职院校,推动我国护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