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三项制度”改革下的职员职级序列管理机制研究

时间:2024-05-07

张锋 颜晶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7-122-02

摘 要 职员职级序列与领导职务序列共同构成企业岗位(职位)管理体系,建立职员职级体系是加强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设、拓展优秀员工职业成长空间、鼓励员工立足本职岗位、促进员工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职员职级管理包括职级设定、职数设置、薪酬待遇、聘任解聘以及日常管理等环节,通过选聘各级职员,拓展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优化盘活人力资源配置。为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鼓励劳动者爱岗敬业、有为工作,有效打通员工职业发展道路,科学拓展优秀员工职业成长空间,建立健全职级职员全过程管理,做到名至实归,岗位作为。

关键词 职员职级 职级序列 管理机制 研究

国经贸企改[2001]230号明确规定: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家经贸委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人事厅(局)、劳动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为:改革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以下简称三项制度),是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推动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一、构建职员职级序列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严格按照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这是干部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央三令五申、反复强调的重要干部政策。随着2014年中组部《关于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通知》的印发,解决干部职数超编问题成为当前国有企业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优秀员工职业发展面临通道不畅、空间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凸现,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限制了人才梯队的建设和发展。

“优秀的人”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职业规划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如果不能从一个科学的角度进行全面的规划体系的设计,就打消员工的积极性,阻碍企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目前的企业管理规程来看,缺少的是对员工未来工作管理的系统制度。并且,对员工未来发展道路的设计非常单调。企业管理者给出的员工未来发展规划,与现行的员工工作岗位的设定并不是相一致的。懂得一样工作的人却不能理解另外一项工作的原理,不能做到一人多能,技工无法完成相应的管理工作。从长远来看,这相当不适应劳动者的未来在岗位上的发展,极大打消了工人们的工作热情。

二、“三项制度”的指导思想

坚持“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職工民主参与、国家监控指导”的改革方向;从实际和各单位具体情况出发,进一步深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在单位改革大背景下,将效益提高放在首位。 各个单位要继续施行按劳分配原则。强化工资分配调节功能;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手段,激发各类人员的工作热情。建立完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工资分配调控体系,加强对行业工资收入差距的调节,促进劳动者薪酬随经济上涨得到较快发展。

进一步建立健全工资分配激励机制。

1.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 各企业应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加快基本工资制度改革。岗位划分明确的企业,应大力实行符合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的岗位绩效工资制,进行逐层逐级管理,体现分配差别化。管理时,采取动态管理机制,员工间没有身份的区别,全部凭借自身的技术以及文化水平,让考核结果说话,能者居上位,岗位职责确定工资水平,岗位变化之后,薪酬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微调薪酬梯度,把从前平均分配的工资拿出来,重新放在岗位绩效上来发放,薪酬原来就很高的单位,其绩效工资比例应该保持在百分之六十左右。试行工资导向标准的地区,企业可参照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发布的价位信息,合理确定各类人员的收入水平。企业工资支付的具体标准与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做到能增能减。

2.做好薪酬调整,建立合理分配制度。科技人员主要实行按岗位、任务以及技术成果确定报酬的分配办法。岗位工资按照科技人员的技术职务以及在技术项目中承担的任务、作用确定,岗位工资标准差距应适应拉大。企业应对做出实际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奖励。奖励的方式、数额以及列支渠道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有关规定执行。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以及成果转化主要贡献人的主要奖励措施有:

可以从实施科技成果的新增留利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

(1)对外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的,可从所得净收入中提取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部分颁发给获奖个人。其中,对科技成果主要研发人和转化者表彰,可不少于奖励总额的百分之五十。

(2)科技成果实与他人联合转化的,企业可在项目成功投产后连续3—5年内,从实施该科技成果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五的比例,给予奖励。

(3)股份制企业可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将在科技成果研究开发和实施转化中有重要贡献人员的报酬和鼓励,折为股份或出资比例,持股人依据所持股份或出资比例分享收益。

(4)在部分国有高新技术企业试行股权奖励办法。企业可从近年国有净资产增值部分中划出不超过30%比例作为股份,颁发给有突出作为的研发人及经营管理者。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工资支付能力,合理确定各类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初期工资待遇和定级水平。允许企业采取特殊工资福利措施,稳定和吸纳优秀科技人才。

3.销售者使其工资与销售收入、货款回笼挂钩的分配办法。企业务必要考察好自身所要达到的管理要求,建立健全一系列的责任目标,以及管理方案;之后,方可依据这些做好具体的人员和事务的分工合作。并且,依据现有其他企业的平均工资待遇水平,或相同职位人员的市场价位,建立好相应的工资分配办法,他们的固定工资一定要按照实际收付款的情况来施行,或者按照实际的收入按比例确定工资金额。

三、多元化发展职业道路的建议

建立一专多能的多途径的员工发展路线,保证这些晋升通道的畅通。企业各个部门和生产车间都应该健全的规章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再结合一系列的考评、整改、操作标准全面实施这些规定,并确保其执行顺利。

1.将职位划分放在首位。规划岗位规则时,一定要把它所要求的做到的工作细则列好,包括,劳动者具体负责事项,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或者对于其工作时的一些限制,由此得出员工应该满足的基本条件:如,年龄、学历、自身技术水平等,以及确定工资评判规则。经过这样类似的操作,就会明确各个岗位的考核标准,以及其所需员工的具体要求,考评的标准,是否可以做得长久等等,从而做好岗位定员工作,建立合适的规划体系。

2.综合劳动者个人长期发展计划,依据岗位要求做好增减人员的工作。本科至技校学历的新晋员工都在被选择的范围之内;而这些人之中,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还有自身具备一定特长的优秀员工,可以将他们作为备选之列。所有的信息均能够通过职业规划来获得,实现优中选优。

3.实现员工在干中学,学习中逐步发现员工的优良品质。透彻分析各人的未来发展道路,在工作实践中,要盯紧劳动者的自身发展,以及其实现了多少,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上有无遇到困难等,找到每个人之前没有被发现的良好品德及可被提升的能力,将其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协调,不浪费岗位资源,不产生人员冗余,各得其位,各司其职。

4.建立人才培养的多种渠道。针对负责管理行政事务的人,定期展开岗位培训,侧重于培训其企业管理方面的素养;而对于负责销售管理的员工,则主要培养其创新,勇于进取的大无畏精神;技术管理类人才,要突出其竞争精神,开展各种比武竞赛,夯实企业文化的基础,使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1)员工跨单位调动,调入单位依据聘任条件重新考核聘任,其原单位同类岗位的任职年限、工作年限可参考合并计算。员工在技术、技能和服务类岗位之间转换,且专业相近或相同的,任职年限、工作年限可合并計算。其它岗位之间转换的,任职年限、工作年限不再合并计算。

(2)员工在领导职务和职员职级序列之间转任的,他们在岗位上的时间,即任职和工作年限是一致的。

(3)根据甘肃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等实际,首次聘任时,对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且在管理、技术岗位工作满十五年及以上的员工,择优聘任职员职级。

(4)员工受到各级处分的,处分期内取消个人申报资格。

严格岗位考核达标水平。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权责分明,考察基本标准是员工工作业绩,并且定期做好强化考核和评价,将其与员工的工资及晋升标准结合在一起,建立起工资与职位动态调整的管理办法。注重人的培训。择优培训,上岗,优秀员工可以获得更多的专业课堂研讨会参与的机会,并且,负责单位的主要科技项目的研发,身居要位等。使其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

职员聘任后,员工具体管理体系缺失,尤其是考评管理这一块,下岗要求的设置不是很严格,究其原因无非就是两种,年绩效不达标,或者在职期间出现过违纪的情况。由此造成了考核不到位的情况,从而,造成干好干坏都一样的情况,职员制度失去激励作用。虽然,建立职员职级是对员工进行管理的有效方法,但是,新的管理体制的出现难免会与以往的管理制度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为推行新的管理体系,使其顺利施行,就更加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开展系统的夯实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能者胜任,使得岗位职责和员工个人能力相协调。通过“大练兵”,综合考评结果,让劳动者立地成才。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优秀人员的储备。

总归一句话,晋升规划为他们职业生涯的进步铺平了通道,扩大了其施展才能的天地,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从而,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彬兰.电力企业激励机制研究及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1(9).

[2]胡科.国有企业构建职员职级体系探索与研究[J].中国经贸,2016(07).

[3]熊燕.构建立体化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以某供电公司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3(09).

[4]张锐.哈电机公司薪酬激励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2.

[5]李鹏.从岗位技能工资制到岗位绩效工资制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企业,2001(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