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陈少农
摘要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快速发展,特别是民营建筑企业蓬勃发展。浙江作为建筑业大省,以民营为主的建筑企业无论是企业总数还是施工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近年来,作为全国建筑优势区域的绍兴市在建筑业总量保持增长的情况下也暴露出多个潜藏的行业发展难题,持续转型升级发展势在必行。本文试以分析绍兴地区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剖析行业困境成因,摸索前进道路方向。为传统产业持续转型发展、健康深耕建筑业市场提供助力。
关键词建筑业 持续转型 经济发展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地方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带动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浙江省是全国建筑业强省,2017年总产值达到27235.82亿元,占到全国12.7%,增速达到9%。而绍兴作为省内建筑强市,建筑业总产值也达到了7448亿元,占到全省27.35%,增速也达到了74%。以下展开具体分析。
一、绍兴建筑行业概况
2017年,绍兴市建筑业总产值7448亿元,持续保持全省第一的领先优势,2017年产值同比增长7.4%;建筑业实缴税金230亿元。绍兴全市在册建筑企业1541家,其中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19家,占全省30%,建筑业产值超1130亿元的企业20家。
近五年,全市建筑企业承建工程获鲁班奖17项;国家优质工程12项;钱江杯、白玉兰杯等省级优质工程奖350余项,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2017年绍兴市建筑产业转型进一步加快,成功创建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实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591.51万平方米、完成192.65万平方米。全市新增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2家;鲁班奖1项,国优工程2项。
二、绍兴建筑行业面临的难题和原因
但是,绍兴是建筑业在总体形式较好的情况下,也存在不少投资扩张过度、现金流紧缩(垫资工程款、三角债难以回笼)、建筑业担保圈风险蔓延和涉及民间借贷风险等发展的难题。表面的难题是由其经营思维和经营模式所造成的。
(一)跨业经营和过度投资,特别是大量经营资金挪用于房地产是建筑业企业出现风险的重要原因
过去十几年房地产市场的整体火爆,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进入房地产。由于建筑业与房地产有天然的上下游关系,大量建筑业企业涉足房地产项目开发。分析绍兴地区建筑业企业可以发现大部分企业涉足房地产投资,往往有几个共性表现:进入房产市场比较迟,遇到房地产市场陆续回归,资金回笼时间拖长;财务杠杆高,大大超过企业资金实力投资;企业和股东通过民间借贷支付土地款,财务成本高;房产项目贷款少或者没有贷款,同时资金没有实施隔离,大量挪用企业经营资金等。
(二)建筑业“圈子化”,是担保圈风险蔓延的原因
建筑业企业圈子相对较小,绍兴的大部分企业脱胎于集体所有制改制,相互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上建筑业利润低、积累少、固定资产少;经营资金主要靠业主资金和欠下游客户、延期支付工^、工资;所以担保措施主要依靠相互担保,担保圈十分复杂。
浙江几个建筑之乡如浙江东阳、柯桥、上虞,均严重受到担保圈风险蔓延的影响,梳理三层担保圈后,往往当地绝大多数的建筑业企业会牵涉在内,只要一家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三)项目管理不善也是建筑业重大风险之一
绍兴建筑业承接工程有一半以上在省外,以2017年为例,省外建筑业产值占总产值73.8%。加上建筑业平均利润率低,业主要求和项目建设标准千差万别,施工人员来源复杂。因此,建筑企业往往选择不由公司直接经营项目,而采用项目经理“挂靠”的方式,即由建筑企业出面承接工程,签订合同,然后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资金、项目材料、建设进度和建筑质量等的管理,建筑企业只收取工程总额2-5%的管理费用。
“挂靠”项目在管理很难像自营项目一样管理到位,往往容易出现因施工质量、工期、工人工资和材料款等导致的法律诉讼情况,严重影响企业经营。而绍兴建筑企业大量采用挂靠管理项目的模式,因此问题隐患十分突出。
(四)项目垫资与回款困难是最大的经营风险
由于建筑业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大,土地出让进度也直接影响政府项目的资金支付,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承接房产项目较多、在相对落后地区承接(BT)代建项目较多的建筑企业影响极大。同时在项目回款中还经常出现三角债拖欠,造成建筑企业经营资金十分紧张。
(五)主营业务科技含量低。转型升级慢,后续发展动力不足
绍兴建筑企业仍是以传统业务为主,其中房建工程占建筑业总产值的90.3%,而在高等级公路、桥梁、水利、地下管网等新兴建筑类型方面,绍兴建筑企业占比较低,建筑企业在采用和研发高新技术方面没有形成规模,高新技术型建筑企业、能够承建高技术含量、高难度建筑的企业凤毛麟角。整体还仍然处于建筑业的低端市场。
(六)建筑业结构不合理,也是发展中的重要隐患
绍兴建筑企业总量虽大,除了少量特级、一级企业外,80-90%的建筑企业属于“低、小、散”类型的建筑企业,存在管理粗放、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抗风险能力弱,在目前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力提升情况下生存现状堪忧。
三、建筑行业周期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
建筑业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化紧密相连,行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及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城市化进程及房地产发展等因素。因此,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建筑业发展仍处于上升周期。
(一)城镇化为建筑业发展创造出持续的市场需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圍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根据中央的工作部署,未来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将为建筑业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作为其他各行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性先导产业,未来我国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仍可保障建筑业的总需求。
(二)建筑业受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在减弱
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GDP增速随宏观经济实际运行状况会有波动,但建筑行业的“弱周期性”趋势越来越明显,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却很稳定,对经济形成持续拉动,而以收縮流动胜为目的宏观调控政策基本不影响建筑市场的总需求。
(三)我国建筑业市场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尽管近年来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与世界发达水平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要求相比,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不完善,基于经济建设对于铁路、公路的运输需要以及对于房屋建筑的大量需求,我国的建筑业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下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建筑业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快速增长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及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市场总的趋势将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虽然我国经济已步入“中速”增长阶段,国家将转变依赖大规模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但是由于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地位仍将长期存在。综合判断,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建筑行业需求总量大、增长持续、前景明朗。
结合上述分析,从发展趋势来思考,建筑业在将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走出去、工业化、新科技、多形态、可再生”这五个形态。一是能够在“一带一路”走出去;二是在公建项目和公租房、保障房项目中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三是积极展开“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使用;四是拓展园林绿化、道路桥梁、通信电力、水利水电、港口与码头、轨道交通等大土木工程能力;五是推进节能减排的低碳、可再生建筑产业。
四、对区域内建筑持续转型升级发展的几个思考
(一)立足自身,提高管理能力,提升科技含量
群策群力,帮助企业步提高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力,充分利用“营改增”政策的契机,将业务依赖外包、挂靠的建筑企业转变为自营业务为主,管理能力出色的施工项目运行管理者。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建筑施工能力的科技含量。
(二)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和方向
一是强化节能减排建筑业能力。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巨大的资源约束瓶颈和环境恶化压力。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业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节能减排,强化低碳、可再生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能力十分紧迫。
二是强化市政、园林绿化、道路桥梁、通信电力、水利水电、化工石油、港口与码头、轨道交通、港口与码头、轨道交通等大土木工程领域施工能力,是适应建筑也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是强化工程总承包模式。未来工程管理要进行全生命周期理念,能够纵向整合价值链资源,前端介入项目投融资,后端介入施工后的项目运营,贯穿项目的全生命周期。
(三)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
建筑业作为传统产业,改造与提升的任务十分艰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是推动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也是施工企业提高竞争力、整合现有信息资源的有效手段。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政府引领,组团走出国门
目前要参与“一带一路”,走出国门参与大型项目,单靠区域内的建筑企业单打独斗,难度很大。需要借助政府力量,能够区域内建筑企业组团进军这些大工程大项目,只有形成合力,这样才能为区域建筑企业再打造一个全新业务平台,打响区域建筑企业品牌,创造更多的盈利机会。
(五)加快项目审计和资金回笼,解决资金风险
要解决建筑企业的现金流问题(垫资难以清收,三角债),需要组织建管、质检、审计等部门,以“最多跑一次”的精神,共同提高建筑企业承接项目的工程款回笼效率。同时帮扶重点建筑企业清理三角债,回收积欠工程资金,使企业的现金流得以释放,有更好的流动性来应对其他—些潜在风险。
(六)联手狙击建筑企业担保风险
对于建筑企业的担保圈风险,应该及时狙击风险。目前通过人行、银保监会牵头,组建债权人委员会一起建立风险防范的机制,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