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莫让标准的缺失令爱心遇冷

时间:2024-04-24

叶伟

在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的背景下,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种动物保护观念。我们当然有坚守自己价值观的权利,但若能给予不同价值观更多包容和理解就更好不过。但标准的缺位无益于建立包容、多元的社会价值观。

狗肉能吃吗?狗能被贩卖吗?狗肉产业链该如何规范?执法依据在哪里?动物保护者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完善明确的法律法规,让执法者有法可依,也给全社会一个明确的交代,对这场涉及各种矛盾的争议给出一个大多数人能接受的回答。

在拦车救狗事件一次次成为话题后,民间的动物救援行动显然越来越失去法律和社会舆论的认可和支持。几乎每一次诉诸报端的志愿者救狗事件,都会透露这样的信息:报警无效,甚至还会遭到嘲笑或者奚落。比如,有爱狗人士每年花费几十万元救助流浪狗,就会被人反问:“为什么不将这些钱用来帮助贫困山区的儿童?”

到底如何才是动物救援的良性发展之路?

如今,越来越多热爱动物的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帮助、解救受虐动物。他们呼吁提高动物福利,甚至开始关注动物同为生命主体的权利。但我国尚未出台真正意义上的动物福利法,对动物的保护也多集中在野生或珍稀、濒危动物上。

可以说,这一领域法律标准的缺失直接造成了这一起起民间救狗事件,当事各方各执一词、行为混乱且对错无从考据、无从判断。而在动物检疫、食品安全、货物运输等问题上均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志愿者的强行干涉手段往往会导致动物保护的社会效果大打折扣。

至于对给予动物何种福利待遇、动物是否应脱离为人所利用的“物”的性质等深层问题,更是有必要以法律引领社会从文化、道德、价值观层面取得共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