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院+企业”双主体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4-05-07

张福荣 陈在铁

摘 要 高职院校秉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宗旨,沙洲职业数控技术专业以“厂中校”为载体,搭建“学院+企业”双主体育人实践平台,践行“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能有效地保障毕业学生职业技能与企业用工接轨。

关键词 厂中校 双主体 数控技术专业 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3-000-03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出现了企业“用工难”和高职院校“招生难”的尴尬局面,2014年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紧接着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意见》。沙洲职业数控技术专业历史性地肩负着为地方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因此,探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学院+企业”双主体育人平台,践行“现代学徒制”实习模式成为当今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一、以“厂中校”为载体,搭建“学院+企业”双主体育人平台

所谓双主体育人:培养在校学生是学校的天然使命,义不容辞,培养自身员工是企业的内在需求,责无旁贷,共同的职责使企业与高职共同成为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主体,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与高职院校双主体育人。建设“厂中校”生产性实习基地是搭建“学院+企业”双主体育人平台的基础。

(一)“厂中校”生产性实习教学体系的构建

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学科组负责人自2011年就积极主动与张家港当地企业密切联系,通过“校企对接”分别在当地行业企业建立了5-8个“厂中校”生产性实习基地。“厂中校”实习基地的建设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基石,学生在“厂中校”实习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基础训练阶段。根据职业技能形成的內在规律,实习项目和实习模块开设时,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做到从易到难、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

2.综合训练阶段。实习课程体系的设置结合企业当前的生产任务,从合作企业的当前生产任务中,提炼出具有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将这些项目由浅入深地整合到“厂中校”生产性实训教学中。

3.顶岗实习阶段,学院根据合作企业的岗位要求,与合作企业共同确立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与企业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制订 “厂中校”教学计划方案,为学生毕业则就业奠定基础。

(二)“厂中校”建设有利于构建“学院+企业”育人共同体

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在相关行业企业建有的“厂中校”式校外实习基地不断增加,至今为止合作的单位主要有:江苏西马克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苏州海陆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金鸿顺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爱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张家港中天精密模塑有限公司、张家港长力机械有限公司、张家港港鹰集团有限公司、张家港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构建“学院+企业”育人共同体的优势如下:

1.学院的最大利益是提高教学质量。从高职学院的角度出发,培养的人才必须最大限度地得到社会的认可。要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的能力,高职教育必需为学生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历练提供平台,学生才能更好的成长,也必然会使学院专业内涵建设和学院对外招生提高市场竞争力。

2.学生的最大利益是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使学生能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使学生的人生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高职教育必须为学生提供“真刀实枪”式的实习平台,为学生毕业则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企业的最大利益是要获得自己需要的适用型人才。从企业角度出发,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找到最适合岗位需要的用工人员。高职教育与企业深度合作同时,还必需重视多岗位实习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多岗实习环境,使学生刚毕业则具备企业多岗位工作技能。

学院数控技术专业通过“厂中校”的建立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创建能够有效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平台,为张家港当地企业数控能型人才培养完全符合学院、学生和企业三方利益的共存。

(三)“学院+企业”双主体育人平台特点

“厂中校”生产性实习基地主要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引入企业真实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实习就是生产、师傅就是老师、车间就是教室。“厂中校”生产性实习具备以下特点:

1.生产性特点。学生分配到相关合作企业后,不是简单的点名签到,而是能真正参与到企业真实生产过程中,学生实习劳动结果也包含产品。只有保障学生实习同时不耽误企业生产,才能充分调动企业方面积极性,实现学院和企业责、权、利相统一,保证“厂中校”建设的良性发展。

2.指导学生实习的教师(师傅)应该具备传授基本专业知识和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学生实习过程中由以学习为主慢慢的要转入顶岗阶段,学生不但要全方位地参与企业真实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及设备管理等工作环节中,还要参与产品生产工艺制定,提高 “真刀实战”的技能水平。

二、以“现代学徒制”形式实践双主体育人模式

“厂中校”生产性实习基地是以合作企业生产的产品为主要教学载体,学生在实习期间还可以适当地享受学徒工资,“厂中校”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健康与发展必须依托企业的主要技术力量。

(一)“现代学徒制”实习模式理论依据

“学徒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职业教育的模式。当今已发展为“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与职业教育制度的科学融合,突出体现在学生身份与学徒身份的相互交替,其具体表现为:

1.“现代学徒制”实习模式的课程标准需要专门制定,实习的课程标准是“学院+企业”双主体育人模式人才共育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同时也是确定学生实习岗位、明确实习学生工作职责的重要指导资料。而企业师傅(工程师)是“现代学徒制”实习最为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以致于招工与招生还可以同步进行,解决学生的员工身份问题。

2.现代学徒制实习教师与企业师傅(工程师)联合传授专业相关知识,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双方共同负责制定与实施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企业、学校和学生三者必须签定相关协议,企业、学校和学生三者的关系和权益必须由相关法律合同作为强有力的保障。架起学校与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桥梁,使现代高职院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具有社会性、实践性、专业性和操作性。

(二)“现代学徒制”利于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实施

“现代学徒制”实习模式需要徒弟跟随师傅按照一定合同结对方式,在师傅指导和影响下学得专业技能和情景智慧的培训模式。现代学徒制实习模式需要师傅和徒弟间构成一种情感化的人际关系[4] ,学生通过师傅直接来学习专业技术和实际操作经验,其特征主要如下:

1.传授精湛技艺。现代学徒制实习中,主要通过生产实例进行案例学习,师傅带徒弟。师傅对徒弟“手把手”地教,徒弟(实习学生)在师傅指导下直观地学习实践技能和相关知识,徒弟跟着师傅既在做中学,又在学中做,做与学融为一体,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徒弟(学生)的职业技能。

2.言传加身教。现代学徒制实习中,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实习过程中自然地会包含着大量的可供模仿的内容。师傅言传加身教,师傅所拥有的操作经验和相关专业知识能很好地传承给徒弟(实习学生),能很好地弥补传统实践培训中脱离实践生产的许多不足,使徒弟学习效果最佳。

3.师傅也是老师。师傅以培养学生技能为核心,徒弟学习的主要是实际操作要领,师傅还要象老师一样要检查徒弟作业。实习其间作业的质量能有效地反映出所学习到的技术水平等级 [4]。经过实习徒弟必须达到一定等级技术水准才可以出师,而成为合作企业正式技术员工的候选人员。

三、双主体“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实施保障

“现代学徒制”已被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组织形式所取代。学院和合作企业双方贯彻“人才共育”的合作原则,共同实践 “现代学徒制”实习模式。

(一)企业与学院共同组建师徒班

“现代学徒制”实习模式的师傅由既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的“双师型”教师或企业师傅(工程师)共同组成,需要学院和合作企业为“现代学徒制”实习模式有效合理地配置师傅。

1.践行“现代学徒制”实习最为紧缺的就是师傅。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是“学科型”教师,大多数是大学本科毕业和研究生毕业甚至博士毕业,年轻教师未经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真刀实战”的生产实践经历缺乏,操作技能水平能力也远远不如行业企业的工程师和师傅。学院数控专业每年派出几名数控专业教师到“厂中校”平台工作,专业教师在“厂中校”工作的同时很快成长,既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经验,又可以帮助企业工程师分担带徒弟的管理任务,甚至有的很快就能直接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担任双主体育人的师傅,因此,“现代学徒制”实习师傅可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各生产线管理者;二是企业技术专家、工程师、专业技师;三是学院下厂锻炼年轻的教师[5]。

2.践行“现代学徒制”实习最为关键的就是师徒结对。考虑到企业生产管理的客观规模,实际上师徒结对不可能是一个师傅仅带一个徒弟,企业保障正常生产时容纳实习学生的数量会有限,因而,学院要学生不可能整班进入企业,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采用先分批次后分组的方法。在学生入企业实习之前,学院系部做好学生入企实习前教育工作,学生刚到“厂中校”实习时先填写好“现代学徒制”实习“师傅—徒弟” 结对登记表,这种结对登记表往往是一个师傅带几个学生,“师傅—徒弟” 结对登记表中还必要明确师傅与学徒的资格要求、师徒各自的职责、考核方法等。

(二)企业与学院共同设计岗位群

践行“现代学徒制”实习,学生需要在合作企业的不同岗位实习,学生能经过企业整个生产流程的大多数岗位上实习。因而,还要有意思地让学生学习多岗位的技能,注重多岗位迁移能力培养。

1.多岗位迁移是学生多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实习生不能等同企业正式职工,到企业实现真正顶岗还需一段时间学习,因此,企业实习要结合学生的政治素质与身体素质,明确学生专业实習的实习目标、同时结合企业岗位职责、岗位要求、岗位注意事项等制定岗位培养方案,并据此设计企业顶岗实习岗位系列群。被学院派到“厂中校”工作的教师还要与多岗位迁移中的实习学生保持联系,建立岗位轮动表格并签定岗位轮动责任书,以加强对轮动中实习学生的督促、指导和管理。

2.制定“现代学徒制”实习岗位考核方案。实习学生在“厂中校”实习过程中,按照校企双方的要求撰写《岗位实习报告》,师傅要督促学生完成“岗位实习小结”,严格要求学生在撰写小结和报告时结合实习工作岗位,将岗位工作中所运用到的技术手段、设备运用、质量控制、调整测试和安全防范等内容写入岗位实习小结中。院系部指派对应的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岗位实习报告》,并下达毕业设计任务。这既有利于学生多岗位迁移能力培养,有有利于师徒实习模式健康发展。

四、结语

沙洲职业数控技术专业不断探求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厂中校”为载体,搭建“学院+企业”双主体育人平台,践行“现代学徒制”实习模式,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用工难”和学院“招生难”的尴尬局面,真正实现了学院、学生和企业三方利益共存。

参考文献:

[1] 郭全洲等.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基本框架及运行机制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6.

[2] 童云飞等.基于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9).

[3] 李海燕.基于高职院校视域的校企合作政策环境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1).

[4] 李瑞荣等.铁路机车专业在企业实习中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5] 张福荣等.高职“学院+企业”双主体实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数控技术专业实习形式企业化和实习内容产品化的实践,现代企业教育[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2.

[6] 张福荣.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校企一体“紧密型”合作办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