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经济发展与文化价值观变迁

时间:2024-05-07

李渊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2-000-02

摘 要 在生产方式、经济制度的影响下,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将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格局下,人们的思维方式、精神世界势必会发生转变,文化价值观念将呈现多元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我国基层文化建设坚持走群众路线,大力提倡人文精神,力求发挥文化价值观的基本作用,成为多数人奉行的价值标准。本文将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对传统文化价值格局的影响入手,分析经济发展带来的文化价值观变迁,体现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文化价值观变迁受经济发展影响。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文化价值观 变迁

我国传统主流社会价值观,在先秦时期成立,推行于汉代,在历史的演变下渗透“礼”“仪”,从人的理性角度思考问题。这种价值观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诸多运动思潮的冲击,但因其立足于人们实际生存状态与经济结构,所以,能够在此环境下立于主要地位,成为我国多数人奉行的价值依托。时间转向现代经济,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传统的以整体取代个体的价值取向逐渐向个体价值和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也是经济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一、市场经济打破了传统文化价值格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引导下,我国传统的一元化格局,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注定了人们的多元化需求,致使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价值尺度上,市场经济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要求个人代表独立的价值主体,具有主体意识、创新精神、个人价值意识等,将人们的思想从单一的整体框架中移除向开放式、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上发展。另一方面,在人们获得自由实现自我价值和人格主体的同时,人们开始变得贪婪、极端,人格逐渐被消极的价值观和金钱吞噬,社会价值天平就此失衡[1]。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关键阶段,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导致的价值体系的混乱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但其总体发展趋势是值得肯定的。

恩格斯曾表示,人类在意识形态下,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汲取自己的道德观念。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合理性依赖其产生的社会存在。在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人们原有的价值观会失去合理存在的理由,因此,将成为过时的东西被抛弃,在社会生产力的催生下,新的文化价值观会诞生。

文化可分为认知系统、价值信仰系统和审美系统,在这些系统当中,价值信仰体系占据核心位置。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经济发展的依据,对我国经济建设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文化建设也起到了导向和指南的作用[2]。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基层文化建设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要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创建多彩的基层文化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自改革开发以来,一直呈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实现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人们价值观的改变,文化建设的标准也有了新的突破[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概念,对此,一些县市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从实际情况出发,力求将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发挥文化价值的促发展作用。

例如,浙江省安吉县,这个在一百多年前,由多个外来人口移居组成的县城,早在太平天国战争年间,因战乱和瘟疫,人口集聚下降,原住民“十室九空”。清朝年间实行“招垦”“招佃”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员在此定居。如今的安吉人,多是外籍人的后裔。在安吉地方历史文化中,移民文化是一大特色,而如今高禹镇、良朋镇合并成天子湖镇。春秋时期,天子湖所在地被称为晏子乡,到南宋时期,是重要的抗金军事要地。几千年的风云变幻,遗留下了王家墩遗址以及两汉至晋时的古墓群,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民俗文化,也给基层文化增添了色彩。

再如,吟诗村,2007年被列为小康示范村,该村应文化建设的需要,建造了一个生态屋,建了一个占地280多平方的三间两厢的四合院,分上下两层。在建设之初,因缺少文化内容填充,所以,未能体现出生态文化建设的思想。2009年,对生态屋的命名进行了更改,取为“吟诗村耕读文化展示馆”。考虑到先辈们都是耕读世家,所以,打造出了“耕读吟诗”这个品牌。耕读文化展示馆馆分上下两层,楼下是耕,楼上是读。

图为 二楼“读”的一角

图为 一楼“耕”的一角

三、经济发展与文化价值观的多维度思考

社会的权威价值取向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紧密地联系。传统价值观受人口增长的影响很大,而与经济增长率的联系则不明显,这种价值观不仅阻碍了经济增长的规范化进行,同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也会抵消任何形式的经济增长,人均收入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与此相反的是,文化与经济因素的形态会形成互相强化的综合症候。 在松散的理性选择的过程中,人们最大限度地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特定的文化乃是特定人群制定出来的生存法则。文化价值观的变迁往往是沿着既定轨道前行的,这是因为从某些方式上来管理社会要比其他方式所取得的成果更理想一些。

随着社会经济的现代化,经济发展将立足于多角度,从人民的需求出发,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消费为基准,不断扩大消费需求层次,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人们的文化价值观转变相协调。价值观是经济基础的产物,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浪潮的影响下,为了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寻求经济发展上的突破,创建适应国际发展的市场新格局[5]。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觀的转变,人们对市场的局限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文化价值观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市场发生垄断倾向的过程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经济利益,而对于文化的构建将失去耐心和决心,政治和文化也将发生冲突。

我国在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体系的同时,也决定了文化建设的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体系为了迎合经济发展大环境,需要通过改变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能力,从而提升社会经济收益,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增强抵抗不良经济形势的能力。在经济发展迎合全球化经济发展形势的同时,人们对文化建设的追求更趋向于后现代化,文化价值观转向将立足于国际发展形势,并与社会发展形态紧密相连。

四、结语

市场经济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采取的较为高级的经济管理和资源配置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取向呈现多元化,在此基础上,人们通过加强基础文化建设,以提高基层经济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体现了社会活动主体对社会构建的意图,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多变的社会形态下逐渐确立了思想形态意识,并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发生着内在的变迁。

参考文献:

[1] Jiying(Kelly)Wang.经济发展与文化价值观变迁[D].中南大学,2014.

[2] 王亚莉.西方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与应对思路[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 张秀娥,周荣鑫,王晔等.文化价值观、创业认知与创业决策的关系[J].经济问题探索,2012(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