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要:我们的创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创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走出观念误区,创建新的课程与教学方式,变革教学模式,并在尝试中实践这一教育理念。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意识;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6-0208-02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引用的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不足85万人,4年后则猛增到187万人,翻了一番多。根据最新资料,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惊人的559万人。数量的剧增造成了“知识失业”现象。当前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危机来临,许多小企业倒闭,公司大批裁员,许多职工下岗使就业形势进一步“雪上加霜”。许多中专、职高、大学毕业生虽怀一技之长但“英雄无用武之地”。“穷则思变”,许多学生放弃原本就吸引力不大的岗位纷纷下海经商办企业但苦于缺乏相关的知识纷纷折戟商海。据不完全统计数字显示,一般创业企业的失败率在七成,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则只有2%~3%。
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呼唤创业教育,创业人才与创业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
事实上创业教育也在各地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地开展起来了,例如在职校课程中开设职业指导课,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许多高校还创办模拟实训公司,模拟创业实验园等,变原先的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真枪实干,让学生体验创业过程。但笔者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创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创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走出观念误区,创建新的课程与教学方式,变革教学模式,并在尝试中实践这一教育理念。
首先,应该厘清创业与创业教育的区别。谈到创业教育许多人认为仅仅就是在学校开店设厂,让学生经营体验创业过程。我觉得这是对创业教育的误解。创业与创业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内涵。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价值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创业,是指以企业为载体,以正当地获得更多利益为目标的活动。其侧重于创造价值。而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业教育侧重于开发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其以后更多的创造价值奠定基础。而非仅仅是学校企业化。
其次,创设新课程,改变教学方式。创业是极具挑战性的社会活动,是对创业者自身智慧、能力、气魄、胆识的全方位考验。一个人要想获得创业者的成功,必须具备基本的创业素质。创业基本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精神、竞争意识、创业能力。一位成功的创业者应该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创业精神,敢闯敢拼的竞争意识以及全面的创业能力素质。教育应该改变传统的就业教育为以上述五种素质为主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必须贯穿于教育各阶段,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育,这不是依靠某门课程的讲授就能完成的,而应“成为所有教育课程各计划的组成部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联合行动,甚至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创业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在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往往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比如日本就是从小学开始实施就业和创业教育;英国政府从中学开始就开设商业课程,2005年英国政府发起一项中学生做生意的计划,要求所有12~18岁的中学生必须参加为期两周的商业培训课程;法国也是从初中就开始增强创业教育。相比之下,我国的创业教育把重点放在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则明显不足,导致创业教育基础薄弱。
笔者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通过开展一些游戏或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接触社会,学会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的创业能力素养。创业能力包括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与交往协调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这种特殊能力往往影响创业活动的效率和创业的成功。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在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得到加强,但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交往协调能力却无法从课堂理论课教学中学到,而这也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开设与创业教育相适应的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创业品质的培养是目前创业教育开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课程的开设应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创业能力素养的提高。有些课程的开设可以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诸如市场调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公关与交往、法律和税收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以培训的方式对所有专业学生开放,并且在教学形式上可以有所改变,例如市场调查,可以在老师指导下组织学生采用一定的方法就某一商品在某一地区的销量进行调查,最后进行市场分析得出某一商品的市场潜力以及开发新产品的可能等。有些课程的开设只能针对具有一些专业理论知识的学生。以财会专业的学生为例,要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与交往协调能力,必须在学好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学校有条件的话开设诸如沙盘模拟实训、开设模拟记账公司、模拟银行、模拟税务机构报税等实训课程来达到上述培养目标。同时创业课程结构要形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
最后,变革教学模式,探索与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创业教育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固定不变,要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让师生共同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通过探索,使知识结构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独创性。创业人才在思维特点上须表现出不为陈规旧俗束缚,能随机应变,充分发挥创造性,能够适应变化着的外部条件,能摆脱惯性,改变定式;还能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那些不屑于已有知识和观念范围内的东西。追寻可能的世界,探索未知是创业人才应具有的品质。正如苏霍姆斯基说的,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因此变革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实行学、产结合或许是职业教育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即在学校建立学生的实训生产基地,例如机电专业设立机加工车间,汽修专业设立汽车修理保养点,服装设计专业设立制衣店,营销专业设立商品营销部门,财会专业设立记账中心。如果学校设置的这些专业正好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机电专业同学实训时生产的半成品、产成品,服装专业学生实训时完成的制衣可以由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营销后售出,其中各个专业在实训时所耗成本费用和出售时所得的收入等全部交给财会专业的记账中心记账,同时在营销专业学生预测市场需要量的基础上,由会计专业的学生制定下一年的预算,为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真正做到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使学生提高创业能力,体验了创业所带来成功与欣喜,另一方面,也使学校实现创收,昂贵的实训设施投入有所补偿,应该说一举两得。
创业教育方兴未艾,但必须在不断地尝试中才能丰富与完善,期待着职业教育春天的来临。
作者简介:沈卫娟(1973- ),女,吴江职业高级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