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实验室开放长效运行机制的研究与思考

时间:2024-05-07

邓 劼

摘要:文章结合我校及部分高校实验室开放的实践和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探讨制约高校建立实验室开放长效机制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长效运行;实验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6-0234-02

实验室开放是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国家对高等院校本科教育评估的内容之一。实验室开放可以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实验室开放的改革和实践探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实验室开放工作真正做得好的高校并不多,在开放的时间、内容和形式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针对实验室开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制约高校建立实验室开放长效机制的若干问题,提出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意见,对推动实验室持续开放工作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

1.实验经费不足。目前高校实验室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行政拨款,目前许多学校资金紧张,实验室开放工作在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实验耗材、仪器设备维护费用等方面均需要经费支持。这些经费如果不能得到保证,实验室开放将困难重重,直接影响到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开出总量和实际效果,以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致使实验室开放流于形式。

2.实验师资队伍薄弱。实验室开放后,实验指导工作量增大、时间延长,实验内容变广,难度较大,涉及的知识面宽,这对指导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验室工作人员配备不合理,学历、职称普遍较低,技术力量不足,难以满足实验室开放的需要。所以,实验教学队伍的素质和数量问题是制约实验室开放的一个重要因素。

3.认识不到位,实验项目不够丰富。由于长期以来很多高校“重理论,轻实践”,把实验当作课程教学的附属物,导致学校对实验室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大多数高校实验室一般只对本校、甚至是本专业开放,对校外很少开放,加上实验室开放项目不够丰富,开放的层次不够,实验内容面向学生基本技能训练、课题研究、兴趣培养的实验比较少,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对实验室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性不高,实验室开放的覆盖面低,达不到全面开放的要求,这是实验室开放最显著的制约因素。

4.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难度加大。实验室开放后,实验的时间、形式和内容都比较灵活,诸如实验时间的安排,不同实验的仪器设备调配,实验内容的层次性,开放实验与正常实验教学冲突等问题,这给实验室管理带来了困难,使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大幅度增长,难度加大。因此,学生实验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考核激励等制度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实验室开放长效运行的保障措施

1.加大经费投入,提供充足物质保障。实验室开放首先要有足够的实验场地、足够的设备仪器和丰富的开放时间,因此,高校必须加大实验经费集中投入,努力扩大实验室面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实验室开放的要求,对实验室现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利用,同时增加仪器设备投资,所购仪器设备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完备性、先进性,数量充足,能满足不同层次实验的要求。其次要有足够的使用经费,充足的经费是实验室开放得以发展的保障。因此。学校应该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由校实验管理部门根据实验室开放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统筹协调、统一支付,实行专款专用,针对不同的实验室,按不同的比例,分配到各个开放实验室中。

2.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师水平。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实验室开放顺利完成的基础。因此,必须不断地加强对实验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组织实验教学人员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交流和考察等多种方式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逐步建立一支由学术带头人、实验指导教师为骨干的、知识和人员结构科学合理的高素质实验技术梯队,更好地为实验教学、科研服务。同时,要建立有效的保障和激励机制,根据开放实验的类型、时间、学生人数等计算工作量和补贴,在工作评优、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以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立足本职工作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3.改革管理体制,整合优化实验室资源。要加强实验室管理,管理体制是关键。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建立起科学长效的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首先,从学科建设发展的整体考虑,打破实验室的院系界限、学科界限、专业界限,按照“宽基础、厚专业”的原则,整合优化实验室设置,构建规模较大,资源配置合理的实验室新体系,实现各实验室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资源的效益。其次,要制定一套适合学校实际,符合校情的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使实验室工作有序开展,形成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违章必究的激励型管理体系。最后,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手段,建立起先进的网络化开放实验管理平台,以保证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有效实施,提高管理效率。

三、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实施全方位的开放实验教学

1.明确实验教学目标,构建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首先,在教育政策上要真正确立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把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彻底改变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要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确立以“加强基础、注重能力、强调素质”为实验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制定新的培养方案,建立新型实验教学体系。高校要进一步整合、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实验项目开放的内容要统筹考虑、相互衔接,要注重纵向知识的系统性和横向知识的相互渗透,形成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四个由低到高的实验内容层次,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实验项目的形式上力求多样化,实验项目开设的安排上,要有所侧重。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自身能力、学习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实验项目,将“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设计性实验”和“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知识的综合性实验”作为开放性实验项目的重点,同时兼顾一般验证性项目。其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编写和引进新型实验教材,编写与开放实验项目相配套的实验讲义,从而建立包含基础类、专业类和专业综合类开放实验的教材体系。最后,要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以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和创新能力。

2.实行学分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是认识不足,动力不足。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开放实验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从培养方案上做文章,将开放实验纳入学生实验教学环节,建立开放实验项目学分制。实验学分的设定要科学合理,要根据开放实验项目数量、难度,给出相应的学分,同时加大实验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并规定各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最低实验学分数。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实验室开放活动,对表现突出或完成了具有独创性成果的学生,给予创新成果奖励学分,以进一步增强实验对学生的吸引力,切实提高对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完善实验室开放的教学质量监控考评体系。为使实验室开放持续良性发展,学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室开放教学质量监控考评体系。具体做法:(1)建立督导体系,实行巡视督察制,除学校成立实验教学质量督导组定期抽查教学情况外,还可建立由主管院长、资深实验教学教授和著名学者组成督导组,对实验室开放的建设发展,对实验教学内容,对教学质量和效果,对实验教学改革的后期效果等进行指导、监督、评估,督促实验室开放工作的不断提高。(2)改革实验考核办法,实验成绩按预习、实际操作、实验报告、实验项目抽查考试四个部分组成,指导老师要根据实验操作过程的整体情况进行打分,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3)建立学生评议制度,学校要定期向学生发放实验教学效果调查表和召开学生座谈会,向学生了解教师的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将评估结果反馈给每位教师,促其扬长补缺,对不合格者及时撤换。

参考文献

[1]王树良.建立实验室开放长效机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

[2]王泽生,陈子辉.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7,(12).

[3]陈琦,黄定君,等.新形势下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8.

作者简介:邓劼(1973- ),女,四川内江人,四川理工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会计学、会计实验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