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研究型《绩效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探讨

时间:2024-05-07

于 飞

摘要:研究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研究型课程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有效平台。文章结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理念,指出了开展研究型《绩效管理》课程的必要性,并对具体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设计和探讨。

关键词:绩效管理;研究型课程;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6-0239-03

近几年,随着国内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大量涌现,培养了一大批的专业毕业生,但是多数毕业生由于实践操作能力低下很难迅速进入工作角色,为适应岗位要求必须投入长时间的再学习过程。社会的需求导向促使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应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式,以实现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技能水平,因此,抓好《绩效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引导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一、研究型课程的教学理念

高校开展研究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这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识。研究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将单纯讲授、验证型教学转变为讲授、课堂讨论、实践训练、课题研究的教学,研究型课程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平台。

研究型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对历史上传统的教育学派的“主知主义”、“教师中心论”和进步教育学派的“实用主义”、“学生中心论”中合理的部分加以有机地整合,扬弃其狭隘、刻板僵化的部分,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责任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宗旨,以改变学生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自然、个人、社会等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它在帮助学生进行接受式间接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式直接探索,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研究型学习形式。

二、开展研究型《绩效管理》课程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研究性的教学方式

1.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研究性的教学方式。目前,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都存有一种抱怨,他们抱怨应届毕业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不足,毕业生对工作的适应期太长。抱怨的结果一方面导致了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需求的减弱,另一方面造成了不少本科毕业生在完成大学学业的同时,忙于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毕业生手持毕业文凭与技能证书在人才市场求职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缺乏先进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知识传授”型理论教学加上“知识验证”型实践教学不可能培养出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要解决这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根本出路还在于改革高校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研究性教学方法,包括研究性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实践教学。

2.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研究性的教学方式。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而且特别要强化有效的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问题式教学方式的应用,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从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独立进行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创造知识、获取新的经验,就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绩效管理》课程的内容特点需要研究性的教学方式

1.《绩效管理》课程简介。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一个模块,是通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达成关于目标、标准和所需能力的协议,在双方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使组织、群体和个人取得较好工作结果的一种管理过程,即绩效管理的运用是作为一个整合过程出现的,它使人力资源的管理行为和组织目标的实现相互配合。绩效管理课程就是在该定义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组织目标,如何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的一系列措施和流程。《绩效管理》课程内容在理论上继承和丰富了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在实践上绩效管理承接了组织的战略,由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构成一个闭合的循环,这也充分体现了管理者实施工作管理时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因此说,《绩效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

2.研究性教学方式利于课程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一味地以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方式进行讲解,学生的厌烦心理及专业理论的抽象性必然影响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不扎实,影响后续的专业学习热情。实践教学中,如果采取传统的知识验证模式,学生只能是对绩效管理系统模型有个粗浅的认识,而在实际工作中究竟是如何操作的、会出现什么问题、解决的技巧是什么等等都无从谈起,将来进入工作岗位缺少的必然是专业的应用能力。

三、研究型《绩效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设计

(一)理论教学的指导思想

《绩效管理》课程大多数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大三的上学期开设,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完成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是全面巩固理论知识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最佳时期。开展研究型《绩效管理》课程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理论教学的各环节应以此为准则进行设计。

(二)理论教学的设计思路

根据研究型《绩效管理》理论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教学的设计思路围绕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展开。

1.建设研究型的教学资源。鉴于《绩效管理》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特点,学生的实践经验又不足,在教学中应考虑使用多方面、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内容从教材到参考书再扩展到期刊和网络。教材的选择应考虑到绩效管理的战略性,将学生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学习的知识点与绩效管理的内容相结合,笔者目前所选用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方振邦主编的《战略性绩效管理》在这方面体现的就比较好。在参考书方面最好是分别从国外及国内选择几本典型绩效管理书籍作为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参考,例如赫尔曼·阿吉斯的《绩效管理》、加里·P·莱瑟姆等的《绩效考评》,付亚和等的《绩效管理》、赵曙明的《绩效管理与评估》,这些参考书从不同层面阐述了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发展过程,有助于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发展脉络。期刊及网站是获得最新行业或学科知识的有效渠道,教学过程中的研究型问题及案例完全可以从期刊中获得。期刊如:《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国人才》、《人力资源》、《人才开发》、《管理世界》、《哈佛商业评论》、《北大商业评论》;网站如: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网、亚太人力资源网、前程无忧网等。通过阅读这些资料可以补充学生在课堂讨论时的专业素材,而且能够激发学生深入研究专业问题的兴趣。

2.构建研究型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当强化知识的生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应当重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教育,应当突出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注意学科知识的综合。绩效管理教学内容设计应以“三个目的、四个环节、五项关键决策”为核心,以“四个环节”为主线设计内容体系。在讲授内容方面,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握该课程的科学体系和研究方法,讲授内容以少而精、宽而新为原则,留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给学生自学研究,而且从多角度、深层次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在内容上重视学科前沿知识的引进和思考。

3.采用研究型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进一步向知识传授与探索相结合转变,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并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创造性为主要目标。教学过程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开展问题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绩效管理课程的问题式教学,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的设定问题,例如对“平衡计分卡”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在“与其他绩效管理工具比较,平衡计分卡的平衡性体现在哪里?平衡计分卡的因果关系又体现在哪里?”给予学生自我思考和分析的过程,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结果进行有重点、有目的的引导和讲解,这样的讲授过程就使得原本生涩的“平衡计分卡”理论变得生动、丰富,学生也能够深刻掌握这一知识点。情景模拟式教学是人力资源管理系列课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绩效管理》课程的情景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景环境。例如:在绩效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绩效考核活动。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担任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员工的部门主管和接受考核的员工,一组制定绩效考核计划并实施,一组为员工考核打分,一组接受考核,之后转换角色。学生就在模拟的情景中领会了绩效考核实施的过程。案例式教学是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中,行之有效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绩效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中可以尝试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共同搜集案例材料,学生搜集案例前,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材料搜集原则和方向。在案例教学实施时应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最后教师应对案例分析的结果给予客观的成绩评定,以鼓励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研究型《绩效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

(一)实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研究型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不仅仅在于验证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因此,全面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是研究型《绩效管理》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

(二)实践教学的设计模式

通常,《绩效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有:绩效管理流程的实验实训设计、学生到企业的参观学习和实习、与企业进行实际业务的合作、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课题研究等形式。

1.绩效管理流程的实验实训。实训内容主要是围绕绩效管理的四环节展开,实训的过程是:指导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以小组演练——教师总结点评——学生撰写实训报告。例如绩效计划制定的训练,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应用头脑风暴法和鱼刺图的方法制定绩效计划方案。绩效评价的训练,可以采取提供虚拟公司,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定各类人员的绩效评价表进行考核评价。对绩效沟通方面的训练,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生在实训中进行角色分工,按照绩效沟通技巧训练绩效反馈面谈的环节。

2.学生到企业的参观学习和实习。学生到企业的参观学习通常是由学校联系企业,由企业安排专人带领学生参观并加以介绍,这种形式如果不加以控制,往往容易流于形式,但是如果实习前期增加与企业的沟通,得到企业有关专业人员的配合,而且指导教师对学生加强指导和监督,根据实习进度,结合实习单位实际情况,为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或课题,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步骤地进行解决,这是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最有效途径。

3.与企业进行实际业务的合作。帮助企业进行实际业务的设计和实施也是一种实习途径。有些企业比较信任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素质,希望能为他们提供实际业务的支持和帮助,例如企业绩效管理方案的设计、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应用,这些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对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4.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课题研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的机会,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独立或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科研课题的创新实践研究,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接触到很多社会实践的内容,特别是提高了自我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总之,研究型《绩效管理》课程的教学体现了“寓学于研”的核心思想,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推进,研究型课程的开设在人才培养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将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旭东.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实践体验教学流程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3]张珂.立体化研究型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09,(2).

[4]肖侠.大学开展研究性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作者简介:于飞(1971-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工商管理硕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