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电视专题片纪实语言的发展

时间:2024-05-07

李延平,王立彬

摘要:电视专题片中的语言,是构成电视专题片的重要内容,采用纪实性电视语言,更能突出电视专题片的主题,给受众真实感人的听觉冲击。告别电视专题片“画面+解说”的叙述模式,大量采用同期声等纪实语言,是现代电视专题片发展形势的必然,要让电视纪实手段实现最大可能的传播效果,要让电视纪实实现真实的传播新闻,要让电视实现人本思想的教化,电视专题片纪实语言的运用,是现代电视专题片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纪实语言;电视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6-0251-02

电视作为电影的后继者,其最初的影像表现和语言风格,残留了太多电影的痕迹,这对电视“真实复述现实世界”的理念产生负面影响。一时间,电视仿佛成了电影的延展和扩张。但随着电视专题片纪实语言的不断发展,今天的电视专题片纪实已突破了“画面+解说”那种泛泛的叙述模式,努力将镜头渗入到生活本体,在尽量避免干预生活的前提下,使镜像更具客观气息,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电视影像真实的需求,也能让电视语言更客观、更人性化地去讲述新闻事实,让电视新闻的本位价值得到更好的彰显,让电视成为人民大众直观的教化者和受益者。

一、电视要让“纪实”实现最大可能的传播

对于电视来说,现代电视纪实语言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将媒体施加的作用,尽量从“事件—媒体—受众”的程序中剥离出来,并构建起更为理想的“事件—受众”模式,让事件的进展和场景直面观众,追求新闻的“真实最大化”。如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东方时空》中的子栏目——《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再如中央电视台的《影像中的中国》——《纪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家庭》、《讲述》、《重访》等栏目播出的专题片,都是以原生态纪实手法,或者是通过亲历者的讲述、回忆等现场同期声画面来表现现实、过去的生活故事,摒弃了那种由导演刻意安排或指定,使得受访者在镜头面前无所适从的拍摄方式。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仿佛只隔着一层透明的玻璃,去了解和观察普通人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这里,事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了最好的保留和传播,而实录性同期声语言、画面的运用,使电视新闻更具冲击性和可看性,实现了“纪实”最大可能的传播。

二、电视要让“纪实”真实地传播新闻事实

现代电视专题片纪实语言,是对生活本体的叙述,它不仅要还原世界,还要发现世界,提炼每个事件的最终寓意,保存生活本体所具有的文本原创性和意义所在。在叙述过程中,现代电视专题片纪实语言与其所表现的事件是同步的,虽然当事者、媒体和受众,此时对事件结果还尚未知晓,但这种过程性和悬念性却极大地刺激了受众的思考欲望,让受众全身心地参与进来。随着事件发展,最终结果无论好坏,受众都会在第一时间看到和听到,如此逼真、及时地临场效应,自然会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共鸣。而这种“实时监控”的叙述方式,不仅让平面叙述黯然失色,也为电视传播和表现的纵深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在电视专题片《初来乍到》中,从韩淞走出东京机场到后来考入明治大学,主人公两年的磨砺和挣扎就是这部纪录片独特的叙述文本。它不仅记录了韩淞的异乡生活,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留日学生的精神状况和价值追求。作为干部子弟的韩淞,本可以在国内享受舒适安逸的生活,但不甘平庸的他却孤身一人远赴日本,立志要在陌生的土地上,打拼出自己的事业来。结果,在日本乞丐般的失落感和在国内时的优越感形成了鲜明对比,构成了这部片子最激烈的矛盾冲突。在对冲突的体验中,观众随着韩淞梦想和心态的沉浮起落,与他一同品味了成长的苦涩,并一同等待命运的揭晓。当韩淞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相信所有观众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这就是现代电视纪实片的魅力,它赐予了观众思考的动力和感慨的理由。

近年来,身为一名地方电视台的普通记者,也力求运用纪实性电视语言,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今年6月在郑州举行的全国首届电视民生题材优秀电视片评选中,我台选送的电视专题片《千里寻亲记》,就是按照跌宕起伏的寻亲过程,寻找行进中的悬念,大量运用了纪实性寻亲画面和寻亲中随机采录的现场同期声,很少用解说词和画外音,让故事画面中的场面和人物现场语言讲述故事,达到了真实感人的效果。受到专家的好评,获得全国优秀专题片二等奖。

三、电视要让“纪实”体现人本思想的传播

现代电视专题片纪实语言,是以平视的角度去捕捉人间万象,以生活的本真状态进行传播。正如前面所说的,努力渗入生活,又极少地干预生活。让人们通过专题片看到的,是一片陌生而又熟悉的景象,那里发生的新闻事件是真实的生活。并且,现代电视纪实语言更关注信息传递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尽量以民众对信息的切实需求为基准进行传播。事实上,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从本质上讲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所蕴涵的信息是以场的形式存在。从心理学上讲,(下转第27页)(上接第251页)人的心理认知也是一个场,需要对事件或信息全面把握。作为新技术支撑下的电视传媒手段,其最大优势就在于“全息传播”。信息场的构建与传递是电视媒体特有的表现方式,但以往的电视纪实语言忽视了这一独特效能,对信息只是进行简单的传播,从而造成这个最有力的叙述方式的长期缺位。今天的电视专题片纪实语言,通过现场画面、同期声、解说词等元素的融会,已基本实现了全息传播,不但迎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也为受众的认知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凭借。我台又一部获奖电视专题片《手心手背两情牵》,我们的记者走入被采访对象的生活,用镜头真实记录了故事的主人公——高丽艳一边教学生,一边又要侍候两个患病的孩子,家里这边为了孩子,学校那边为了学生,两个都放不下,两样都舍不得,表现了一个母亲、一个教师坚强的意志和宽厚的胸襟,用事实赞颂了中国妇女的伟大。整个片子,大段大段的纪实画面和现场同期声,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多少美妙的解说词,在此都显得苍白无力。可见纪实就是用事实说话,用画面说话,用画面中的人物自然的说话,就能体现人本思想的传播。

现代电视专题片纪实语言的运用,正是突破传统电视传播观念与叙述方式的束缚,最大可能将信息全面、客观与公正地传递给受众。并且在叙述方式上,更加注重镜头里的生活流程和人性的原生态表现。它把事件的真实性,立场的判断与解读都交付给受众,为受众搭建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最终让事实真正地反映出来,进而提升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在已经到来的“合媒”时代,电视专题片纪实语言将以更加平等自由的方式传递真实,并由此凸显出自己的优势和价值。

作者简介:李延平(1960- ),男,供职于梅河口广电局专题部,研究方向:广电节目撰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