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加强师德教育,缓解中职教师职业倦怠

时间:2024-05-07

摘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有日益严重之势。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中职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使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对中职教师进行职业倦怠研究。进而研究倦怠的形成因素及干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文章探讨了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缓解和调适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关键词:师德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9-0197-03

一、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含义

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由此,本文将中职教师界定为: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教师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景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二、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研究表明,职业学校教师长期面临来自学生难教育、自身发展、学校生存与发展和工作负担重等方面工作压力,这些压力是造成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具体如下:

(一)学生因素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由过去的“挑肥拣瘦”变为现在的“一窝端”,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学生素质整体偏低。他们中很多人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原来就是初中时代,甚至是小学时代的“捣蛋王”,组织纪律淡薄,缺乏责任感,自控能力差,破坏性强,对学习漫不经心,浑身沾染不良习气,有相当部分顽劣至极,屡教不改,软硬不吃,就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发生重大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可以说是一群又一群的“问题”学生,“先天不足”的生源是引发师生矛盾,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课堂是师生产生对立与冲突的主要场所。学生的难教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

学生对学习的淡漠、抵触,教育难度的日益增加,与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愿望和要求直接冲突,构成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所特有的、特殊的压力。这种持续的压力使教师感到失望和无奈,身心疲惫不堪,长此以往,心理的疲劳与精力的衰竭必然会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

(二)教师因素

中职学校的教师来源广泛,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教师在工作若干年后或对职称、职务、荣誉没有“想法”或“盼头”之后,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工作态度懈怠,对新鲜事物的敏锐、兴趣远远落后于自己的学生,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之间很难达成默契。有些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单调,不能有效地适应学生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借教育自身的惰性,以学生素质低为口实,疏离社会、不思进取。有些教师面对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时缺乏自我调控能力,不能有效地面对心理矛盾、调节心理冲突。这些都造成教师自身、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社会之间的不和谐。

(三)学校因素

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而大多数教师在工作中是孤独的,他们被限制在教室这一空间,他们很少有机会与同事协作,也很少去参观其他学校或接待其他学校的来访者。不同学校之间的不同教师群体间在一些想法和实践方面的交流很少,甚至同一所学校中的不同教师间的交流也是如此。在学校中,教师之间在教学或促进学校发展方面彼此的支持关系相对薄弱。上下级之间、教学与非教学人员之间,以至于专业课教师与基础课教师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隔阂,教师间心灵交流较少,因此教师的合群需要和获得支持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都比较重视学生,“以生为本”,但对于作为教育行为具体实施者的教师,部分管理者更多地视其为经济人,即认为教师的行为受经济利益驱动。特别是有些学校照搬了企业的管理方法,细致量化考核教师的工作并与教师的工资待遇挂钩,而不顾教育教学的特殊性,使教师疲于应付各种考核工作,不少教师既要保全知识分子应有的“精神气质”,又要竭力抗拒世俗利益的诱惑,这样的内心冲突与挣扎会导致教师出现困惑与迷茫等心理问题,进而产生教师职业的理想与信念迷失、教师的精神追求、教书育人的价值感和满足感匮乏等职业倦怠现象。

三、加强师德教育。缓解职业倦怠

从学校及教师的角度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强化师德教育,以缓解职业倦怠。

(一)优化师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内容是为教育目标服务的,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关系到教育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目前师德教育应该是以“师范人格”的树立与培养为核心,使教师具备一种明确的职业精神。所谓“师范人格”,“是指教师的职业人格,它是教师这一职业中的每一个体作为教育者这一角色所应具备的共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品质,是教师职业的规范与要求在每一个教育者个性特征与心理品质上的内化,是教师职业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师范人格的养成决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它是一件教育者一辈子都要做的事情。中职教师同样也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份子,需要在平时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强调这种“师范人格”的树立,以此带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确立。具体需要做到:

第一,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师人格理论,提高修养的自觉性。要塑造教师人格,首先就必须让教师明确现代教师人格理论,明确教师人格形成和发展规律,教师人格发展的趋势和境界,特别是更要明确中职教师的特有人格要求,从而不断自觉进行自我修养和人格塑造。其次,塑造教师人格还必须运用优秀教师的教师人格范例,结合他们的生活的实际,通过比较分析,逐步发展独立的教师人格评价能力。教师人格标准是非常高的,首先是求“真”,即不能有“双重”人格,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才能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其次是“严”,要注重自己任何微小的言行举止都要有示范、表率作用;再次是“全面”,教师人格是一种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整体人格,在人格的塑造中,德与才的分离,言与行的相悖,不拘小节,举止轻浮都应该避免。

第二,引导教师加强自我教育,提高教师人格修养。“经常进行自我教育是加速‘师范人格发展和成熟的重要途径”。(1)从人格塑造的外部环境来看,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强化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发挥教师人格现实影响力。培养教师的教师必须首先具备良好的人格特质,通过高尚师德的教师的楷模供教师学习、模仿,对不良道德范例进行谴责,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认真自我,反省自我,并使这种内在追求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动力,使教师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己对教师人格塑造的内在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师德素质,完善教师人格。(2)从自我修养来看,要求中职教师不断从传统文化中和优秀教师身上吸收营养,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

如:孔子、徐特立、陶行知、杜威等都是完美人格的典范,为教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一大批优秀教师的先进思想和道德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新时代教师道德的崭新特点。”他们不但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不但“践行”,而且注重“修身”,为教师树立了良好人格范例。这些优秀的前辈都可以作为中职教师学习的楷模。

(二)拓展师德教育载体。挖掘师德资源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的手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而是需要我们进行开拓与创新,与时俱进,拓展新的师德教育载体。

1.开辟网络师德教育平台,创新师德教育手段。首先,加强网络师德教育资源开发,拓宽师德教育途径,针对学校师德教育效果不佳的现状,根据中职教师的特点,创建师德教育主页,建立内部宣传阵地,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教育大讨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建立信息资料库,开发中职教师所关注、所能接受的师德教育软件,集日常行为道德规范、网络道德基本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和实践、优秀传统师德文化的发展以及有关师德教育发展方向等信息为一体,提高师德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其次,创新师德教育手段,引导教师参与。利用网络图文、音像并茂的优点,最大限度调动教师主动性和参与性等特点。我们可以利用校园网更多地编发校园新闻,大量宣传先进模范教师事迹,为学生和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榜样,激发中职教师树立教师理想人格的热情。利用BBS论坛和教师在线等参与性较强的栏目,针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引导教师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判断,统一认识。开展网上咨询和调查等项目。从而引导教师广泛参与,以达到师德教育的目的。

2.加强中职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职工共同参与的隐性教育力量。师德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师德建设涉及学校每一位教职工的言行,只有人人遵守规范,良好的道德环境才能形成。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要求上至学校领导,下至一般教职员工,齐抓共管,积极营造、培育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充分发挥全员参与的隐性教育力量。

第一,学校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领导。(1)学校党政领导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框架内,建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若干系统,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校应建立系统完善、运作高效的教师思想教育机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分析教师思想动态,督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促使教师安心从教,无私奉献。(3)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需要党政领导率先垂范。领导班子的职业道德水平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就会随之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4)加强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和后勤人员的管理,从转变工作作风人手,做到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增强服务意识,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让师德建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充分发挥全员参与的隐性教育力量。

第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做好教书育人工作。(1)引导中职教师树立坚定的教师职业理想和信念。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对学生学业表现有正确归因倾向,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归因倾向对其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明显影响。”倾向于内部归因的教师会更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倾向于外部归因的教师则更可能怨天尤人,听之任之,视学生发展与己无关。实践表明,优秀教师一般都倾向于内部与外部结合的归因。而不是单方面的归因。(2)引导中职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会悦纳学生。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存在学习困难,有些还存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缺陷,但作为一名中职教师要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能教好的,心理学界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证明了只要教师对学生抱着热切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教师不懈的努力,就会看到学生发生的良性改变。中职教师应在教学中公平地对待学生,尊重、热爱、关怀他们,运用学科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用教师无私的爱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3)引导中职教师建立合理的职业教育期望,努力提高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中职教师应针对中职学生实际情况,降低把学生变成学习通才的期望,有针对地制订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为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心理、行为上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同时,中职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激发自己的潜能,主动地寻求机会锻炼自己;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三)加强教师德育工作,把加强德育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使得中职学校的环境更为复杂多样。中职教师思想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其思维方式、活动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重要而迫切。要不断改进工作的方法和手段,稳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克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盲点,在认真解决广大教师思想问题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要从具体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出发,时刻把教师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中,要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学校各级领导应深入到教师中,从了解和掌握他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人手,热情关怀,确实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还要重视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自身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同时要重视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给教师队伍创造一个健康、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使他们能“安居乐教”。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思想问题。

总之,中职教师工作性质和教育对象明显区别于中学、大学教师,因此,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职业倦怠问题,需要加以重视。从本质上来说,职业倦怠是属于职业弱化的一个具体表象,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强化师德教育,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从根源上解决出现职业倦怠的各种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教师强化职业道德,以抵御职业倦怠所带来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

[2]李铁君.关于高师学生“师范人格”及其培养策略的思考[M].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5,(2).

[3]唐柏林论.新时期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M].现代教育科学,2002,(7).

[4]邵来成,高峰勤.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M].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作者简介:郑振凯(1980-),广东深圳人。供职于深圳市技工学校校办公室,研究方向:学校人事管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