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武汉:开启复兴之门

时间:2024-04-24

梁相斌++廖君++冯国栋

经济总量曾位列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第一方阵,却在多轮城市竞争中位次后移……提到武汉,人们总是略带遗憾。

虽是“百湖之市”,却因长期脏乱差成为网民眼中的“大县城”;被称为“东方大学城”,却成了留不住人才的发展“洼地”;经济总量曾长期位列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第一方阵,却在多轮城市竞争中位次后移……在过去的若干年间,提到武汉,人们总是略带遗憾。

过去五年间,武汉一跃成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经济总量排名上升最快的城市,城市、经济、民生得到极大改善,由此开启了“十三五”全面复兴的大门。

最多时,6000多个工地同时施工

王婷霏家住武昌雄楚大街,她每天要自驾前往长江对面的汉阳王家湾摩尔城上班。之前,从家到公司遇到堵车往往要花上2个小时,“就像‘异地恋,恨不得搬家。”

2015年,武汉全长48公里的二环线“画圆”,王婷霏交通出行方式彻底改变。通过风景优美的鹦鹉洲长江大桥,驱车从家到公司只需10来分钟。原本对道路施工不解甚至有些不满的王婷霏说,她要为这样的变化“点赞”。

在武汉市民中,王婷霏的感受,颇有些代表性。

2011年初,武汉提出“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后,“城建攻坚”逐渐成为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武汉以每年过千亿元的城建投入持续推动城市建设,13条快速路、20条城市主干道、6条轨道线同时兴建。最多时,武汉同时有6000多个工地在施工,给市民生活,尤其是出行带来很大不便。

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大建设时期是发展的阵痛期,我理解市民感受。但是,时隔几年,当我们回头看,就会发现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对不住这座城市,对不住市民。”

5年间,武汉城建发生了大变化。截至“十二五”末,5年来,全市新建改造200条292公里次支路网,包括微循环路和断头路。到去年底,全市轨道交通通车线路总里程近130公里,“地下快速路”穿越长江、汉江,串起武汉三大火车站及三镇,实现武汉高铁、城铁、地铁“三网”间快速无缝换乘,武汉全面进入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时代。

不仅是在路网,5年来,武汉这座大城在生态、地标、空间等方面,不断呈现新的变化。不少武汉网友盘点,最近5年间,武汉的新地标不断涌现。旋风网球场、楚河汉街、汉秀剧场、欢乐谷、鹦鹉洲长江大桥……有网友谓之为:“一下子把武汉推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水平。”

如何避免“大拆大建”变成“屡拆屡建”?武汉“十二五”期 间出台《2049远景发展战略》,其要义即在于,按照“百年规划”的思想和“2049年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开展2049年远景发展战略研究,明确了武汉到本世纪中叶的国际化“蓝图”。

经济重返“领跑”方阵

2016年3月2日上午,格力智能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在武汉正式奠基开建。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说,武汉是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据点,她看重武汉的发展潜力。

从2011年至今,武汉不断地吸引着外来资本和产业,已有219家世界500强落户武汉。在位于江夏区金港镇的通用汽车武汉厂房内,机器手臂正在流水线上来回挥舞。从上料、焊装、喷漆、总装,每隔60秒就有一辆汽车下线。

如今,武汉每一天就有3081辆汽车、4.7吨钢材、9.2万芯千米光纤、4.48万台显示器被生产出来。五年来,经过“工业倍增”计划,汽车产业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年产量突破100万辆。

目前,武汉千亿产业已达5个。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烟草和能源环保,成为武汉经济持续发展的五大发动机。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工业倍增”,“十二五”末,武汉工业总产值已是2011年1.5倍以上。

5年来,武汉经济拾级而上,每年攀上一个千亿台阶,并在2014年历史性地突破万亿元大关,比“十二五”目标提前了一年。2014年,武汉经济总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0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副省级城市前列,进入全国领跑方阵。

科教资源丰富的武汉,在如今如火如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再次吸引资本和人才的目光。众筹、风投、孵化器、创业咖啡、“黄金十条”、“青桐汇”、创业学院……各种与创业相关的新生事物在武汉不断冒了出来。

“十二五”期间,武汉为了挽留本地大学生人才,不仅降低本地落户门槛,还出台“黄金十条”新政策(《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的若干意见》)。这一政策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支持在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国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其中规定,知识产权一年内未实施转化的,在成果所有权不变更的前提下,成果完成人或团队可自主实施成果转化,转化收益中至少70%归成果完成人或团队所有。

“真金白银”鼓励创新创新,吸引了很多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的学生留在武汉创业。越来越多“华科男”在武汉本土拿到投资,并选择在本地孵化。

“恋爱笔记”创始人付小龙的公司,就是在“青桐汇”上受到风投的关注,其办公场所和团队,均在武汉。

“治庸问责”带来了什么

2011年4月,为彻底解决让群众痛心的“办事难”等问题,一场“治庸问责”风暴在武汉掀起。每年重点解决十项突出问题,重点打击吃、拿、卡、要等损害发展环境行为,以及庸、懒、散的工作作风问题。

四年来,武汉市通过治庸问责行动共问责5499人,其中局级干部45人,处级干部810人。同时,通过问责带动建立问题解决的长效机制,建立了100多项长效机制。

工人任东风雷诺武汉工厂生产线上忙碌

与政治生态澄清相伴的,是民生的改善。

五年来,武汉市新增就业83万余人,大学生找工作容易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五连涨,成功跨入中等水平;住院费七成以上可报销,大病保险还可再次报;建成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配租公租房达1万余套……在改善民生方面,“十二五”期间武汉交出一份让大多数群众满意的答卷。

统计显示,武汉市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医疗资源总量和服务能力等均居同类城市前列,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成为全国少数民族服务管理示范城市,荣获“长安杯”,多年处于全国最平安城市之列。

“十二五”的完美收官,为武汉“十三五”全面复兴开启大门。武汉提出,未来5年,将全力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形成具有武汉特点的特大中心城市治理体系,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