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刘砚青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病,这种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点的慢性呼吸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三大病因。
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在2014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世界范围内,由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慢阻肺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32%;其中,慢阻肺也是中国的第三大致死疾病,中国每年因慢阻肺而死亡的人数超过百万。
全国约有1亿患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疾病这四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人数约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70%。
国家卫计委在2015年6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中指出,慢性呼吸疾病在中国的死亡率为68/10万,已成为中国第三大慢性病死亡原因。
“我国近年来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治疗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在疾病管理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慢性呼吸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和疾病负担率这5大指标却始终处于高水平上升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作为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中国平均每10名成年男性中,就会有一个慢阻肺患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在2007年发起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超过8%。
而最新的中国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则显示,中国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接近10%,换句话说,全国约有1亿名慢阻肺患者。
“慢阻肺是一种可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渐下降的慢性肺部疾病,以往很多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疾病都属于此病范畴。”王辰告诉记者,一旦患病,慢阻肺患者及其家庭都面临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和医疗开销的多重打击。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进表示,按照实际就诊率计算,中国慢阻肺患者一年的治疗费用和各类就医费用支出总计已超过1230亿元,预计到2020年,慢阻肺将成为中国第一大疾病负担。
就诊率不足35%
“国家卫计委曾作过统计,我国每年因慢阻肺死亡的总人数至少有128万,也就是说平均每分钟便有2.5人死于慢阻肺。”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蔡柏蔷看来,尽管慢性呼吸疾病的高发病率已经逐步成为中国卫生保健系统及个人生活的沉重负担,但令人痛心的是,中国仍有大量的慢阻肺患者未能获得恰当治疗。
本刊记者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了解到,中国只有35%的慢阻肺患者得到了明确诊断,不足25%的患者曾主动就医接受治疗,换句话说,无论是慢阻肺的诊断率还是治疗率,都远远低于中国的实际患病情况。
蔡柏蔷表示,尽管中华医学会从1997年就开始起草关于慢阻肺的诊治指南,但由于社会各界对慢阻肺的认知水平有限,缺乏对疾病的危险因素和早期表现的基本认识,导致诊断和干预严重滞后。
“我国北方农村曾经有过一项统计,在624名被调查对象中发现了148例慢阻肺患者,但是竟然没有1例是在既往被诊断为慢阻肺的患者。”蔡柏蔷说,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必查项目,但中国目前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慢阻肺患者是靠肺功能检查来确诊的。
“我的患者中,有大量外地患者,他们通常都是在病情非常严重、甚至到了被担架抬来的程度方才就医,通过肺功能检查最后诊断为重度慢阻肺。”蔡柏蔷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肺功能检查仪在很多基层医院根本没有配备,这也是导致大量慢阻肺患者出现误诊、漏诊的重要原因。
在2015年举行的全国非功能临床应用与规范化培训学术会议上,钟南山曾公开呼吁,称40岁以上人群应该“像量血压一样检查肺功能”,建议将肺功能检查纳入中老年体检常规项目。
王辰、蔡柏蔷认为,即使现阶段做不到全民普查,但年龄在40岁以上的吸烟人士,至少要保证每年做一次肺功能检查。
在宁夏人民医院西夏分院的戒烟门诊内,医生在分析患者的肺部X光片
九成患者均系烟民
为什么特别强调应将吸烟者纳入检查范围?蔡柏蔷解释,在各类导致慢阻肺发病的因素中,吸烟是最为重要的诱发原因。
“现在全球公认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最重要因素,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发病几率也就越高。”蔡柏蔷说,吸烟者的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比非吸烟者高出10倍;15%的长期吸烟者最终会患上慢阻肺,而90%以上的慢阻肺患者都是烟龄在20年以上的老烟民。
烟雾中含有焦油、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氰氢酸、丙烯醛和尼古丁等多种有害物质,它们会使支气管上皮纤毛变短并发生运动障碍,降低局部抵抗力,削弱肺泡的吞噬细胞和灭菌作用,从而导致病菌侵入引起感染。
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烟草产量超过2.5万亿支,中国的吸烟人数超过3亿,并有7.4亿非吸烟者正在遭受二手烟危害。
蔡柏蔷说,要想降低慢阻肺发生率,全民戒烟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美国胸科杂志(Chest)在2013年7月曾发表过一篇题为《美国慢阻肺调查(1999—2011)》的文章,指出:作为曾经的慢阻肺高发国,由于控烟卓有成效,美国在慢阻肺的防控工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1965年美国成人吸烟率为42.4%,到2010年这一数字已降至19.3%。而常年的控烟工作使得美国在1999年出现慢阻肺发病率下降、男性慢阻肺病死率降低、慢阻肺患者住院次数减少等情况,这也说明美国的慢阻肺诊治和预防已经出现初步进展。
除了吸烟之外,生物燃料和大气污染也是导致慢阻肺发生的危险因素。女性慢阻肺患者除长期接触二手烟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和生物燃料污染有关。
蔡柏蔷表示,很多农村女性患者都是由于经常烧柴,或燃烧牛粪、马粪所致。另外,空气严重污染时,PM2.5和PM10也会导致慢阻肺。
目前已有数据证明空气污染会加剧慢阻肺的急性加重。“我国2007年的数据显示:PM2.5每提高10微克/立方米,医院的住院率会上升3.1%;PM10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住院率会增加2.5%。”钟南山说。
干预过晚导致死亡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慢阻肺之所以会成为中国第三大致死疾病,除患者诊断率较低、基层医疗人员对疾病认识不足等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部分慢阻肺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对疾病耐受程度较高,通常只会在症状十分严重,甚至已发生慢阻肺急性加重或合并呼吸衰竭、肺心病时才去就医。
慢阻肺是一种逐渐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破坏性的肺部疾病,由于吸入被污染的空气,特别是抽烟、灰霾和生物燃料不断对呼吸系统进行刺激,会使得支气管变厚、变窄,从而让呼吸受到限制。而且一旦发病,慢阻肺对气管与支气管功能的损伤是完全不可逆的。钟南山表示,慢阻肺的发病症状是气流受限,早期仅有咳嗽、咳痰等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因此大多数患者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患病,然而当气喘、气促表现十分明显之时,已经有50%左右的肺功能已被损伤。
他指出,慢阻肺很像是一个不动声色的杀手,只有当危害不断加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才有可能引起大家的注意,而此时疾病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治疗也会相对困难,如果不断急性加重,很容易因呼吸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慢阻肺的发病特点是时而稳定,时而急性。患者通常会感到气促并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一旦遭遇天气变化或异常气体刺激,慢阻肺就有可能出现急性加重,而每次急性加重都会加重患者的肺功能恶化。
钟南山特别强调,如果一个人每年有两次到三次这样的急性加重,其五年病死率将接近30%~40%。因此慢阻肺必须在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从而降低病死率。
除了呼吸衰竭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死于严重的并发症。
“人是一个整体,当呼吸功能长期受损时,身体必然会出现缺氧情况,从而影响到心脑血管健康。”蔡柏蔷告诉记者,重症慢阻肺患者都会出现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相关并发症。他在临床中发现,许多慢阻肺患者最终死于脑卒中和心梗。
治疗药应纳入基药目录
“要想提高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水平,必须提升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诊疗技能,并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必要设备和药物储备。”蔡柏蔷指出,中国相当数量的医生对慢阻肺诊治的认知度较低,大约仅有20%的基层医生能够了解慢阻肺的药物治疗;另外,不少医生虽然较为重视慢阻肺的急性加重治疗,但却没有提高对慢阻肺稳定期规范化治疗的认识。
为改善中国1亿多名呼吸疾病患者、特别是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世界健康基金会与多家医疗企业在2015年4月共同发起并成立了中国呼吸疾病联盟,旨在携手基层医生,共同推进疾病防治工作。
本刊记者从世界健康基金会了解到,截至2015年11月底,联盟已经累计为近4000人次提供了呼吸相关专业培训,并向6800多家基层医院捐赠了上万台便携式肺功能仪、雾化泵等便携医疗设备。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是在王辰看来,除了要进一步提高公众和基层医务工作者对慢阻肺的重视程度,还应解决慢阻肺的用药问题。
“目前慢阻肺的治疗以吸入药物为主,然而慢阻肺治疗药物却不在基本用药目录里,也就是说,大量基层医疗机构都没有配备这种药物。”他同时强调,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疾病还应纳入慢病用药管理。
“国家规定慢病用药可以一次开一个月的量,其他药品最多只能开两个星期的用量。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慢阻肺治疗药物应该像高血压、糖尿病那样被纳入慢病用药。”王辰说。
在他看来,慢阻肺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所以建议有关部门本着方便民众、减少感染机会的原则,让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也可以拿到足量、有效的治疗药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