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需要在过去几年的经验总结之上更进一步。
7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并强调,要狠抓政策落实,确保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同时也提出多项措施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事实上,早在2013年7月,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银行业小微金融制定框架。 监管引导 助力金融支持小微企业 近年来,小微企业数量迅速扩张,小微经济活力不断进发。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好地服务,能够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对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同时也是稳定就业的一剂良方。
为了更好地引导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银监会连续4年印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项指导意见,并从2015年起将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总体工作目标,从以往侧重贷款增量和增速的“两个不低于”调整为“三个不低于”,从增速、户数、申贷获得率三个维度更加全面地考察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情况,引导信贷资源惠及更多小微企业。
为此,银监会适时出台了促进小微企业贷款到期续贷“无缝对接”政策,明确要求银行对符合授信条件的小微企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不得因其暂时经营困难而抽贷、断贷、借贷、拒贷。 目前,在持续发力之下,银行业小微金融取得显著成效。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2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6596,较上年同期增速13.16%,并实现了“三个不低于”目标。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上升,一方面源于政策引导;另一方面,银行确实有部分结构调整的需要。
内外变化
小徽金融面临挑战
然而,国内环境的复杂变化,使得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面临更大挑战。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各方努力之下,小微企业贷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新常态下,融资难与融资贵现象依然存在,而且前者更为突出。在企业端,投资意愿有所下降,“不愿借”的情绪抬头,造成小微金融需求有所下降;在银行端,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加大,部分银行在风险管理水平上无法适应,“不会贷”现象突出。
对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告诉记者,小微金融要求银行“功夫深”,且成效来得也比传统“大金融”要慢,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去深耕。“这可能是不少中小银行的转型方向,但需要时间去调整。”李佩珈说。
另据了解,目前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的企业划型标准,按照企业资产规模、营业收入、从业人数三项指标划分企业类型,导致一些从业人数少、资产规模大、贷款金额高的企业被划为小微企业,造成了小微企业贷款统计上的误差。为此,专家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关于小微企业的统计口径,便于更好地观察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否得到真正解决。
谈到监管方式,曾刚和李佩珈都表示,“三个不低于”应考虑不同银行定位、人才储备、资本金压力等客观条件,避免“一刀切”。而记者观察到,本次常务会议也提出,主要服务小微企业的地方银行在审慎经营前提下,自主确定小微企业贷款规模。银监会方面也表示,下一步将尽快完善监管,实施差异化监管。
持续发力
进一步完善小微金融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不少银行都开发了小微企业金融创新服务,通过嵌入大数据技术解决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另外,运用信贷工厂等批量化等方式,在控制银行经营成本的同时,可以用群体的风险对冲个体的风险。
当然,除了银行自身努力之外,一系列配套政策也需要尽快落地。李佩珈建议,监管机构应当遵从商业可持续原则,为银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更好地寻求风险保障和盈利之间的平衡点。
据了解,目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从业人员尽职免责指引》正在制定过程中,以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另外,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如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大额存单、可转换票据、集合债券等产品,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小微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其中,支持商业银行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规模,探索其他动产质押融资试点被视为一大创新。记者获悉,人民银行、银监会、工信部正在联合研究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的搭建,以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规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