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暴利的湿巾是如何炼成的

时间:2024-04-24

王元元

2013 年10 月15 日,浙江杭州一家旅游用品公司的湿巾生产车间

刘深义(化名)在北京房山开了一家专为酒店、餐馆生产卫生用品的小厂。过去几年,厂里的生意一直不错,但最近一个月,他的厂子业绩暗淡,订单大幅缩水,尤其是一次性湿巾的生产线几乎停工。

这一切都源于上海市消保委在2015年9月15日公布的一项比较试验。该实验对市场上热销的50款湿巾抽检发现,有21款产品检出国际禁用防腐剂成分CIT,检出率高达42%,心相印、五月花、妮飘等知名品牌均上黑榜。

这一消息加剧了民众对湿巾安全问题的担忧,也让原本不受关注的湿巾行业成为舆论讨伐的焦点。尽管餐饮行业使用的一次性湿巾并不在上述实验之列,但仍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风波。

作为从业近十年的行内人士,刘深义第一次感觉到湿巾行业遭遇了“寒冬”。

“最近这一个月,我的工厂湿巾订单量减少了六成,这在以前从未有过。”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很多餐馆因为担心执法部门抽检而暂停了产品订购,有些甚至直接取消了订购合同。

然而,刘深义并不担心。他深谙行业规律,“这场风波不会持续太长时间,顶多半年就过去了。”等市场恢复后,他还准备增加一条专门生产高档湿巾的生产线。

萧条的市场

中国的第一片湿巾产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超过30年的历史。

但在过去的30多年中,除了2003年因“非典”出现短暂的市场井喷外,湿巾行业始终不温不火,甚至可以说是停滞不前。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湿巾市场总量为268.48亿片,2012年这一数字增加至438.75亿片,4年内增长不足1倍,年均增长率仅为15%。

“相比其他品类,这个增长率确实很低。”专注母婴用品研究的亲贝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闫飞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按照每片0.2元的单价计算,2012年湿巾的市场规模仅有88亿元。

“规模太小导致很多企业不愿加入这一行业。”北京小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阳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专做母婴用品,婴幼儿湿巾是其主打产品。

刘阳说,即使是那些售卖湿巾的企业也多是将湿巾作为附属品,而不是以独立品类来推广,“因为湿巾很少作为单品售卖,并不是主流产品,所以很多企业就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生产线。”

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2010年的统计显示,全国湿巾生产企业仅有439家,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江苏等地,但这些企业多半不是单一的湿巾生产商,且很多企业并不拥有自己的品牌,只为其他品牌贴牌或者代工。

已成立10年的辽宁省凌海市展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湿巾,产品涵盖婴幼儿湿巾、女性卫生湿巾,卸妆湿巾、车载湿巾等多个品类,且为各大品牌提供代工和贴牌服务。

“针对不同人群、拥有不同功能的湿巾都能贴牌生产。”该公司电商经理孙焱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某电商网站上销售的多个品牌湿巾产品均由其贴牌生产。

“贴牌是这个行业的一贯做法,不仅没有投资风险,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刘阳说,其公司产品就是由江苏的厂家代工生产。

刘深义保守估计,这个行业中有九成品牌的湿巾产品都是代工或者贴牌。

暴利的产品

在闫飞看来,湿巾行业的萧条与其过低的利润有直接关系,“湿巾价格太便宜,利润自然也就很低,这也是很多企业不愿涉足这一领域的主要原因。”

刘深义对此持相反态度。他说,湿巾的售卖价格低只能代表它成本低,并不意味着其利润低,“实际上湿巾的利润很高。”

孙焱告诉本刊记者,一包80片装的婴幼儿手口清洁湿巾贴牌价是3.5元,如果订购量超过3600包价格则可低至2.9元,单片成本在4分钱左右。如果按照网上同类规格产品10元左右的售价,该产品的毛利率可高达71%。

另一款同样规格、号称高端产品的婴幼儿湿巾贴牌价每包4.5元,建议零售价为每包15元。算下来,其毛利率仍然高达70%。孙焱说,即使扣去物流、人力成本,该产品的纯利润也不会低于50%。

而主打抗菌洁阴的女性卫生湿巾因售价高而利润相对较高。孙焱说,一包22片装的女性卫生湿巾贴牌价只有2.2元,如果订购量超过1200包则可低至1.5元,平均每片6分钱。而该种规格的产品在网上的售卖价格多在6~7元,毛利率接近80%。

“基本上每片湿巾的成本就在4~6分钱之间,纯利润也在60%左右。”刘深义说,如果产品放在超市等线下渠道售卖,利润会更高,“因为线下价格要比线上高许多,即使刨去渠道成本,利润也高一些。”

本刊记者也发现,上述规格的婴幼儿湿巾在超市的售卖价格多在18元左右,比网上价格普遍高出20%。

即便如此,婴幼儿湿巾和女性湿巾的利润也无法与酒店餐馆使用的一次性湿巾相比。

刘深义的厂里生产的一次性湿巾每片成本可低至2分钱。这些湿巾在饭店多以每片1元的价格出售给食客。“饭店都是直接从厂里拿货,没有其他成本,纯利润可高达90%左右。”

但这些一次性湿巾多由小作坊生产,制作过程粗放,卫生条件堪忧,“别说是杀菌消毒了,本身就含有很多细菌,用了还不如不用好。”闫飞说。

不过,和其他行业相比,消费者对湿巾的心理价位普遍较低,这也导致该行业始终无法向高端化方向演进。

“别的行业消费者会觉得便宜没好货,但这个行业刚好相反。”孙焱说,其公司曾经开发出一款材料更高级的婴幼儿湿巾,但因成本过高而无企业愿做,并且因售卖价格过高也无人问津,最后这款产品只能放弃。

防腐剂争议

前述上海市消保委的湿巾检测引发的巨大争议,其关键在于检出防腐剂成分。

上海市消保委公布的检测结果显示,50个湿巾样品中有21件样品检出CIT,2件样品的MIT检出量较高。而CIT和MIT均属于在化妆品行业中广泛应用的高效防腐剂,因价格便宜两者通常混合使用,被称为“卡松”。

欧洲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协会经过临床观察认定,使用含MIT的驻留类化妆品(包括化妆用湿巾)和过敏性接触皮炎有关联,认为在驻留类化妆品中禁止使用防腐剂MIT以减少其诱导接触性皮炎的发生率很有必要。为此,该协会建议停止在驻留类化妆品(包括化妆用湿巾)使用防腐剂MIT。

相比之下,中国目前并未对这类物质的使用给出风险提示。 “这类防腐剂会对敏感皮肤产生影响,还有可能通过嘴巴进入人体。”闫飞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对皮肤娇嫩的婴幼儿带来的危害更大,“婴幼儿湿巾中必须慎用防腐剂。”

但在上述上海市消保委的检测中,25件标称“婴幼儿”字样的湿巾样品中有12件检出CIT,检出率近半。很多产品不仅公开宣称“无添加”、“无刺激”、“敏感性肌肤也可放心使用”,还在包装上刻意强调“清洁乳牙”、“舔也安心”等字样,引导消费者将湿巾用于婴幼儿口腔清洁。

“婴幼儿湿巾占整个湿巾消费市场的近六成,是湿巾行业的主流消费产品,但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刘阳说。

但在刘深义看来,湿巾中添加防腐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加防腐剂,湿巾就无法长时间保存,容易发霉。”

作为一种消耗周期较长的产品,湿巾的保质期一般为半年或者一年。

“如果不添加防腐剂的湿巾最多可保存3个月,加防腐剂则能保存1年甚至更长时间。”刘深义说,对于生产商来说,添加防腐剂是必然之选。

负责湿巾标准制定的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陈曦对这种说法表示赞同。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防腐剂是防止湿巾产品变质的添加剂,适量使用可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这个适量就是《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中对MIT最大允许浓度为0.01%,MIT和CIT混合使用最大允许浓度为0.0015%的规定。这也是多家企业在应对防腐剂风波时给出的解释。但在中国,湿巾并未被纳入化妆品品类管理,所以这一规定也不适用于湿巾。

但在有关湿巾的现行国标中,防腐剂并未被提及,更无限量要求。

“所以添不添加防腐剂就全凭企业的主观判断了。”刘阳说,从这点来看,湿巾中添加防腐剂并不违规。

陈曦向本刊记者表示,国标最初确实没有关注到防腐剂问题,但在随后的标准修订中会重点考虑防腐剂指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