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军队需要更多朱日和

时间:2024-04-24

刘逢安

练兵就怕脑子里没有敌情,眼睛里没有敌人。如何带着敌情去练兵,这是实战化的大问题

尽管早已备受关注,但位于内蒙古的朱日和训练基地,显然因2014年、2015年的“跨越”系列演习而成为中国陆军训练新的风向标。

随着新一轮军事训练改革的推开,朱日和模式正在各地复制:各战区都在扩建和新建陆军训练基地。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因骑兵消失而沉寂的军马场,正好用来解决土地缺乏的问题。

如今可以称为解放军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之一。在军费保障的基础上,尝试20多年的实兵交战模拟系统正在得到推广。在总参军训部副部长马开平少将看来,朱日和基地的硬件设施和运行框架,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总参军训部是负责全军训练的职能部门。马开平少将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从事军事训练工作,他亲眼目睹了中国军队的窘迫年代,以及曾经起伏波折的发展岁月。

终于,在中央军委和总部首长的支持下,朱日和以及基地化训练“将把解放军训练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他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这样总结。

脑子里没有敌情,眼睛里没有敌人

《瞭望东方周刊》:“跨越·朱日和”系列演习进行到了第二年,从已经结束的十几场演习看,部队实战化训练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马开平:部队毕竟30多年不打仗了,虽然一进演习场就强调敌情观念,但心里终究觉得这不是打仗,不符合实战的动作不自觉地就显露出来。

比如机动中有课目是敌机来轰炸,按条令要求选择有利地形伪装、隐蔽。但部队知道你是在考核我,只要我做出动作来就可以,就在马路上不下来。动作做完了,这个分还是要给他,但敌情观念的分数要减。事实上,这个科目,如果没有敌情观念,其实就是失败了。

应该说,很多指挥员还是满足于训练和考核,有分就行。多年不打仗,会觉得战争很遥远。但练兵就怕脑子里没有敌情,眼睛里没有敌人。如何带着敌情去练兵,这是实战化的大问题。

再比如,很多指挥员为了通联方便,喜欢用民用对讲机,有的旅长面前摆了一大堆对讲机。因为电台要用密语,不像对讲机那么方便。而这在战场上会带来灭顶之灾。

《瞭望东方周刊》:“跨越·朱日和”系列军演可以称得上是实战化吗?

马开平:通过朱日和两年的“跨越”系列演习,可以说我们实战化的导向更鲜明了,实战化的标准更严了。过去营区的“和平积习”,营区化、操场化的动作基本得到了改观,演习不拿枪、带枪柜、搭大帐篷列队喊口号,这些2015年都没有了。我们正在向纵深发展,查找和解决实战化训练更深层次的问题。

我们不敢说这就是实战,但可以说近似实战。目前世界陆军强国都是这样的训练方式。

不过,朱日和在中国只有一个,假如有10个朱日和,实战化水平肯定大大迈进。到过朱日和的指挥员都说,太受锻炼了,但这样的机会太少了,

现在提到朱日和,人们立刻想到的关键词就是:对抗、难度、强度、检讨、实战,单方演习已基本放弃了。

哨子主导的对抗演习

《瞭望东方周刊》:为什么军队一定要搞“跨越·朱日和”这样的对抗性演习?

马开平:大约是在1996年,当时我们的高级将领都认为,单方演习不行。那时我们管单方演习叫“跑战术”,就是部队到了自己的位置就行。为了这个架势好看,要做很多预演、彩排,但一到战场就不行了,因为战争不会按照你的彩排走。

《瞭望东方周刊》:那么为什么不早在全军搞对抗性演习?

马开平:我在训练场上干了30多年,最早我们连单方演习都组织不起来,因为缺乏经费,师旅级的部队拉出去,油料、弹药、摩托小时等消耗都保障不了。上世纪80年代,要组织一个师的单方演习都要下很大决心。后来有点钱,整师、整旅可以出去演习,好一点的应急作战部队一年搞一次,其他部队两三年搞一次,也觉得不错了,火炮、车辆、装备能找到地方摆开。

1996年在沈阳军区第23集团军开了全军训法现场会,提出对抗训练的问题,全军开始研究。但当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实兵交战模拟系统。这怎么办呢?全靠调理员的哨子,比如15秒没有卧倒就算被敌人击中。当时都知道要往这个方向走,但毕竟成本太高,说到底还是没条件。

应该说是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防工业、技术装备发展到这个程度,对抗才能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

2015年朱日和基地有9000多套实兵交战模拟系统,这在全世界的军事训练基地里是最多的,应该说我们的硬件建设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个系统成本很高,一个营的装备就要上千万元,一场旅规模的战斗仅火工品的消耗也要几十万元。

没有技术、装备支持,过去搞对抗演习只能由演习导演部“制造”麻烦,比如空军轰炸,就是一个文书过来说几点几分有飞机过来,其实没有。为什么说过去演习像“演戏”,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抗不起来。现在技术、装备可以使双方对抗起来,实现自主对抗,导演部的角色自然就不那么突出了。

基地化训练才能解决实战化

《瞭望东方周刊》:军事演习为何最好要在朱日和这样的基地展开?

马开平:对于基地化训练,过去还有争议,有的同志认为在营区找个地方练练就可以了。但是过去我们一个旅就几门炮、几辆坦克,需要的空间不大。现在讲究体系作战,不是只有陆军的地面力量,还有陆航、空军等等,这么大的力量就要有大的空间,只有训练基地才能满足。

对于基地化训练,要坚定信念、坚持推进,成为常态化模式,尽管未来要启动编制体制改革,但我想这条路还会坚定地走下去,并且不断完善。

说到底,在地下爬一爬、扔两个手榴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战化。

《瞭望东方周刊》:“跨越·朱日和”演习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专业蓝军,你如何评价这支部队?

马开平: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模拟蓝军的强弱是训练是否贴近实战的重要标志。我军第一支专业化模拟蓝军部队2014年6胜1负、2015年至今7战7胜,打破了传统演习“红军必胜”的虚幻模式,带来训练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但实事求是地讲,这支部队在模拟蓝军建设上还处于研究探索的初级阶段。我认为,参训部队不要挖空心思研究蓝军旅战术之外的短板弱项,更不必指责埋怨,要瞄准未来强敌,研究制胜之策、打赢招法。而蓝军旅则要把磨砺红军作为本职所在,切实当好红军的“陪练员”、部队战斗力的“磨刀石”。

对于蓝军,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我们现在还是拿着资料模拟,比如按照外军条令的规定,警戒阵地纵深是多少、兵力如何配置,但其兵力运用的精髓到底是什么?现在只能说是形似,还不是神似。包括朱日和,也不能模拟所有的战场环境。即便如此,我们有了这样一个近似实战的练兵环境,这在我军的训练史上是大大进了一步。

“十三五”期间,我军还将兴建一批大型训练基地。因为大家已经看得越来越清楚,离开基地不可能有实战化训练,我们只有到基地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