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 新高地

时间:2024-05-07

7月27日上午,全国政协礼堂金厅,在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来自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同志、部分全国政协委员、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坐一起,围绕新的粤港澳合作和未来集思广益,共谋良策。

多点发力,全方位推进深度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将推动粤港澳合作进入新的模式。这是委员们提案建议中的观点,也是政经界的共识。

粤港澳合作至少已有40年历史。改革开放之初,借助香港、澳门的独特“窗口”优势,大批港澳資本和企业家涌入珠三角地区,以“三来一补”的方式投资建厂。这种方式也带动了台资、欧美资本的“登陆”。彼时,香港有资本、技术优势,而珠三角地区则有大量的廉价土地和劳动力。港澳资本出钱、负责全球销售,珠三角出工人、出土地,这种合作方式被经济学者称为“前店後厂”,名噪一时。

然而,随着全球经贸局势的调整以及中国内地经济的转型升级,上述经合模式遭遇巨大挑战。其主要的问题在於,随着综合成本的抬升,珠三角地区的“厂”渐渐丧失了成本优势;而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的经济腾飞,使得珠三角地区需要的“店”有多种渠道,而不必单独依赖“港澳窗口”。

委员们认为,大湾区建设要发挥“一国”之利、“两制”之长,就要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寻求不同制度规则下的最大公约数,化“两制”的制度差異为制度优势。将大湾区建设作为深入推进“一国两制”的新实践、新平台,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解决港澳目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实现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彰显“一国两制”的优越性和国际竞爭力,为解决台湾问题产生政治上的示范效应。

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要素高效流动

大湾区建设是在“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个法律制度”环境下实施的,要素便捷高效流动尤为重要。

“对於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安全便捷流动是大湾区建设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应以此为突破口,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大湾区资源要素跨境优化配置和相互组合。”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常委马有礼建议从体制机制方面破局入手,推动实现大湾区要素便捷高效流动。

马有礼表示,《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仍属出入境证件,应尽快立法确定其作为港澳居民在内地的法定身份证件,並纳入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平台。同时,对港澳居民在内地就学、就业、社保、医疗、住房、设立公司及法律文书认受性等问题进行综合安排。他希望对呼声较高的民生问题要予以优先解决,比如:港澳居民乘坐高铁自助购票、取票、进站等;允许澳门、大湾区城市的救护车辆可直接出入境前往对方医院接载重症病人,以彰显人道关怀和“一国两制”优越性。

座谈会上,蔡冠深提出,应研究欧盟在不同政治体制及管治模式下逐步淡化各自不同进出口、出入境差異的经验,向香港的自由港管理模式靠拢,以便利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畅顺流动,最终达至无缝对接。“在目前国际政治经贸形势严峻,保护主义日益增强之际,相关措施也应循先易後难、分批公佈的方式推出。”蔡冠深说,他相信,有国家的坚强领导,有共振中华的民族意志,有“一国两制”和粤港澳三地各种优越条件,大湾区的成功已是势在必然。

对香港来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一方面会为香港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另一方面,也给香港一个机会为国家总体的发展战略作出贡献。

完善政策措施,让港澳青年成为新生力量

一份问卷调查显示,57.2%的青年不知道何为粤港澳大湾区,42.4%的青年表示不想离开香港,过半数受访者表示不会考虑前往大湾区发展。此前,调研组在调研中了解到,港澳青年对大湾区建设缺乏了解、缺乏兴趣。究其原因,教育制度差異与宣传不足影响了湾区高校对港澳青年的吸引力。非学位课程的互认与职业资格的对接存在障碍,影响了两地人才的进一步流动。

在就业方面,各地制度不同且缺乏统一协调,社会保险与税收等制度障碍令部分港澳青年对大湾区就业“有热情但参与度不高”。即便是前来创业发展,港澳青年在资金、人脈、政策、投资领域与营商环境等方面也会遇到诸多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过去一年,内地加快提升了港人的国民待遇。但在学习、就业与创业方面仍有可改进的空间。”全国政协委员霍启刚表示,“大湾区建设已实质启动,港澳青年要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人才、资金、信息以及物流的有效流通,为国家战略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长远的战略,青年人起到主体作用。因此,要培养更多爱国爱港的青年人,增强他们的国情认识及身份认同。”全国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林健锋表示,中央及特区政府应继续大力支持官方及民间团体所举办的内地实习与交流活动,推动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发掘更多欢迎港澳青年的优质企业与院校,加强监察实习与交流活动的质素,甚至鼓励部分企业与院校考虑取录与聘用曾参与相关活动的港澳青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