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服装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的研究

时间:2024-05-07

当前,高校要深入研究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突出区域和产业的发展优势,优化服装专业的教学结构,提高学生服装设计层次和创新能力,为服装产品注入人文内涵。同时,服装专业学生要增强本土文化品牌意识和竞争意识,初步具备设计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

一、服装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是我国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它是指运用新思维、新结构、新观念带动生产力,是创造高附加值产品的主要手段。目前,世界经济发展已从产品价格和质量竞争转向设计创新的竞争,设计创新是设计师的立身之本和核心竞争力。设计创新是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和培养的主要内容,是指充分利用在课程教学中所接受的现代科技成果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的服装。

创新是服装设计的本质要求,也是目前时代潮流的要求。从设计发展现状看,我国服装设计人才的设计能力还未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在多个领域,服装设计创新的能力和质量也相对落后,很多服装设计作品停留在模仿抄袭的阶段,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创新。我国服装产业目前附加值较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较少,跟整个服装设计专业的培养方式有直接关系。

服装设计原本是人体艺术设计和科学技术的融合,服装从业人员多以艺术类专业为背景,缺乏对人文社会学、服装心理学、工艺学、服装材料学的深度探究能力,在服装市场领域,未能深度挖掘消费者与我国文化内涵的关系,未能有效运用民族软实力。提高服装设计层次,提升设计创新能力,为服装产品注入人文内涵是设计的重难点,这都要求服装设计专业的培养方式和教学创新改革需要有目的的实施,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现在,国外服装设计师会给本土设计师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危机感,要求未来的服装设计师必须具备研究不同设计学科的专业知识能力,把产品创新和特色作为消费者需求的主导,切实发挥设计创新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隐性知识的传递和运用方法的确定

大部分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都属于显性知识的教授,如服装图案、色彩、造型、材料等,传达制作的技能与方法。而隐性知识属于深层次的设计能力,如创新力、决策能力和探索力等,这类直观感受与设计者的主观生活经验、情感累计、审美层次有关,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这类知识的培养和传递。本文将不同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结合,适应当下经济建设和服装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科学设计理念和创新思维,融合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剖析消费者的情感心理需求,创造出人性化、个性化的服装设计作品。

(二)设计创新关键的确定与把握

设计创新的关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通过案例分析、理论深入了解等方法让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结合本学科的特色,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地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观点,使学生把握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独特性、灵活性,进行符合服装行业和市场需求的新型设计。

三、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

(一)将设计创新理念置于教学主导地位

在服装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将设计理念创新置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提供的思维模式、理论结构、先进技术创新性地引入课程中。目前,重庆三峡学院服装专业已开设《服装创意设计》《民族服装设计》《服饰配件设计》《成衣设计》等课程,使学生能够依靠现实材料和设备,受惠于科技文明进行创新设计。

(二)培养学生创新审美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审美心理,将服装大师的成功案例应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实践。课堂中,学生可以自主分析和探究成功案例,挖掘其创新点和关键要素,然后运用不同的服装材料、工艺技法、创意结构,设计出具有多功能、多重美感、不同风格的作品,改变长期迎合西方审美文化的服装设计现状,将本土优秀文化作为服装创作的充沛素材,设计出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符合时尚潮流的服装作品。

(三)培养创新思维方法

教师要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情感思维、否定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多方面的审视进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和研究,突出服装专业的办学特色,探索出符合服装设计办学规律的新型教学思路和方法,完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

服装设计创新体现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服装设计产品通过各项设计环节最终进行生产,但在市场和消费领域仍然有众多的服饰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主要原因是产品同质化、缺少个性。实现服装产品差异化的最重要途径就是设计创新,课程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具有特色的原创设计,其设计应涵盖消费心理学、服装心理学、社会学、人体工学、构成学、服装材料学、人性化交互式体验等创意服装设计,实现服装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四、预期实现的目标

动态审核与适度调整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方案,对在授的专业课进行动态的指导和管理,要求在教学中各专业课程有秩序、有目的、系统性地引入创新设计的概念,探索服装设计的创新语言、表现方式以及创新理论。服装设计的课程教学应紧跟时代潮流,体现中国文化特色,要求学生掌握行业发展规律和趋势,寻找设计方向和激发设计灵感,优化纯艺术理论和设计课程的知识结构,增加对人体造型、服装结构、面辅料、功能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性规划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节能、环保、生态、信息智能化、技术创新等时事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发挥创新能力,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功能性服装。在课程教学的内容编排方面,授课教师要充分分析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将艺术想象与现代服装科技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通过新的思维方法创造出新造型、新结构、新特色的能力,初步实现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具备装饰与实用统一的技能,设计出功能性、美观性、经济性相结合的作品。

服装专业学生的生源基本是艺术类考生,相应课程教学不能局限于服装造型和色彩的创新设计,在工艺结构、功能性材料、开发新的实用功能等方面,学生也要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原创精神,教授学生设计出具有时代背景、地域文化特色、民族文化内涵的原创产品,使设计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结语

高校要以国家和行业的创新需求为导向,重点培养服装专业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突出区域和产业的发展优势,优化服装专业的教学结构。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践实训课,高校可以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使其增强本土文化品牌意识和竞争意识,初步具备设计出具有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使我国服装企业更有本土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

(重庆三峡学院)

作者简介:张陶(1989-),女,重庆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设计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