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中专舞蹈教师的综合能力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4-05-07

刘海燕

(杭州艺术学校,浙江杭州 310000)

中专,即中等专业学校,其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中等专业知识,与此同时进行文化课的学习。以舞蹈专业来说,每周的专业课时最多可达到三十七节,正是因为对舞蹈专业技能学习的侧重,长久以来,舞蹈教师在中专阶段的舞蹈教育中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且占据主导性的地位。根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法》一书中的讲述,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其能力和素质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因素。作为一名中专阶段的舞蹈教师,不仅需要精益求精的专业能力,在同学生的长期接触中还需要具备更为全面的综合能力。这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

一、中专舞蹈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中专舞蹈教学的教学能力可具体分为基础教学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两个部分,基础教学能力是各个学科对教师的统一要求,专业教学能力是基于舞蹈专业特性而对舞蹈教师提出的进一步要求。

(一)基础教学能力

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全面而广泛。全面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育机智能力等几个方面。教学反思能力,顾名思义,是要求舞蹈教师能够对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成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行为做出相应的思考。这首先要求舞蹈教师善于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做经验性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反思各个环节,比如,在示范舞蹈动作时,专业术语的解说是否够准确?课堂教学的氛围是否有激发学生的热情?实际教学过程是否有按照预先设定的教案内容去实施?教学任务的完成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等等。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教学过程,而且在活动之外还能够以更为客观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自身参与的活动过程。具备这样的教学反思能力,不仅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当然,这一反思能力并非单一构成的,它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就对课堂内容进行全面的设置,从教授内容到学生的接受情况都要做出考量,提前预案,还需要教师具备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学反思能力的前提,它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不间断的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计划。这其中包括对教学进度的检察和对教学方式、内容的实时调节等。例如,在基本功训练的课堂中个别教师常常会因为对细节的严格要求而拖延了整体的进度,或是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中,学生因为理解力或是专业能力等问题往往不能够严格按照教师提前预设的教案组合来推进学习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教学活动的实施对象和实施者都是人,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这也是教师需要进行教学监控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现问题仅仅只是第一步,在这之后还需要教师具备教育机智的能力,这是对舞蹈教师在教学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要求,如当学生在课堂中发生身体不适或是其他偶发性的意外事件等时,教师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及时遏制事件的恶化,并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送医或联系相关教学主管等来解决问题,避免在学生人群中引发混乱甚至造成更加恶劣的影响。

(二)专业教学能力

根据舞蹈专业本身的特质来看,舞蹈教师需要具备:舞蹈表演、舞蹈编创、舞蹈教学以及思辨的能力。而诸多能力中,作为一名舞蹈教师,首当其冲的是要具备如舞蹈演员一般的表演能力。舞蹈是以身体为载体的艺术形式,它根据人的肢体动作去构成词句以传递情感,无论是形式或是内容,其呈现的方式都是肢体动作。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这门艺术形式,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经过自身的示范、讲解来推进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走上教学岗位之前自身需要经过专业化的表演训练,同时体验过表演人才训练的整个过程,以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规范、准确的示范,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经历去理解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时的心得体会。其次是教学能力,舞蹈专业因自身载体的不同而与其他专业,如文化课、书法、绘画等门类区别开来。在舞蹈专业课堂中,教师需要先训练学生的肢体意识,教会其如何运用身体动作,而后培养学生的身体表现意识,以及如何通过专业化的舞蹈动作来进行思想情感的表达输出。再以纯理论学习的课程为例,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以口头语言和文字输出作为传递知识的方式,而语言和文字本身就承担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交际往来的重要媒介,因此入门学习较舞蹈而言更加容易。通常来讲,职业化的舞蹈人才培养需要在中专阶段就进入专业化的训练,而其他学科普遍是在高等教育部分入门即可。但即使学科门类不同,其教学的过程、教育的原则包括各学科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甚至是教学的方法等方面的要求仍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第三,舞蹈教师还需要具备如舞蹈编导一般的编排、创造能力。在舞蹈课堂训练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动作组合练习去达到基本功和表演能力的训练目的。那么基本功和剧目的组合编排就成了每个舞蹈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组合的编排不仅仅是要体现每个组合的训练目的,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所调整,与时俱进,要将前辈教师总结编创出的较为经典的组合同当下学生的专业程度和特质相结合,给予每届学生的组合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脱离既定教材做出完全意义上的创新。不仅要在课前准备阶段做好基础编创工作,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进行及时的修改调整,比如对掌握较好的内容给予难度上的提升,增加其表演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对于掌握不好的内容要适当增加训练的量度,同时根据这一过程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编创组合的认识学习。最后,新时代的舞蹈教师还需要具备如理论家一般的教学思辨能力,即对舞蹈专业的思辨。虽然说舞蹈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要完成从认识分析教材、制定教学计划、拟定学期乃至学年的教学大纲、撰写教案,甚至还需要整理和编写教材等步骤,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具备严谨的逻辑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中专舞蹈教师的教育能力

中专舞蹈教学的教育能力中包括了课堂教学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能力。我国的舞蹈中专学校,主要以寄宿制的方式为主,本地学生通常是每周寄宿,距离较远的学生甚至是整个学期寄宿在学校中,这些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所以舞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往往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深入一些。

(一)以身示范与以身作则并重

基于舞蹈艺术自身的特殊性,在舞蹈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需要通过自身的示范和学生的模范来传授相应的舞蹈动作语汇,情感的表达不仅需要教师运用丰富的语言进行引导,更为重要的也是教师通过自身的情感表现示范去引导和启发学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最直接也是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所传达出来的,再加上大量的专业课程设置,长时间同舞蹈教师相处,所以学生在潜意识中会形成对舞蹈教师的模范心理,舞蹈教师无形中也就成了学生效仿的对象。对于这一普遍现象,我们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能够把舞蹈教师当作自身的榜样力量,毫无疑问是利于教学活动的推进的。但是反观来说,舞蹈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具有教师这一身份的认同,在课堂之外也是拥有行为自由权利的普通人,每个舞蹈教师的形象、性格、生活习俗、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方式,甚至于审美和价值观等都有所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课堂上,不同的风格丰富了教学的多样性,而在课堂之外就成了不同学生追逐的“偶像”。中专阶段的学生,年龄分布在12-18岁期间,恰逢青少年产生自我意识的叛逆期,再加上远离父母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得她们远比普通中等学校的学生更为独立和成熟,同时也意味着她们更加具有自我的意识。基于学生对于舞蹈教师的模范心理,就需要教师能够全方位的以身作则,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样的古训也正是在说明教师应当在课堂之外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去全面引导学生,在专业课堂之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利用学生对舞蹈教师的崇拜心理,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成长为人格健全的青年,使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真实的社会需要能够相匹配。

(二)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能力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一句在艺术学科中广泛流传的俗语,它侧面反映了艺术表现没有“绝对标准的答案”,以舞蹈艺术为例来说,就是很难用一个固定的、具体的规范去衡量测定。中专舞蹈教学的开始是每个学生走向舞蹈职业化人才的起点,这一阶段的基础训练掌握程度直接决定学生在未来职业化道路中的高低成就,规范性和一般标准化就成了教学任务的首要目标。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生长环境,自身的行为习惯和身体意识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课堂中跟随同一位教师学习同样的动作、组合,可是由于每个人的领悟程度和肢体表现力的不尽相同,所以很难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及时地掌握精准的动作要求。如何确保学生对动作规范度的掌握,就要求舞蹈教师不仅能够准确传授,还要具备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问题的能力。

三、中专舞蹈教师的自我完善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专舞蹈教师在具备了基础教学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后,还应当积极不断地完善自我,在专业素养方面进一步提高完善,比如可以选择在工作的同时到高校中去读一个学历,丰富在职的学习经历,通过研究生的学习去解决一些工作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等等。在教学活动方面要不断总结经验,将所学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实践案例对教学方式或教学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梳理、分析,总结其中较好的方式同其他教师相互交流学习。

(一)专业课教学能力的不断钻研

在舞蹈学科体系成立的最初阶段,学科分类只有中国舞和芭蕾舞,其中,中国舞包含了现在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和中国古典舞。部分中专院校的在职教师在毕业离校赴工作单位之前所就读的专业就是中国舞科。然而,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进步和专业门类的不断细化,中国民族民间舞和中国古典舞两个学科彻底“分割”开来,对舞蹈学科的学生的培养目标更加清晰,这也意味着对舞蹈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当我们的中专教师在经过长时段的教学输出后,需要在适当的时间为自己充电续航。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职业化的人才培养,许多教师选择重返高校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无论对学科前沿动态信息的关注,对理论的知识的补充,还是对专业实践能力地再打磨,都能够帮助教师自身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能够促进教学成果的提升。而这样学习充电的态度,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意识到的,它需要一种对学科和对自身专业素养的自我要求能力。以笔者所就职的杭州艺术学校为例,近年来推出了“双师型”教师和“校企合作”等项目,“双师型”教师要求的题材为的就是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的理论素养,使专业教师在教学能力上能够更加全面。“校企合作”是针对舞蹈艺术特色的项目之一,它为在职教师提供了专业舞蹈演员的平台,使教师能够重返舞台来打磨自身的表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以身示范的质量。

(二)对学生教育能力的逐步完善

教师的教育能力并非凭空而来,在正式步入教学岗位之前,都会有一段实习经历,这是对教育能力的初步认识阶段。另一方面,在对教师的各项能力要求方面,我国有着殷实的理论指导知识基础。比如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专用教材有《教育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其中大量的内容都是在为新手教师做引领和指导,从对学生的认识分析到教学的手段方式,甚至讲解了对教学事故的预判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书籍指导资料还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学校的性质划分为小学阶段、中职阶段、中学阶段等等。中专舞蹈教师同其他学科的教师除专业不同外,在教学的对象和教学方法上都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在长时期的教学输出后通过理论的再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此外,当新手教师经过了几年的经验积累,可以根据理论知识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对教育能力做出总结和分析,同事间相互交流、学习。我们当下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出人格健全的职业化人才,因为舞蹈中专院校多为六年寄宿制,学生除寒暑假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生活在校园中,因此舞蹈教师不能仅仅只盯着专业教学成果,还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具备自觉、自省的意识,能够不断提升对学生的教育能力。以笔者所就职的杭州艺术学校为例,每月定期召开教学研讨,积极推进专业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共同钻研专业技能、探讨教学方式等。在每学期末还会根本专业汇报成果来总结分析教学模式、反思教学方法等,为年轻的‘新’教师和年长的‘老’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吸收“新”的思维模式,结合“老”的经验方法,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好地培养以适应国家、社会需要的专业性舞蹈人才。

总体来说,中专舞蹈教育为以舞蹈专业为职业方向的学生奠定了长远发展的基础,这个阶段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要塑造学生的品格的德行。无论是专业课程的教学还是对学生多个方面的引导教育,舞蹈教师在中专教育中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当下我们的中专舞蹈教育对舞蹈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学能力和教育能力以及不断自我完善、追求进步的认识和学习能力等等。以期通过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去实现中专舞蹈教学办学从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结合“双师型”和“校企合作”等方式的推进实现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