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命的光束

时间:2024-05-07

黄剑武

对于不同的艺术家而言,创作中不同的审美取向显示他不同的审美品格。从创作的规律而言,绘画创作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画家不断尝试寻找个人内心表达方式的过程。不同画家的艺术道路迥异,有的少年成名,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则终其一生而碌碌无为。重庆江津籍油画家陈可之比较幸运,他属于前者,在少年时期便在当地小有名气,尤其是在考入四川美院学习之后,他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找到自己创作的优势。1979年,大学二年级的陈可之已经凭借创作的油画《历史》受到画坛的关注,进入大众视野,可谓年少成名。

从近40年创作的代表作品看,陈可之的创作主要集中于历史主题性题材,这类作品在国内并不少见,但他在创作中对光的偏爱,画面中对光的处理方法灵活多变,使得他和其他主题性画家的审美追求有所区别,在历史画创作的真实维度中平添几分浪漫主义的色彩。这一重要特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光源在画面上的主导和强化利用

西方古典油画的发展,其实也是画家对光和色的表现方式不断尝试的过程。有光才有色,色是光的物理显现。在写实油画中,形和色等客观因素是写实油画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可以说,画家对光的利用影响写实油画建立、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稳定的室内光源使室内物体的形体更易被把握,对象的结构、颜色的深浅、空间层层推进,接近物象的三维立体真实。古典油画中表现的光趋于写实,常常为室内光,这也更加便于画家长期作业的调整和完成,如被誉为“光影大师”的伦勃朗,尤其喜欢利用戏剧舞台般的固定光源;印象派大师莫奈等人对室外光源的喜爱,使油画的色彩在自然光线下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画家所表现的对象形体虽然还是趋向客观,但相比古典而言,具象的形体不再是最重要的,弱化形体更加强调客观的色彩;莫奈可以不厌其烦地去画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下的几堆草垛,简单的草垛形体虽显得枯燥,但在不同光线下显得色彩丰富、五光十色,尤其精彩。在画家手中,光如同魔术棒一样,使色彩开始变得神奇起来,光给画面中的人物、景象等注入新的生命,新的生机。

在国内的写实画家中,像陈可之一样如此偏爱用光的画家并不多见,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在主观地使用自然光源下的光,如同舞台聚光灯一样,强化光源对所表现对象的烘托作用,使平常的光线显得不同寻常,或柔和,或强烈,或冲突,努力营造画外之境。所以,画面中的对象比本身显得更为丰富和生动,画面中呈现的氛围也变得神秘而浪漫。印象派画家为了表现室外的对象,总是喜欢在强光下刻画对象,表现对象色彩的丰富性和形体的不确定性,并且求得两者的和谐统一。值得注意的是,陈可之善于运用室外光线创作,似乎和印象派的表达方式有着某些契合之处,青少年时期的陈可之就自然流露出他创作时对光的喜爱,如他的早期油画《历史》,是他在读四川美术学院时和刘晓合作完成的。虽然彼时的他仅仅18岁,但是从写实作品的创作观念看,立意、构图、结构、氛围等都经过反复推敲,显得相当成熟,似乎也难以挑出明显的毛病。“画家创作的发展就像一次旅行,每一步都是建立在上一步的基础上。造型元素的某些方面逐渐在创作中变得越来越突出,不再是将具象主题转化为绘画媒介的一种手段,它们自己就变成创作的主题。”[1]最为难能可贵的是,那时的他已经认识到光的使用对绘画的重要性,开始借鉴西方古典油画对光的表现经验,主观地利用光线。油画《历史》由画面上方的一束光主导整个画面,这束光如舞台幕布聚光灯一般倾瀑而下,照在一位身穿白衣的女青年身上,女青年蹲在地上,踮起脚尖,用一块白布轻轻地擦拭巨幅刘少奇照片上的灰尘,相框靠在背后的白色大立柱上,仿佛是等待着这一束神秘之光揭开被尘封的历史。作品用光主导画面,和画面主体物的几块白色形成白色基调,整体肃穆而庄重,深刻而悠远,令读者动容动情。

1984年,陈可之创作的油画《又一春》延续对上述创作方式的探索,虽然主题相比而言趋于唯美,但是,画家对光的处理则更加主动和自由。《又一春》刻画一位清晨阳光下逆光的女青年,一缕阳光穿透薄雾,一位劳动女青年轻轻拨开树林中的枝条,从远方徐徐走来。温暖的阳光洒落在女青年身上,衣服、树林和花盆的外形在阳光下自然交融,皆处于隐约朦胧之中。人物和背景中的物体若隐若现,除了女青年的五官比较具体之外,画家没有刻意描绘人物的形体,以及其他对象的外形。阳光成为画面的主导,形色交融,穿插整个画面,一切显得自然而和谐,春意盎然,流露出春的无限生机,更显“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之主旨。

陈可之在1996—1998年创作大型油画《长江魂·三峡纤夫》,这幅画作人物众多且场景巨大,画家对光的运用更显熟练和自如。三峡岸边,金色的阳光从远方投射过来,照耀在一群声嘶力竭的正在拉纤的纤夫身上,赤裸的身体在阳光的投射下显出生命的坚毅和顽强。江面上波光粼粼,左边天空处于阴面,雷电交加;右边的天空处于阳面,阳光普照,极端对比的两种天气隐喻劳动人民不畏艰难,与命运抗争。在画家的主观调动下,阳光使两种极端天气的对比显得合情合理,巧妙和谐。显而易见,他的许多作品对光的利用和处理煞费苦心,也独具匠心。

二、光源下形和色的处理与塑造

从某种程度上讲,绘画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经验。形和色是绘画的两个基本要素,画家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取向也通过形与色的表现而实现。自然中的形和色虽然客观存在,但并非一成不变,艺术创造的意义在于画家如何利用和处理所描述的对象,即“怎么画”的问题。画家用光的方法直接导致光和色在畫面上的作用和视觉呈现效果。陈可之对外光的关注和处理,使油画中的人物、景物的形和色变得更为复杂和丰富,也给观者带来更大的解读空间。因为,大自然的光并非像可视的室内光源相对静止甚至固定,而是分散且变幻不定的,因为光线的变化,表现对象的形体和色彩关系也随着室外光线的变化而变化,难以捉摸。因此,在室外光线下,他的作品中人物形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显得比较灵活和主动,甚至是画家主观而刻意设计的。

在光的表现方面,陈可之创作于1985年的油画《冬日晨曦》比较具有代表性。画面表现冬日里的晨光洒在陕北黄土地上,两个士兵在清晨的薄雾中写生,毛主席和一位陕西老农悄悄来到士兵的背后,静静地欣赏他们忘我地创作。温煦的阳光轻柔而稀薄,透过雾气,作者刻意将画面中几个人物的形体虚化调和,和薄霧、阳光交融穿插,更显得隐约而柔美。几位人物的衣服颜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模糊,作者则有意弱化衣服的纯度和对比度,难分冷暖,形、色和阳光的金黄色调和在一起,交融在一起,形色难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画面和谐而唯美,静谧而温馨,是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体现。

2006年,陈可之创作油画《水边的光亮》,此作品也是由远方的一束晨光照进画面,人物的脸颊、头发和光的线条交错在一起,形色难分彼此,浑然一体。在形的处理上,女青年的清秀五官在逆光中依稀可见,手、腿和身边石头的外形交错在一起,形成对比与冲突。画家只是在关键几处描摹肢体局部的外形,为女青年形态营造出意境美。在用色上,画家以肤色的暖色衬托冷色环境,获得视觉色差的冷暖平衡。这种塑造方式偶然天成,生动巧妙,在现实又不失浪漫的气氛中营造出作者内心的主观之像和理想之像。

三、主题性创作的历史性和浪漫基调

“所谓美的创造并不是单一的作品创造,而是要以自己的作品与观众及周围时空环境构成新的审美场。” [2]对画家来说,主题性创作需要严谨的求真态度和较好的写实基础。创作前,画家需要对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然后才能顺利展开创作,其创作过程艰辛而漫长。所以,画家既不能不尊重历史资料,也不能完全依靠历史资料,因为所画内容如果不真实则背离历史客观,完全真实又和记录照片无异,远离了艺术。画家需要对两者取舍和结合,才能做到艺术和真实的平衡统一,更好地呈现历史,带给观者情感的激荡与精神的激励。

陈可之的油画创作从早期开始,一直是在历史题材或主题性创作之间选择和尝试。他的画作表达的内容由早期的具体现实事件,逐渐向宏观历史性题材转化,倾向于表达一种深厚的民族精神。历史题材画作的表达既要尊重历史,也需要用一种合理的艺术的方式去提炼、表达和呈现,才能真正反映历史、凝练历史、铭记历史。艺术的手段并非臆造,而是使真实的更真实,突出的更突出,使事件更为深刻、具体和完整。在创作中,陈可之尊重历史但不虚化历史,而是以当代人的视角在历史的真实和文化的现实中寻找一种平衡。如大型油画《重庆大轰炸》,此作品用卷轴般的构图形式将日军多次轰炸重庆的片段组合起来,用画笔徐徐展开。画面中,远在天际的光将阴霾的天空点亮,浓烟滚滚,火光闪闪,画面中的房屋、人物和火光中的废墟,都是作者在历史资料的基础之上组合加工而成,再用散点透视的方式再现,控诉日本侵华战争犯下的罪行。

在油画作品《三峡晨曲》(封三)中,陈可之依然使用他偏爱的一

束远光打开画面,主导画面全局。三峡隘口险峻多姿,在晨光的掩映下显得更为坚韧和神秘,远处飞翔的雄鹰象征三峡人民的勇敢与坚毅,辽阔的三峡体现三峡人民宽广而自由的胸怀。画作以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三峡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厚重的人文品格,隐喻对劳动的歌颂与对生命的崇敬。

一个成熟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艰辛而漫长,每一个阶段的探索只是其上一个阶段的延续和发展。评论家对其艺术创作展开的任何评论只是针对某个角度、某个时期,或是艺术家的某个现象,难以以偏概全,更难以预料未来可能的变化和发展。这恰恰也是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创造的魅力所在。陈可之的油画创作还在路上,热爱如同画面中的一束光照耀着他的艺术人生,他今后的艺术探索仍然值得我们期待。

参考文献:

[1][英]尼吉尔·温特沃斯.绘画现象学[M].董宏宇,王春辰,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170.

[2]李德仁.东方绘画学原理概论[M].太原:山西美术出版社,2016:175.

作者单位: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