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2014:中欧关系新局初现

时间:2024-04-24

姚亿博

2014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从北京出发,开启为期11天的访欧之旅,这是***就任国家主席以来的首次访欧。出访期间,***先后会晤多位国际政要,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法国总统奥朗德、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等,取得一系列双边、多边成果。

除了在核安全、经贸领域的双多边会谈,中国最高领导人首访联合国专门机构、欧盟总部,国家主席连续在知名海外媒体发表署名文章等,都成为习主席此次访欧的突出亮点。

有评论认为,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此次欧洲之行,标志着在新形势下,中欧关系又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具有特殊意义。

***:昨日睡狮今朝醒来

“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3月27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如是说。

“醒狮说”甫出,引起众多媒体热议,网络民意倍感振奋。不过,习主席的讲话并没有停留在“睡狮已醒”的简单宣示上,他眼中的“中国狮”是和平、可爱、文明的,所以,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此番表态强有力且极巧妙地回应了“中国威胁论”。一语双关、言有尽而意无穷,将中国外交的文化和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习主席此次访欧不仅收获了欧洲各国极高礼遇,更带去了实在的善意和诚意。

双边、多边双管齐下

“此次访欧是习主席就任国家主席后第一次出访欧洲,不仅访问了我国在欧洲的4个重要贸易和政治伙伴,同时也是中国国家元首历史性的第一次造访欧盟总部。表明中国对欧盟的重视,不仅在于积极发展与其成员国的关系,也在积极发展与欧盟作为整体的关系。这次访欧使中欧关系有一个很大的升级,强调中欧之间作为维护世界稳定和平的两大力量,作为共同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市场,还作为世界多样性和人类美好未来的两大文明,三个‘两大是对于中欧关系的新定位。”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长期研究中欧关系,并有丰富的驻欧外交实践经历的王义桅认为,很少有其他一个大国对于欧盟作出如此全面历史性的定位,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光是把它当作一个贸易伙伴。

仔细观察***主席此次访欧的行程,我们可以发现,在看似繁多的活动中,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在有限的时间和区域内得到了巧妙结合。

就双边外交来说,习主席先后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实现了2014年中美首脑的首次会晤。对于稳定当前中美关系,在诸如乌克兰问题、朝鲜核问题这样的敏感和复杂问题上进行了及时和必要的沟通。可以看做是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坚实一步。

另外,习主席在核峰会上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等国家元首的会晤也显示了中国同相关国家及其领导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对多边外交而言,习主席此访实现了多个“第一次”: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总部。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等国际组织领导人的会面也备受关注。

***主席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造访是该组织成立近70年来迎来的首位中国元首,习主席在教科文组织演讲时所提出的“中国版文明观”获得了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切斯科·班达林此前对媒体表示,这意味着中国在释放清晰的信号:中国愿成为教科文组织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双方将加强合作,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进和平、遗产保护及教育事业。另外,***夫人彭丽媛受聘为该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是中国“夫人外交”和软实力的又一出彩亮相。

王义桅说,“中国外交向来倡导多边与双边并重。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来倡导文化多样性、文明对话,所以我觉得习主席利用这样的场合,很大程度上是既重视多边,同时也重视文化,具有两层含义。就到访欧盟总部来说,这是中国国家主席第一次访问欧盟总部,这告诉我们:我们不仅重视跟欧盟成员国的关系,最终还是要回到欧盟这统一机构来讲。否则,欧洲人会觉得中国对欧盟分而制之。其实,现在欧盟国家的贸易、一定程度上的投资权已经在欧盟手里,不在各个成员国自己手里。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习主席访问欧盟总部的意义是历史性的。”

中欧关系潜在的挑战

将中欧关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是此次***主席访欧行程最重要也是最出彩的一点。客观地说,中国与欧盟不存在复杂的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曾经影响中欧关系的人权宗教等问题也已经逐步淡化。中欧在网络安全、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恐怖主义、预防核扩散等国际议题上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中国与欧洲,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此外,欧盟目前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市场,中国则是欧盟第一大进口市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利益已深度交织。2013年,中欧贸易额已达5591亿美元;欧盟对华直接投资65.2亿美元,同比增长21.9%,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36.2亿美元,增长6.2%。

但是,中欧关系也并非全是艳阳天。从中国2001年入世以来,欧盟始终未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欧盟2012年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的“史上规模最大”的“双反”案件险些将中欧拉入一场两败俱伤的“贸易战”。据欧盟官方统计,中国在欧投资占欧盟接受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而美国则占21%;欧盟在华直接投资占欧盟海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至4%,而在美投资则占30%。另外,欧洲部分国家领导人在西藏、新疆等问题上的态度,也曾多次将中欧关系几乎降至冰点。

对于中欧关系潜在的挑战,王义桅认为,“美国应该是中欧关系最大的外部因素,美国经常影响中欧关系的发展。这是历史上的一个经验,比如说欧盟对华武器解禁,就是因为美国的反对而一再搁浅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使中欧关系健康、平稳发展,要提升其战略性的话,可能将来要有意识地减少对美国的依赖,防止美国的干扰,然后把中欧之间的关系从机制上、战略上做更进一步的提升。中欧之间如果能达成FTA谈判的话,就很大程度上占据了在新一轮全球化中中欧双方的话语权和优势地位,一定程度上可以超越美国的限制。但是,像人民币国际化这样的问题就比较困难,因为一旦美国感觉到动摇了美元霸权的话,它可能会采取一些反制措施”。endprint

2013年11月,中欧领导人在北京制定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这一规划确定了中欧在和平与安全、可持续发展、人文交流等领域加强合作的共同目标。而今年正是中欧落实这一规划的第一年,也是系列中欧合作议题的开局之年,因此习主席的此次出访对于落实该规划具有积极意义。早前,在欧债危机最为严重时,中国仍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力挺欧元;近日,商务部对欧葡萄酒“双反调查”的终止,这都可以看做是中方积极善意的表达。

习主席此次访欧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从3月23日到访荷兰到30日到访比利时,习主席在荷兰《新鹿特丹商业报》、法国《费加罗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和比利时《晚报》这些知名媒体,先后发表署名文章,4篇文章都以通俗易懂的话语开头,极富亲切感,有效拉近了中国领导人和东道国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

中德关系升级至“全方位”

2014年3月28日,***主席对德国的访问是中国国家主席8年来首次访德。当前中德关系正处“快车道”,甚至有外媒认为中德关系具有某种类似英美的“特殊关系”。

对此,王义桅分析说:“中德关系如果有什么特殊的话,只是因为德国占了中国对欧盟整体贸易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它也是欧盟国家中与中国技术合作力度最大的国家。但是,我不倾向于用‘特殊关系这个词,因为这个词语带有历史性概念,特指‘美英特殊关系,中德之间毕竟走的是不同的发展道路,不能照搬这个概念”。

但王义桅也认为“中德关系当然有特殊性”,从全球层面来讲,中德都是外汇储备大国,也是贸易顺差最大的两个国家,双方在世界的经融贸易体系的改革方面有共同利益。“还有从历史上讲,德国现在也在韬光养晦,追求和平发展,中国也在追求和平发展,反对强权政治”。

中德建交40年来,双边贸易额由最初的2.75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1616亿美元,增长600余倍,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也是重要的资金及技术来源国。尤其中国对德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中国是德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德贸易额一直占中欧贸易的近三分之一,相当于中国与英国、法国、意大利三国的总和。

德方对习主席此访高度重视,不仅以总统和总理的双重名义发出邀请,很少出席国事活动的默克尔总理的丈夫绍尔教授也与习主席夫妇共进晚宴。2013年,针对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德国一再表态称反对“贸易战”,反对欧盟征收惩罚性关税,积极在欧盟内斡旋,为光伏争端的最终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德期间,两国政府发表了《全面推进中德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双边关系被定义为“承担全球责任的战略伙伴关系”。

2011年,两国建立了“政府磋商机制”,其级别之高、规模之大、议题之广前所未有。德国仅与关系最紧密的国家建立这种机制,中国成为欧洲以外第三个、全球第八个与德国建立该机制的国家。

2014年3月28日,在会见默克尔总理后,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从而确定了未来中德关系的走向。有评论人士认为,如此一来,中德关系的基础更加扎实,前景也更加明晰。

“三大机遇”助推中法关系

法国,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法国早在1964年就承认了新中国,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此次习主席访法恰逢中法关系经历起伏过渡到当前的成熟稳定阶段。

不管是德国还是法国,近十多年来和中国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波折。对于最近几年双边关系走出低谷,发生积极变化,王义桅认为,“近几年欧债危机对欧洲的冲击是主要原因。中国现在对欧洲来讲更多意味着机遇而不是挑战,欧洲各大国纷纷抓住‘中国三大机遇。”

第一大机遇就是中国目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比如老龄化、城镇化等。欧洲认为它在这方面有优势有经验,它看中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蛋糕:比如上海自贸区,开放了很多金融业、服务业的投资。

第二大机遇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机遇。中国正在做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型,从一种高消耗的GDP为主的发展转向一种低碳经济、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欧洲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它要推广其节能技术、低碳技术和一些发展理念。

第三大机遇就是,中国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世界各国都缺钱的情况下,中国实际上有充足的资金,所以不仅国有企业,还有私有企业,都有意愿对外投资,走出去。而目前的欧洲又亟需这些投资,改造他们过时的基础设施;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带动中国企业走到欧洲,推动当地的就业。

王义桅说,“所以欧洲现在更多看到的是中国的机遇,现在中欧之间的合作是主流,合作关系的升级是大势所趋”。

正是基于欧洲对于中国的上述认知,才有了巴黎荣军院广场的阅兵仪式、博古斯厨师学院名厨准备的丰盛晚宴、有陈毅签名的考勤登记表等为中外媒体热情报道的新闻内容,有外媒甚至以“倾其所有”来形容法国对中国国家主席***此次访问的盛大欢迎。

给法国带来“大礼包”

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四大实际投资来源国。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法国在华投资项目4630个,实际投资129.2亿美元。2013年法国在华新设企业163家,实际投资7.5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5.3%。

法国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法国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一大投资目的地国,占中国对欧投资项目总数的21%,中国为法国第八大外资来源国,比2011年上升两位。

“中法关系向来是非常热络的,法国和中国很相似,比如说历史很悠久,对自己的历史文化充满自豪等。但中法关系主要问题是经济上多年来从互补性逐步走向一种竞争性,甚至这种竞争性已经成了法国的担忧。因为法国在全球化中感到有些失意,其产业竞争力相对于德国又不足,相对于英国又没有金融上的比较优势,处境比较尴尬。所以这次习主席去,签了很多大单,包括发表了中法之间的中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定程度上要进一步挖掘之间的互补性,对冲这种竞争性,提升中法合作这一面,我觉得这是具有引导性的,将让中法关系走向一个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 ”王义桅说。endprint

2014年3月26日,***主席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与法国总统奥朗德会谈。此次会谈成果颇丰,舆论评论“中国给法国带来了大礼包”。***访问巴黎期间签署了50份经贸合同,价值达18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39.78亿元)。奥朗德发表联合声明时强调,这一系列价值180亿欧元的合同不仅意味着就业、增长,还表明了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

具体来说,空客公司率先宣布,中国已确认了一份以100亿美元购买70架空客飞机的订单。该订单包括43架适合中程的A320飞机和27架远程A330飞机。中海油则宣布,其日前与法国道达尔公司签署了《液化天然气(LNG)合作协议》,将在中国天然气市场增加每年100万吨长期LNG资源供应。

东风集团、法国政府、标致雪铁龙集团等在巴黎爱丽舍宫正式签署增资方案的各项协议。根据协议,东风集团将通过定向增发配股认购,向PSA注资8亿欧元,持股14%,与法国政府和标致家族,并列成为PSA的第一大股东。奥朗德对此直接表示,这一宏伟的计划显示出中法未来可能的合作趋势,因为这不再是“纯粹的出售”,而是“共同投资”行为。

中欧关系进入新时期

此次习主席访欧不仅把诸如德国、法国这样的欧洲大国作为出访的重点,在这两国停留了5天时间。也在荷兰、比利时这样的小国打造了“大国小邦”关系的典范,取得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成绩。

荷兰是***此访的首站,此次也是中荷建交以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荷兰。目前,中国是荷兰在欧盟以外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投资来源国,荷兰则连续11年成为中国在欧盟内第二大贸易伙伴。在海牙核峰会上,荷兰给予中国国家主席***首个发言者的最高礼遇。

比利时则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比利时在欧盟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比利时在亚洲的最大投资国,超过三分之一的比利时在华企业利润年增幅在20%以上。中国第一个海外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也落户比利时新鲁汶。前段时间,中国赠送比利时的一对大熊猫的落户地甚至还引起比利时荷兰语和法语区民众间不小的争执。

3月31日,在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下,***主席如约造访欧盟总部。先后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会谈后,中欧双方发表了《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该《声明》被外界称作是“为未来的中欧关系定调”。

在会谈期间,***创造性地提出:“要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中欧合作注入新动力,为世界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同时,***还强调,“中国对欧洲政策是一贯的,我们不仅乐于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我们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也期待欧方更加理解和支持中国的和平发展,信任中国的战略走向。我们希望和欧盟做多极世界中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的好朋友、真朋友。”“希望欧方保持市场开放,慎用贸易救济措施,管控好贸易摩擦。”习主席的表态刚柔并济,既向欧盟释放足够的善意,又向其真诚地表达中方对相关问题的现实考量。

“以前主要把欧盟视作贸易伙伴,所以中欧峰会每次都是中国的总理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在一起。现在的中欧关系从机制上看可能会有提升,因为欧盟设立了欧洲理事会主席这个类似于国家元首的职位,同时各国一些经济权力也在向欧盟转移,比如说投资,这种变化不容忽视。”王义桅说。

王义桅预测,“如果能够谈成一个自贸区协定的话,那么就会让中欧之间经贸关系的发展更加平稳,会极大提升双方在出口、投资和贸易领域的合作”。此外,他分析说,现在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这次习主席在德国杜伊斯堡出席了渝新欧铁路第一列火车的到达仪式,具有重要象征意义。自古以来的丝绸之路把中国和欧洲连在一起,今天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都以欧洲作为终点,这不仅是把中欧关系,甚至是把亚欧大陆的经贸一体化,都提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度。在新一轮的全球化标准的谈判和制定过程中,中欧之间就更加有发言权了”。

东西方文明深度握手

对于中欧关系的未来,王义桅说,一个重点就是应该怎么样去发挥两大力量在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上的积极作用。

王义桅认为,尽管欧盟的军事力量是在北约手里,但有24个欧盟成员国同时是北约成员国,所以说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借助欧洲在多边安全、非传统安全、软权力和全球治理上的优势,中国现在与欧洲的合作在应对索马里反海盗、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非传统安全方面,具有一定积极的条件。2013年底中欧第十六次领导人会议发表的《关于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中把“和平与安全”第一次作为第一大类加以强调。

除此之外,作为世界上的两大市场,这两大市场不仅是双方的共同发展,甚至对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长期以来,欧盟是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是第二大,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才超过欧盟。而中国从国家单位来讲是第二大经济体。所以中欧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个经济力量,双方的合作对于推动共同繁荣、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都是毫无疑问的。

就文明这个层面来讲,东西方文明的和解,对于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各民族的和谐相处非常有启发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通过加强跟欧盟的关系,不仅是争取欧盟成员国,而且是争取欧盟所能够影响到的方方面面,这就是经常讲的‘28乘3效应。”

所谓的“28乘3”就是欧盟有28个成员国,同时它能影响到欧盟周边的一些国家,如乌克兰、格鲁吉亚、摩尔多瓦这些想加入欧盟的国家。从长远上,它的吸引力是持续有力的。另外一个就是,欧盟所能影响到的拉丁美洲和中东国家,以及一些成员国以前的非洲殖民地国家。这些国家与欧盟国家之间有一定共同语言、共同传统,并且在经济结构上对欧洲有依赖。这就是欧盟在世界上能够发挥的三重效应。

“因此,中国发展跟欧盟的关系是超越了双边的,不但具有地区意义,也具有全球意义。”王义桅说。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