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杨 娟
我也做一回于老师的“女儿”
□杨娟
《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是一本十分珍贵的书。拿到这本书时,我眼前浮现的是一位慈祥、幽默、充满童心的老者形象,他有着父亲与老师双重的身份。这本书与其说是于老师写给他初为人师的女儿的,倒不如说是他写给我们这些初为人师的年轻教师的,将多年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感悟娓娓道来,从而帮助年轻人少走一些弯路。
于老师说,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曾忘记自己以前也是个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葆“童心”,才能“回忆并借鉴曾遇到的优秀老师之优秀做法”,才能真正“蹲下来看学生”。于老师经常回忆自己学生时代一起学习与生活过的人,回忆恩师的做法,回忆自己当年作为学生的喜好与需求。是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多回忆自己学生时代的人和事,我们当年的经历和想法,也许就是现在孩子的经历和想法。我想起上高中时,数学老师让我们持之以恒地使用“知识点与经典题型积累本”,每次上新课,老师都让我们将书本合上,在黑板上板书新授知识点与经典题型,先详细讲解,让我们完全理解,再让我们工工整整地记录在积累本上。三年下来,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读了于老师的这本书,我如梦初醒:我完全可以将高中数学老师的做法借鉴到我的教学中。于是,课堂上,我的学生也开始使用起“数学知识点与经典题型积累本”,尽管现在只是起步阶段,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增长,他们的积累本也会逐渐变得厚重与珍贵。
于老师说,作为一名教师,要“严而实”。如何“严而实”?不能“说是说,做是做”;“‘严’不是‘厉害’,‘严’是‘责任心’和‘付出’的代名词”;要让“学生中的‘南郭先生’销声匿迹”。我班有一个惯例,每天晚自习前,学生要做“每日数学题”。“每日数学题”由数学课代表批改,其后将做题情况统计发至QQ群。最初,我采取自愿加入的方式,让一批基础好、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率先加入“每日数学题”行列,之后,在我的动员下,全班学生都加入其中了。为了督促学生坚持下去,我还和学生商定了提醒方法:每缺一次“每日数学题”,就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唱一首歌。我告诉学生,这不是处罚而是提醒,希望他们养成持之以恒做好一件事的良好习惯。值得高兴的是,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已经将之内化为习惯。即使偶尔班级里有歌声传来,也不一定是有学生没有完成“每日数学题”了。这和于老师所说的要做一个“严而实”的老师,无形中形成共识。是的,只有做“严而实”的老师,才能让学生收获良好的习惯,才能推动学生一点点进步。
读于老师的这本书,让我懂得: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放大学生的闪光点”。三年级小朋友作文中有一句话:“月亮长胖了。”于老师在这句话上画了个圈,旁边批了个“好”字,并打上感叹号。有些老师在学生作文里“鸡蛋里挑骨头”,于老师则是在“骨头里找肉”。于老师会在学生作业后画一只翘起大拇指的手,会给作文内容不太好但态度认真的学生的作文打满分……我有一名学生,数学基础薄弱,但字写得很工整,“知识点与经典题型积累本”写得特别漂亮。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给她递上专门鼓励她的小纸条。后来,她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数学成绩也稳步提升。
细细品读于老师的这本书,我真真切切做了一回于老师的“女儿”,汲取着“父亲”言传身教的经验。
(作者单位:湖南省吉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