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做科学研究就像是在迷雾里探索一片未知的领域,在探索的过程中,并非每天都能有兴奋的发现。不是每个人都能耐得住性子做研究,更不是每个人在研究失利或者碰壁的时候,还能打起精神,保持好奇心继续探索。甚至有的时候,当你好不容易找到一条线索,姑且把它想象成一根毛线绳儿,你花了好长时间顺藤摸瓜、抽丝剥茧,最后却发现,手里的毛线绳儿虽是越来越长,自己的毛衣却越来越短。原来抽了半天,毛线头是自己毛衣上的。
几年前我们发现,特定的肠菌可以让抑郁的小白鼠打起精神来,也发现小白鼠被移植其他鼠的肠菌后,性格发生了改变,于是科学界一个新的概念横空出世——“心理微生物”,就是对心理有影响的微生物群。它们甚至还和抑郁症这样的心理疾病有瓜葛,只是以前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心理微生物”除了作用在小白鼠身上,会不会也作用在人类身上。
到了今天,可靠的人体临床實验差不多也有二十来例了。这些实验表明,其中有三种细菌组合对人体无效,但幸好,其他的都会影响到人类的心理状态。这些实验慢慢展现给我们一副真实的全景:这些细菌并不会立刻大幅度地引起我们情绪的变化。它们往往在被服用三四周以后,才在一定程度上缓慢地改变了我们的情绪。不仅如此,科学界第一次把压力和肠子联系到了一起,它们之间貌似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至于这些细菌到底能对情绪起到多少影响,又是如何影响情绪的,我们就得逐一分析了,因为每个科研小组用的菌群都不一样。
一个英国科研组让测试者服用酸奶里常见的一种细菌,三周后,1/3的测试者都觉得心情有变好趋势。具体来讲,是从“失落”的心情逐步向“高兴”转变。不过它对本来就心情不错的人并没有什么作用。对其他的情绪,比如愤怒或者恐惧,也没有什么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