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发挥融媒体工作室优势推动县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时间:2024-05-07

王荣

【摘   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举措。作为安徽较早启动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单位之一,无为市融媒体中心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以“影响力工作室”搭建“智慧无为”客户端,试行全媒体工作室制度,创新性地开展工作,激发了采编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优质短视频内容生产能力,提升了县级融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本文对无为市融媒体中心如何发挥融媒体工作室优势,推动县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展开探讨。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深度融合;全媒体工作室;差异化传播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举措。2019年1月25日,***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1]作为安徽较早启动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单位之一,无为市融媒体中心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推出媒体融合改革新举措,通过资源整合、流程再造、队伍组建等一系列措施,推进新闻采编流程、传播平台、节目制作等方面的融合发展,试行推出全媒体工作室制度,聚焦本地重大选题、经济社会、民生视点、热点新闻等,持续输出易于传播、受众广泛的优质短视频内容,提升了县域融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笔者作为影响力工作室项目负责人,借助上级课题经费支持,在2年的项目期内,先行先试,创新性开展工作,采取措施激发采编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优质短视频内容生产能力得到提升。截至2022年底,工作室共发布各类短视频300多条,承办各类直播活动超过100场。“智慧无为”手机客户端APP累计访问量超过2000万人次,用户数34万,被中广联表彰为“年度最具成长力手机台”,“智慧无为”APP被纳入“安徽省深度媒体融合(2021—2023)3年行动计划”。由此,全媒体传播能力提升了一个量级,影响力、传播力明显提升,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为助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积累了一些做法经验,但也面临一些情况和新问题。本文尝试从方法论及实践论两个维度,探究融媒体工作室怎样推进基层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以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一、优质内容助推融合新品牌

(一)多频传播,满足分众需求

当前,依托传统的单一广播电视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受众的差异化信息需求。工作室依托“智慧无为”客户端、“无为发布”微信公众号两个“双十万”关注量的平台,立足本土,以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局为己任,专注于时政、社会民生,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体现无为融媒的视角和观点。2019年,工作室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推出镇域特色推广系列原创短视频《壮丽70年|我的家乡有点美》20多部,以融媒视角走进全市20个镇的田间地头、产业车间,介绍家乡的美丽,展现家乡的特色,领略独有的美食与美景,探寻无为乡村特色,记录无为人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奋斗与担当,让家乡之美“出圈”。2020年,工作室策划推出《空中看无为|起飞!一起“瞰”》系列原创短视频,从无人机视角,一起在空中“瞰”见大美无为,直观感受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发展之变。截至2021年年底,共有10多名编辑记者参与了工作室的内容生产,推出各类融媒体作品200余件。首条视频快闪MV《我和我的祖国》一经推出,阅读量就达30万人次;“美丽洪巷”形象片一经上传点击量突破50万人次;“助力高考!融媒体中心为高考学子送祝福”“毕业季|往事可忆、前程可期”“无声世界里的‘最美环卫工”等几十条短视频作品均获得了良好口碑。同时,工作室先后入驻央视频、央视新闻移动网、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国家级主流新媒体平台,播发短视频40多条,其中2条10万+、1条50万+、1条100万+,综合点击量超一千万。通过工作室引领主流媒体传播矩阵的不断完善,走出了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新路线,彰显了主流媒体的核心价值。

(二)大小屏联动,差异化传播

整合线下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和线上新媒体的传播渠道,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点。工作室成立后,利用无为广电新闻栏目的优势,对《无为新闻》原有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传播,特别注重以互联网特点和方式传播优质内容,着力发掘“短快新”的特色优势,生产短视频融媒体作品,使得主流声音的传播力得到有效提升,话语更加响亮。不少工作室短视频作品反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提升了节目内容的丰富性和故事性。2019年,工作室与市文明办联合开设“文明城市创建”专栏,首推新媒体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新闻栏目持续跟进的融合做法,被“融媒观察”列入全国推广典型,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认可。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传统媒体节目《无为新闻》实现日播制,每天播出时长20分钟。工作室主动发挥主流媒体权威作用,结合疫情发展态势,联动全市20个镇24小时手机台直播34天,全网点击量214万,活跃用户97万人次,日均访问量近4万人次。“智慧无为”客户端先后推出了《“手”护无为》《防控政策一时间》《山河无恙 天下皆安》《疫情下的无为》《疫情中的您》等一批形式多样,易于传播的短视频作品,既第一时间有效传达了上级政策,也缓解了广大市民的恐慌情绪。短视频《“手”护无为》荣获安徽省疫情防控优秀短视频评选一等奖。这表明传统媒体主力军进入新媒体网络移动主战场是大有可为,也是切实可行的。近几年笔者所在的当地两会期间,全平台联动、大小屏互动,工作室运用直播、微视频等传播的新技术、新手段,推出《“兩会”直播》《代表委员风采》《两会新闻速递》《代表委员心声》《两会微视频》《我给两会捎句话》《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等让人耳目一新的组合式报道,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实践成果表明,工作室体制机制改革是符合媒体深度融合需求的,可以激发传统媒体采编队伍的内生动力,增强县域媒体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信心。

二、跨界合作重构新闻生产方式

(一)人员跨界融合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人才是第一资源。跨部门交流是推动业务融合、培养骨干人才、激发队伍创造活力的重要途径。“影响力工作室” 突出优化运行机制、突出结果导向、提升工作效率,由中心分管负责人直接领导,部主任牵头负责,有3至5位懂运营、会采编的骨干人员,实行扁平化管理,从内部架构而言,打破了现有报纸、网站、客户端等岗位和部门之间的壁垒,做到人员流通、业务沟通、信息畅通。所有人原有工作岗位和职责均不改变,兼顾移动短视频内容生产;由工作室负责人统筹安排,记者编辑根据各自特长和兴趣,以图文和视频等作品参与工作室的内容生产。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增量部分另外计算业绩绩效。实践证明,这样的机制激发了记者编辑的潜能,带动了中心全员逐步转型,“浸润式”培养一批懂融合、通业务、强素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联动生产流程

媒体融合环境下,记者编辑在采写新闻过程中要思考“是不是要用短视频去呈现?这个活动适不适合做直播?是不是需要多渠道分发?”这就要求所有的记者编辑都要主动尝试改变思维和工作方法。工作室从建立之初,在战略层面上我们就直接切入移动端,要求工作室成员强化互联网思维,尤其是在内容呈现上,在设计工作室产品时移动优先,让受众在手机端有好的体验感。采编人员需朝 “能写能说、能摄能创、能编能导”的全媒体记者方向去发展,使前期一线采集的素材在后期制作生产中能够以图文、音视频等不同的形式多渠道分发传播,借助新媒体完成新闻产品的快速整合与传递。“影响力工作室”日常选题、报道基本遵循工作室推出、提交牵头人审核、台领导在推广前再审。作为工作室负责人,笔者负责新闻中心采编,从事的工作内容依旧需要去寻找选题、盯着工作室记者去采访、审稿,只是工作室传播的渠道发生了变化,技术发生了变化,要寻找适合移动传播的选题,制作出适合移动传播的产品。重大选题采访期间,工作室接受中心编委统一调度,与其它记者协同合作,其短视频作品的生产和推广对接“智慧无为”客户端,全媒体新闻部负责协调新闻栏目推广,总编辑负责外部媒体推广。顺应互联网传播特性,创新报道形式和表达方式,实现了内容更垂直、层级更扁平、管理更高效,提升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三)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构建科学高效、公平合理、与时俱进的考核激励机制,能最大程度激发采编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工作室制度是继频道制、中心制、部门制、栏目制等之后,传统媒体中诞生出的新型内容生产和运营模式,其操作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是工作室能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顶层设计,工作室组建伊始,按照符合自身特点,配套制定了《无为市融媒体工作室管理办法》《融媒体工作室作品激励办法》等,从制度上规范队伍建设、平台运维、产品生产等重点内容,明确了好稿激励、作品奖励、优稿优酬等多项内容,激发大家的创作激情。日常绩效考核每半年按照“工作室自评+新闻部复核+中心终审”的方式,从工作室作品数量、质量、传播效果等多个维度,以及作品创作难度、强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在发放常规绩效奖励外,常态化推进创优奖励工作,持续开展季度内部评优活动,设立优秀创作奖。不到两年时间,工作室作品《从剔墨纱灯看匠心工艺》《就地过年一样年味十足》《舞“无为鱼灯”传千年文化》获得学习强国全国县级融媒季度赛优秀作品;《待到万家平安时》获得安徽省疫情防控短视频二等奖;《诵读红色经典 缅怀革命先烈》获得安徽省建党100周年红色短视频大赛三等奖;《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春光可期花枝春满》获得安徽省疫情防控短视频优秀奖;《点名了,无为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获得芜湖新闻奖;《航拍无为》《父老乡亲的事就是我的事》《昆山等风也等你》等多部作品在各级短视频大赛中获奖,充分激活工作室成员的内生动力,不少新面孔崭露头角,营造出浓厚的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

三、围绕中心扩大布局,将工作室做大做强

建立联合工作室,其出发点是提升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局的能力,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相对于传统媒体,工作室能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间实现互联互通,新老媒体从“相加”到“相融”,符合互联网移动传播的特点。仅2023年上半年,“无为融媒”视频号发布短视频286条,总点击量667万,点击量过万的近70条,10+万的作品超过10条。微信公众号“无为发布”2个月度、6个周度进入安徽政务微信影响力榜单Top15,并持续位居芜湖市各县区政务微信影响力榜单前2位。“无为发布”与“智慧无为”形成“双十万、双平台”移动传播矩阵。下一步,我们将以优质内容为引领,按照“成熟一批、发展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强移动端运用的力度,细分工作室垂直领域,精耕细作,陆续推出不同传播领域重点的工作室,提升主流媒体在本地区域内的话语权,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最终做到“策采编发”全流程覆盖,增强分众传播的能力,形成具有广电媒体特点的融合布局。

四、结语

融媒体背景下,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是一个时代课题,“移动优先、内容为王”的传播理念已得到一致认可,这就要求媒体人必须要有谋划、有动作。“影响力融媒工作室”搭建“智慧无为”客户端,初步解决传播新渠道与受众的简单互动,但要真正做到深度融合,怎么办?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在守住新闻价值初心基础上融合时代特色。从无为市融媒体中心近几年的工作室运行来看,与先进台在采编流程、层级架构、组织结构、激励机制等方面还有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采编人员绝大都来自于传统媒体,“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的理念还没入脑入心,“策采编发”融合还没完全贯穿于整个采编流程。二是全媒体矩阵大而不强,目前全媒体平台不少,但话语影响力不强。三是综合服务不够完善。“媒体+政务+服务”功能较弱。四是一体化联动度不够,活跃度不高,覆盖面不大。“影响力工作室”是笔者所在的融媒体中心融媒创新传播方式的一次重要尝试,实践证明,工作室在機制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其探索实践对推进县级媒体深度融合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注释:

[1]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http://www.cac.gov.cn/2019-03

/26/c_1124282864.htm.

(作者单位:无为市融媒体中心)

责编:周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