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汉友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地方党报面临空前的竞争压力,融合发展任重道远。面对新形势,地方党报必须认真践行***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锐意改革,守正创新,坚持“内容为王”,凝聚强大正能量;坚持技术赋能,抢占媒体融合先机;坚持人才为本,筑牢事业发展根基,从而不断提升地方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关键词】地方党报;核心竞争力;内容为王;技术赋能;渠道创新;人才支撑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数与网,信息传播手段更新换代,日新月异。特别是近年来,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直接影响着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狭路相逢勇者胜。地方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主动求变,积极应变,积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地方党报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牢牢坚持“内容为王”不动摇,努力提升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说服力;要充分利用最新传播技术为传统内容赋能,强化技术支撑,拓宽渠道、多元展示、互动服务、分众推送;要坚持人才兴业,培养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高素质内容生产者,不断提升党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党的声音在范围上“出圈”,在情感上“破防”,在效果上“出彩”。
一、内容固本,凝聚强大正能量
当今时代,技术更新可以说是“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传播载体和技术如何变迁,传播的“宗”永远都是内容,特别是优秀的内容永远历久弥新,“不废江河万古流”。孙荔认为,融媒体必须要主动适应新时代,转变思想认识,以媒体责任为第一要务,坚守“内容为王”,进一步优化新闻内容。[1]党报天然具有内容生产优势,但不能故步自封,要与时俱进,求新求变,否则就会落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的俗套。要有“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的紧迫感,在宣传内容上与时偕行,树立互联网思维,主动适应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受众阅读规律的新变化,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了解受众需求,在题材选择、题裁运用、叙事模式上求新、求变、求活,通过高水平的议题设置引导舆论,以灵活主动的话题引导奏响主旋律,以高品质的故事表达提高新闻宣传的吸引力,以入心入脑的思想传播党的好声音,从而抢占移动互联时代党报宣传工作制高点。
作为地方党委的“耳目喉舌”,党报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地方党报采编团队严谨细致、真实权威、群众信赖的生产优势,在作品深度上下功夫,在立意高度上做文章,在传播广度上出亮点,以有思想、有品质、有高度、有温度的深度报道和评论提升信息内容的品质品位,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响、更远、更好。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地方党报打造内容硬核竞争力,必须立足自身权威性和公信力优势,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围绕中心,让“焦点”对得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报的优良传统,也是做好党的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地方党报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出击,深入策划,把党的政策方针讲深、讲活、讲透,把群众心声讲清、讲全、讲深,做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总编辑刘汉俊指出:“党的媒体必须唱响时代主题。文章当‘为时而著‘为事而作,讴歌时代进步,反映现实脉动,推动社会发展。”[2]党报宣传要坚持“文以明道”“文以载道”,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精心谋划,确保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哪里,我们就宣传就聚焦到哪里;改革发展的亮点在哪里,我们的笔触就聚力到哪里;群众期盼和愿望在哪里,记者的镜头就对准哪里。切实扛稳扛牢“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使命。
二是导向正确,让“罗盘”指得正。做好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党报宣传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充分体现党的意志、全面反映党的主张、努力维护党的团结,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努力在“定向”“聚焦”“提神”上下功夫,真正做到理论宣传有“思想”,主题宣传有“劲头”,政策宣传接“地气”,民生新闻有“温度”,人物报道見“精神”,切实发挥好主流媒体的“主战场”“主力军”和“主心骨”作用。
三是典型引领,让“哲理”看得见。 用典型引领时代,是党报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新时代典型辈出,必须不断提升典型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增强典型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必须善于发掘典型、树立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人带动一大群,切实发挥典型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的作用。典型宣传要守正创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大胆创新,善于捕捉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关注民生难题,善于挖掘典型人物的精神高度,善于运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语言叙事说理,让典型可信可亲可敬。同时,典型宣传要放低姿态、转变语态、创新形态,注意把握好时、度、效,不夸张,不粉饰,不拔高,避免“高大全”和“脸谱化”,成就宣传要实事求是,不能一片“艳阳天”,条条“阳关道”,要努力让群众爱读爱看,真信真学, 用榜样直达人心的力量画出最大同心圆。党的二十大召开前,泰安日报社全媒体中心联合泰安市档案馆,特别策划推出“泰安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栏目,以视频、海报、图文等多种形式,在报、网、端、微全媒体发布了《张传伦:信仰的力量》《泰安“江姐”——江衍红》《李灿明保守一生的秘密》等6篇作品,展示了重点红色档案或文物,以及其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引起受众强烈共鸣,产生了良好社会效果。
四是直面问题,让“声音”传得响。马克思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责任,在反映人民心声、推动问题解决、促进工作开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减震器”“解压阀”,有利于社会机体的自我修复。地方党报工作者身处基层一线,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和急难愁盼问题要主动介入,深入调研,切实做好说服解释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心理预期,以建设性态度开展舆论监督,推动改进工作。要切实把握好舆论监督的时、度、效,把“怎么样”“怎么看”“怎么办”讲清楚,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做到先声夺人;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瞭望哨”的作用,做到既有“问题意识”,又有“建设心态”,既要旗帜鲜明地把问题讲清楚,又要春风化雨般入脑入心,做到“既长骨头又长肉”,在众声喧哗中“一锤定音”,见人见物见思想,实现舆论监督动机与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 技术赋能,抢占制高点
***总书记指出: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3]虽然此话是针对文艺界而言,但同样适用于党的新闻宣传思想工作。从新时代媒体发展的实践看,打造留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创新性内容产品是党报安身立命之本,以先进技术为引领,是促进媒体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促进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地方党报要主动顺应新时代信息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智能化的新趋势,以先进技术赋能优质内容传播,以优质内容反哺前沿技术进步,用先进的技术取得最佳融合传播效果。
一是让新技术赋能新闻采写。地方党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独家数据资源,是地方改革发展的全景式“当代史”。地方党报要充分运用多年积累的媒体运作资源优势,整合传统的数据资源,积极利用新技术建立完善现代化的新闻内容数据和历史资料库,引导记者积极利用数据资源,采写具有历史纵深感的深度报道,充分挖掘大数据背后潜藏的新闻价值,为用户提供有高度、有温度的新闻产品。同时,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推进新闻的生产、制作、存储、分发等环节提质增效;要充分利用智能算法技术,精准做好受众画像分析,对产品进行高效、精准推送,切实提升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让新技术赋能新闻制作。党媒要充分利用5G移动互联技术,积极布局手机网站、移动客户端、短视频等新型信息产品业态,善于借梯上楼,借助今日头条、扎客等技术平台,扩大在移动终端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适应当今受众信息接受特点,多生产精准短小、生动活泼、声情并茂的产品,在传播中抢得先机。要高度重视“元宇宙”技术发展,加强短视频、微视频的创作生产,丰富报道形式,直观形象地呈现新闻产品。2022年7月,泰安籍武警战士李林雨在湖北英勇救人牺牲后,泰安日报社全媒体中心迅速行动,深入策划,派出多路记者分赴湖北、威海、新泰等地深入采访,在报纸、公众号、抖音号、客户端发布原创稿件、短视频500余篇,全网总阅读量超过8000万,互动点赞超过700万,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也在第一时间转载,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达到良好传播效果。今年1月18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名单,李林雨被评为“见义勇为”类中国好人。
三是让新技术赋能渠道创新。要主动适应新时代受众信息接受渠道的多元化、移动化、视频化等新趋势,因势而谋、察势而动、顺势而为,努力构建集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传播平台,加快提升网上传播能力,让正能量与大流量双向奔赴。要构建即时采集、即时编辑、即时播发的高效传播机制,发出第一声音,抢占第一落点,让主旋律更高昂,好声音更响亮。要加强社交平台与党报新闻传播的有效对接,双向赋能,互利共赢,让党报宣传报道活起来、火起来、亮起来。 同时,要注重分众化、互动化服务,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提高新闻宣传的实效性,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引导舆论、传播主流价值的作用,凝聚起万众一心的强大正能量。
三、以才兴业,奏响时代强音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人才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素。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党报工作者要想克服本领恐慌,就必须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勇立潮头,经风雨、见世面、强本领,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闻鼙鼓而思良将。加强党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是提高行业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党媒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然要求。
一是政治上强。讲政治是党报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优良传统。党报工作者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把提高政治坚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责任感作为第一位的修养,全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毫不动摇地坚持政治家办媒体,花繁柳密处拨得开,风狂雨急时立得定,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要增强政治领悟力,辨风向于青萍之末,识风浪于微澜之间,善于抓重点、把方向、掌全局;要增强政治执行力,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俯下身、沉下心,在实践中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精神,以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业务上精。人生是一个圆,学习就是半径;学习这个半径越长,人生这个圆才画得越大。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要想克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本领恐慌,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学习,增强本领。学习要有“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雄心,必须有“宁坐十年冷板登,不教文章半句空”的耐心,必须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心,要系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钻研新闻采编发业务,深入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熟练掌握现代传媒制作技术。惟其如此,才能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有“两把刷子”,有几出“拿手戏”,真正成为新闻战线“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行家里手。
三是作风上硬。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一粒种子,融入泥土,才能生根发芽;一名记者,融入生活,才能施展才華。记者只有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心里才会有时代、有群众、有灵感,才能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从而“挥毫当得江山助”,写出真正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精品力作。要进一步深化记者走基层活动,将其作为改进作风的“铺路石”、锤炼作风的“磨刀石”、检验作风的“试金石”,真正走出深度、走出广度、走出温度。要认真践行“四力”要求,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探,走得踏实,转得扎实,改得真实,真正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写在人民的心坎里,写在时代的画卷里。
注释:
[1]孙荔.融媒体如何坚守“内容为王”[J].今传媒,2019(07).
[2]刘汉俊.把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奉献给人民[N].光明日报,2016-04-19(002).
[3]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12-15(002).
(作者:泰安日报社全媒体中心副总编)
责编:姚少宝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