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明珠 姜欣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便捷化,也带来了新的媒介生态。在社会化媒介生态下,舆论反转事件频繁发生。本文以“二舅翻车”事件为例,分析了该事件舆论反转的路径,从媒体和公众的角度分析了舆论反转的原因,并针对舆论反转现状,从政府、媒体、公众角度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社会化媒介;舆论反转;二舅翻车事件;舆论引导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社会化趋势加快,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全方位、立体化,从而改变了社会信息传播环境。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交媒体具有即时、互动、海量的特点,使得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速度与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社交媒体传播的本质是传播资源的泛社会化和传播权利的大众化。新媒介生态在给公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互联网舆论反转的频繁发生。2022年7月25日,自媒体创作者“衣戈猜想”的11分钟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走红后迅速引爆互联网,三次登顶微博热搜榜长达8.9小时。两天内“二舅”的词条刷屏于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网友纷纷称赞“二舅精神”。但仅仅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二舅视频内容被证实虚构,形成了比较明显的舆论反转现象。本文以“二舅翻车”事件为例,分析舆论反转的形成过程及其成因,以期引导受众指向理性、客观的舆论导向。
舆论反转泛指公众意见随着焦点事件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前后反转的现象。相较于新闻内容失实基础上发生的新闻反转,舆论反转的范围更广,一些并不是由媒体报道失实而引起的公众态度反转现象,也可以称之为舆论反转现象。周丽娟等认为网络舆论是公众在作为公共领域的互联网领域中对某些社会现象和问题的主观反映,是网民意见、态度及其情绪在网络上的集中体现。网络舆论对网络空间所产生的势能不断增大,已经不容小觑。[1]关琮严指出舆论的形成与叙事密切相关,叙事的变化往往会影响人们对事件的基本认知和判断。舆论反转过程中多元传播主体叙事前后不一致,风格步调不统一造成舆论反复震荡,甚至舆论立场摇摆、前后相左。[2]在舆论的反转过程中,舆论的发生、发展、消散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梳理学者对舆论反转的研究,大致可以将舆论反转路径进行阶段性划分,但是划分标准及名称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学者匡文波在《论新媒体舆论的生命周期理论模型》中以生命周期理论为模型,将舆论发展大致分为酝酿期、爆发期、消解期。[3]本文在此基础上将“二舅翻车”事件整个舆论反转过程划分为酝酿期、爆发期、反转期、消解期,且对每个阶段的舆论发展路径进行分析。
二、社会化媒介生态下舆论反转形成过程
(一)舆论酝酿:自媒体内容生产的泛在化,主流媒体推波助澜
在社会化媒介生态下,社会网民大众可以在网络传播平台上自主注册账号,自主化、大众化、全场景化、泛在化进行内容生产与传播。以视频分享类的社交媒体平台哔哩哔哩为例,该平台的内容生产者以个人自媒体用户为主,网站用户通过分享个人日常生活、网络事件的个人观点、社会热点信息个人解读等多元化的内容,构建出一个社会化的网络信息交互平台。2022年7月25日,哔哩哔哩平台视频创作者“衣戈猜想”的原创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首先在哔哩哔哩社交媒体平台走红,随后各大主流媒体引入该话题,进一步提升了话题热度,舆论的影响力扩大。例如,人民日报新媒体点赞“二舅精神”并发表评论:二舅活出了我们向往的人生。央视网用二舅形象和视频中的励志名言制作图文海报发布于社交媒体平台。随后,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等主流媒体客户端转发评论,该事件呈现病毒式传播,激起网民对二舅生活细节进一步讨论,为舆论形成奠定基础。
(二)舆论爆发:话题量不断扩大,二舅视频话题引争议
社会化媒介平台为大众提供了发表个人观点,互相交流,传播个人情感的契机。在“二舅翻车”事件的舆论发酵过程中,哔哩哔哩平台、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的用户发表个人对视频内容的情感表达。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数量庞大且群体复杂,吸引了越来越多用户参与网络讨论当中,“二舅”等相关话题量不断扩大传播力。开始大多数用户对二舅的人生经历表示同情且赞扬二舅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随着舆论的发酵也有部分网友質疑视频内容及故事恶意消费苦难,随后网友对视频中的细节展开各种讨论,关注二舅的残疾证发放时间、二舅真正残疾的原因以及二舅与视频创作者的关系是否属实等,使该事件的走向越发复杂多变。
(三)舆论反转:二舅经历遭到质疑,视频内容涉嫌虚构
社会化媒介生态下的传播是“以人为媒”的传播,“无人不媒,无处不媒,无时不媒”的媒介环境把二舅的热度推上新的高度。各大社交媒体相继安排人员连线原视频创作者深度报道二舅。起初面对网友质疑视频内容真实性,视频创作者“衣戈猜想”作出回应,称视频内容画面文字皆为真实。但是官方媒体核实后,证明该视频内容存在造假部分。最终哔哩哔哩官方作出回应:二舅短片内容涉嫌虚构已被撤销推荐。随着越来越多自媒体的发声,指责二舅视频内幕虚假,舆论出现反转。当天,微博热搜词条为“二舅残疾证办不下来”“二舅镇上村干部回应”“二舅为什么突然火了”“二舅作者回应是否将故事拍成电影”,网络上充斥着对视频作者的质疑甚至谩骂。自媒体平台现象级的内容打造,使得互联网生态下从造神到灭神,仅仅只用了五天时间。
(四)舆论消解:新热点话题的替代,二舅淡出大众视野
社会化媒体的信息传播是快餐式传播。每天、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热点话题在互联网传播。新的热点话题引爆的同时,也导致公众逐渐失去对原有话题的关注,而转战新的热点信息。“二舅翻车”事件舆论出现反转,讨论持续一段时间后,公众便觉得乏味,从而寻找新的话题,最终关于该事件的舆论逐渐消解。
三、社会化媒介生态下舆论反转的原因
(一)社会化媒介生态下自媒体传播特性驱动
媒介即讯息,即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信息传播新方式,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动力。真正有意义的是媒介本身,而不是传播内容所构成的讯息。[4]21世纪,由于网络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用户的媒介使用习惯也从传统媒体向社会化媒介平台等移动客户端转移,而对整个社会信息生产传播产生重大影响。自媒体平台的传播特性为舆论从发酵到反转提供了契机,其原因有两点。其一,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等自媒体平台注重打造轻量化的社交媒体。用户不受空间和时间的约束,在该类社交媒体平台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通过点赞、评论或者向身边亲朋好友分享个人看法的方式扩大舆论传播。这一系列行为往往发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这就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得网络舆论呈现病毒式传播。学者田研指出,网络病毒式传播是用户对满足其个人诉求的信息文本,通过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对其进行解构、加工、创造,使其信息衍生的传播。[5]自媒体等社交媒体的舆论传播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契合网络病毒式传播模式,为舆论的发酵提供了可能。其二,目前UGC模式成为社交媒体内容生产的主要方式,网友不再只是受众,而成为互联网内容生产者和创造者。但是该模式下自媒体用户极易受商业利益的驱动,发布一些虚假信息,捏造事实,赚取噱头,博得大众关注,以实现流量变现。以“二舅翻车”事件刷屏网络为例,二舅视频于哔哩哔哩平台一经发布就有了3000多万浏览量,弹幕20多万。微博等话题近十个,多个话题浏览量上亿。各大媒体平台头条推荐或转发该视频,但几天后视频被爆出为作者虚构内容,其信息的真实性争议引发舆论反转。
(二)社会化媒介生态下网民“热搜排斥症”心理机制驱动
自媒体的发展促进了全民媒介化,网络热点新闻的出现使得传统新闻生产格局发生重大变革。或娱乐,或煽情,一些网络热点成为草根释放创造力的一个出口。学者王炎龙提出“热搜排斥症”一词,指网民对于某一段时间内的热点事件保持警惕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网民对于病毒式营销的自我反抗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是网民媒介素养的提升和理性审美的成长。[6]在UGC模式下,“流量”成为平台追逐的目标,各大平台都十分重视网络热度营销,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话题热度。二舅视频走红后哔哩哔哩平台迅速将其推送到头条视频中,成为全站排行榜第一名。各大社交媒体平台迅速更新热点,只是过度的营销会让用户产生审美疲劳。网络热点信息的良莠不齐让用户回归理性思考。网民不是一味地附和热度,而是以更为理性的态度看待网络热门话题,部分网友不愿意受热度裹挟,从而自发去寻找真相,识别虚假营销,形成舆论反转。二舅视频热度发酵后,部分网友对二舅视频中的“残疾证”等细节提出质疑,寻找真相,最终被证实视频内容涉嫌虚构。
(三)社会化媒介生态下把关过程的简化
在社会化媒介生态下,把关的主体、方式和对象都较传统媒体发生了改變。在把关主体上: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从业者对信息生产制作有把关权利与责任。互联网时代,UGC模式下把关主体的“自我性”,自己创造内容并简化把关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内容真实性有待考证。在把关方式上:传统媒体多为人工把关、方式单一;网络时代由于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智能把关应运而生,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误差。在把关对象上:传统媒体面对有限的版面或时段,必须全面把关,把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呈现给受众。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平台注重时效性的传播,一再简化把关过程。[7]网络科技进步的同时,把关人的职责在不断弱化,不少网络事件的真实性遭到网友质疑,也使得舆论反转现象在社交媒体平台呈现常态化。“二舅翻车”事件中,主流媒体迅速跟进时,把新闻时效性放在了第一位,从而简化了把关过程,对视频内容的真实性没有第一时间核实,产生了舆论反转现象。
四、社会化媒介生态下舆论反转规避策略
舆论反转事件近年来愈发频繁,并且带来了负面影响,也消解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社会化媒介生态下,如何规避舆论反转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需要政府、媒体、公众的共同参与。
(一)建立法治化舆情监测制度,规避网络暴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真实必须是事实的真实,总体的真实,本质的真实的统一。要建立法治化舆情监测制度,利用大数据监控舆情发展方向,注重舆情引导,了解民众的情感诉求,缓解公众情绪。同时积极回应公众的质疑,即时做好信息公开。
对于为了博取流量而恶意发布虚假、煽情信息,制造舆论焦虑的自媒体平台或团队施行法律制裁,从源头上遏制舆论发酵,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空间。“二舅翻车”事件舆论发酵后,有关部门应该及时监测舆情发展动态,对制造谣言,抹黑二舅家人,对二舅进行人身攻击、实施网络暴力的言行进行严格把控,关注民众的网络情绪引导,避免给当事人带来不利影响。
(二)媒体加强自律,强化责任担当
强化媒体自律,媒体从业者要遵守媒体规范,正确做好把关工作。对新闻消息来源,经过多方求证后,再进行发布,避免带来负面影响。媒体应秉承专业精神,强化责任担当,遵守客观真实原则,避免发生舆论反转。
(三)公众提高媒介素养,培养大众“意见领袖”
社会化媒介环境下,“人人都有麦克风”,作为具有网络话语权的个体,公众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与社会道德,文明发表言论,理性发表个人观点,不施行网络暴力、人身攻击等恶意行为,客观公正看待网络舆论,自觉抵制煽情及虚假信息的传播。大众媒介素养的提高,才能促进网络空间的良性运行。网络时代“意见领袖”日益成为网络舆论的主要推手,主流媒体应该积极发挥意见领袖在大众传播中的中介和过滤作用。学者胡泳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意见领袖?》中指出,“意见领袖”更像是意见“经纪人”,他们会穿越群体的界限,将信息在不同群体间进行传递。在事件过程中意见领袖承担了“解码”的功能。[8]
结语
社会化媒介生态下,舆论反转现象频发,成为网络舆论空间治理的重点之一。如何规避舆论反转现象,避免其演变为网络暴力有其重要性。规避舆论反转也是对媒体从业人员和大众媒介素养的一种新考验。“二舅翻车”事件中舆论传播机制问题,政府部门、媒体、公众共同加以反思,汲取经验教训,以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政府部门应做好舆情监测,增强其公信力;媒体发布新闻时应严格做好把关,加强责任意识;公众提高对网络舆论真实性的辨别能力,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注释:
[1]周丽娟,张烨,胡雯雯.网络舆论反转的心理效应及调控策略[J].青年记者,2017(20):11-12.
[2]关琮严.网络舆论反转机制及其治理策略探究[J].中国出版,2018(14):37-40.
[3]匡文波.论新媒体舆论的生命周期理论模型[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12-117.
[4]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87.
[5]田研.网络环境下的病毒式传播浅析——以“主要看气质”为例[J].科技传播,2016(12):94-95.
[6]王炎龙.当代年轻人为何排斥热度营销[J].人民论坛,2022(15):76-79.
[7]顾佳涛.新媒介环境下“把关人”之变——以“算法”把关为例[J].传媒论坛,2022(05):38-40+53.
[8]胡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意见领袖?[J].新闻记者,2012(09):8-13.
(作者:张明珠,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姜欣,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责编:姚少宝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