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合肥形象研究的发展、问题与建议

时间:2024-05-07

许宗瑞

【摘    要】基于中国知网2000至2021年有关文献,以上海、南京、杭州形象研究文献作为参照,对合肥形象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发现:过去二十余年里合肥形象研究整体发展较慢,在文献数量、发展势头方面均落后于上海、南京、杭州形象研究;虽然在文献指标方面表现出一定潜力,但还存在文献类型不够丰富、学科领域较为局限、文献层次较低、研究焦点有待进一步拓展等问题。对于合肥形象研究的未来发展,研究者要意识到这一研究领域大有文章可做,另外学术期刊、学术团体、政府有关部门也需给予大力支持。

【关键词】合肥;城市形象;文献计量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国际新闻媒体数据库、语料库的合肥国际形象研究”(AHSKY2021D1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对该地区内在综合实力、外显表象活力和未来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1]。城市形象概念的出现与城市化息息相关,而城市化发展是人类社会历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2]。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城市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城市扩大对外交流、吸引各方资源、促进自身发展。因为城市形象问题十分重要,二十余年前即有学者提出要关注“城市形象学”[3]这一学科建设主张,以及基于城市形象提出“城市文化资本”[4]这一概念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城市形象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这一论题已成为我国学界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根据中国知网有关数据,目前以“城市”和“形象”为主题的中文文献已达3万余篇,以“城市”和“形象”为篇名的中文文献也近1万篇。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城市形象研究总体表现出两大发展路向:一是围绕城市形象整体展开,具体包括城市形象的内涵、功能等,城市形象的定位和设计,城市形象的建构和塑造,以及城市形象的传播和提升;二是针对具体城市的城市形象研究,其中既涉及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也涵盖各省市地区的一些中小城市,呈现“处处开花”的景象。本研究属于第二类具体城市形象研究的范畴,对合肥形象研究有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希望为今后合肥形象研究及具体城市形象研究提供一些启示或借鉴。

一、文献检索

本研究的对象是中国知网收录的合肥形象研究有关文献,采用中国知网文献计量功能对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文献的起止时间为2000至2021年,共22年。2000年以前相关文献较少,因此不纳入本研究的范围。文献检索的具体设置是,在中国知网文献检索栏以“合肥”和“形象”为篇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2022年7月10日。本研究只关注中文文献,中国知网检索结果一并呈现的外文文献暂不考虑在内。另外,为直观展现合肥形象研究与上海、南京等城市形象研究之间的差距,本研究在检索过程中一并检索了上海、南京、杭州三市的形象研究文献,与合肥形象研究文献进行对比,检索设置和检索时间与合肥形象研究相同。以下为检索结果及有关讨论,试图描绘过去二十余年里合肥形象研究的发展概况,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有关建议。

二、合肥形象研究发展概况

(一)文献数量

在文献数量方面,合肥形象研究与上海、南京、杭州形象研究存在较大差距。如图1所示,2000至2021年间合肥形象研究有关文献共计63篇,年均约2.9篇,而上海、南京、杭州形象研究分别是794、286、202篇,年均约36.1、13.0、9.2篇。

(二)发展趋势

在发展趋势方面,合肥形象研究增速也比较缓慢。如图2所示,虽然上海、南京、杭州形象研究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上下起伏波动,但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都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以上海为例,2010年前后几年上海形象研究产出较多:2009年为45篇,2010年75篇,2011年64篇。在梳理这一时期的文献后发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上海形象構建成为当时学界的重要关切,研究成果大幅攀升。南京、杭州形象研究也是如此,前者由于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带动,后者因为2016年杭州G20峰会的作用。相比之下,合肥形象研究一直发展迟缓,文献增速并不明显。

(三)文献指标

与文献数量和发展趋势情况不同的是,合肥形象研究在文献指标方面表现出一定潜力。“文献指标”是中国知网文献计量的功能之一,能展示有关文献在被引、下载等方面的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目前63篇合肥形象研究文献,在篇均被引数、篇均下载数等关键指标上表现并不弱。这说明合肥形象研究得到了学界的一定关注。

(四)文献类型

在文献类型方面,合肥形象研究整体还不够丰富。中国知网对文献类型进行了诸如期刊论文、报纸、硕士论文等类型划分。如表2所示,合肥形象研究目前仅限于期刊论文、硕士论文和报纸这有限的三种类型,尚无博士论文产出,尚未在学术辑刊刊载成果,尚未登上国际国内会议等。上海、南京、杭州形象研究,虽然基本也是期刊论文、报纸、硕士论文三大类型占据主流,但博士论文和国际国内会议等均有成果产出,这些方面也是衡量研究是否受到学界重视的一个重要体现。

(五)学科领域

在学科领域方面,目前合肥形象研究较为局限,基本分布于有限的几个学科。中国知网在检索结果页面左侧导航条处会显示有关文献的学科分类,该分类虽然与国务院学位办的学科分类有所出入,但也能说明问题。表3是四市形象研究文献的中国知网学科分类情况,具体为排名靠前的五大类学科文献统计。虽然合肥形象研究排名靠前的五大类学科文献,与上海、南京、杭州形象研究文献相比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都以新闻传播等学科为主,但合肥形象研究排名靠前五大类学科文献占总量的比例高达79.4%,存在严重的“偏科”倾向,而上海、南京形象研究基本只占一半左右(分别为50.3%和49.0%),杭州形象研究则为68.3%。

(六)文献层次

在文献层次方面,合肥形象研究目前核心期刊论文数量较低。通过中国知网“期刊”检索页面可对核心期刊论文进行专门检索。如表4所示,63篇合肥形象研究文獻中核心期刊论文只有1篇,在总量中占比只有1.6%。相比之下,上海、南京、杭州形象研究文献整体层次较高,核心期刊论文占比均在10%左右。

(七)研究焦点

在研究焦点方面,合肥形象研究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中国知网检索结果页面会显示有关文献关键词的统计情况,关键词是一篇论文的焦点所在,如果某关键词在某一研究领域的文献中反复出现,则说明该词是该领域的重要关切。本研究对中国知网的关键词统计进行了进一步归类,将意义相近的词语归为一类,表5为排名前五的四市形象研究文献关键词及其文献数量。与上海、南京、杭州形象研究一样,合肥形象研究聚焦的也主要是合肥、合肥市、合肥城市形象以及城市形象这两大类关键词,但在传播、国家形象、重大活动等方面目前研究不足。以传播为例,南京、杭州形象研究此类文献数量分别是8篇和17篇;在国家形象方面,上海、杭州形象研究也分别是31篇和5篇。这些方面可能需要从事合肥形象研究的专家学者今后进一步聚焦和开拓。

三、合肥形象研究发展建议

综上所述,过去二十余年来合肥形象研究整体发展较慢,在文献数量、发展势头方面均落后于上海、南京、杭州城市形象研究。虽然在文献指标方面表现出一定潜力,但还存在文献类型不够丰富、学科领域较为局限、文献层次较低、研究焦点有待进一步拓展等问题。回顾历史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认识到不足方可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本研究希望结合上述发现从研究者以及学术期刊、学术团体、政府有关部门两大方面对合肥形象研究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对于研究者而言要意识到合肥形象研究大有文章可做。起点低、底子薄,并不代表发展前景渺茫;研究少、层次低,恰恰容易实现突破。广大研究者,特别是合肥、安徽以及全国各地关心关注合肥发展研究的专家学者,要坚定信心,加入到合肥形象研究的队伍中来。当前合肥形象研究不论是数量、质量、水平,都与合肥在全国众多城市中所处的位置并不匹配,加强合肥形象研究也是一种现实需求。此外,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上海、南京、杭州形象研究文献以及其他城市形象研究文献,尤其是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都是可以参考和参照的对象。以上海形象研究为例,目前中国知网被引次数比较靠前论文“历史上的上海形象散论”[5]完全可以启发专家学者去挖掘“历史上的合肥形象”。再以南京形象研究为例,目前中国知网被引次数比较靠前论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测量与分析——以南京为例”[6],也可启发专家学者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测量分析方法研究“合肥”或合肥某些“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一直以来这些研究或者缺失,或者十分之少。再者,从目前研究成果的呈现看,城市形象研究是一个兼容并包的领域,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专家学者都可结合自身学术背景和学术专长在其中获得发现,收获硕果。

其次,对于学术期刊、学术团体、政府有关部门而言,尤其是合肥和安徽本土的学术期刊、学术团体以及合肥市政府和安徽省政府的有关部门,需大力支持合肥形象研究的发展。学术期刊、学术团体、政府有关部门是学术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学术发展的重要舵手。对于合肥形象研究一直比较低迷的状况,学术期刊可在期刊内设置合肥形象研究专栏,学术团体可联合高校、智库等举办专门性研讨会或在有关会议中设置合肥形象研究议题,政府有关部门可在基金项目申报中设置有关课题,以鼓励、吸引更多研究者参与到合肥形象研究的思考和讨论中来。近年来,已有一些合肥形象研究成果依托各级各类基金项目在学术期刊发表,例如论文“地域文化影响下合肥城市形象的定位与传播研究”[7](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巢湖文化视角下的合肥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研究”),“地域文化视阈下合肥城市形象设计与传播”[8](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长三角城市群合肥副中心城市视觉形象的整合设计与对外传播研究”),“记忆与认同:合肥城市形象的“云音乐”建构[9](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合肥城市形象塑造及其传播研究”)等。但是这样的基金项目较少,发表在合肥和安徽本土学术期刊的论文不多,设置专栏的期刊更是十分有限。

结语

2021年发布的合肥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指出,合肥要奋力成为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的全国示范城市,和具有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为此要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品质,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名片”,做强做优合肥都市圈,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文旅产业等[10]。这些目标和规划不仅对合肥市及地方各部门提出了任务要求,也为从事和关心包括合肥形象研究在内的合肥发展研究的专家学者,指明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需要思考和研究的方向。紧跟时代步伐,立足本土实践,借鉴他人经验,合肥形象研究未来必定可期。

注释:

[1]郭旭,陈光,杨小薇.构塑21世纪城市形象的灵魂[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04).

[2]叶晓滨.大众传媒与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0.

[3]王续琨,陈喜波.城市形象与城市形象学[J].城市问题,2001(06).

[4]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从经营城市、行销城市到“城市文化资本”运作[J].南京社会科学,2002(12).

[5]熊月之.历史上的上海形象散论[J].史林,1996(03).

[6]黄震方,李想,高宇轩.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测量与分析——以南京为例[J].南开管理评论,2002(03).

[7]盛夏,潘倩.地域文化影响下合肥城市形象的定位与传播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7(03).

[8]王冬梅,吴道义.地域文化视阈下合肥城市形象设计与传播[J].艺术研究,2018(03).

[9]张冰清.记忆与认同:合肥城市形象的“云音乐”建构[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1(04).

[10]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 (2021-07-06)[2022-07-01].https://www.ah.gov.cn/public/1681/554074301.html.

(作者: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