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融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时间:2024-05-07

周冰冰

【摘    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使用,基于移动端的视频内容聚集了大量的注意力,“新闻+短视频”的传播模式成为新闻媒体在移动端进行内容生产的着力点。如今的大数据技术为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赋能,尤其是新闻评论,不断与技术融合,呈现影像化、视听化、便捷化的特点,开辟了新闻评论的新形式,但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与挑战,需要从内容、用户和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本文以深圳《晶报》观点类短视频“晶报说”为例,探究传统媒体短视频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融媒体;短视频;新闻评论;“晶报说”

一、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特点

如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平台的出现无不重塑着新闻业态,这也为新闻评论的表达与传播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人,使用率90.5%,预计到2022年末,使用率将上升为92.4%。这一数据显示了我国短视频发展的巨大潜力。

(一)评论产品影像化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闻评论是以时事新闻或者周期性事件为基础,根据事实的逻辑作出价值判断,表达评论员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新闻体裁,具有很强的严肃性,尤其是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的新闻评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众对于评论的接受程度,影响了新闻评论的传播效果。正是由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革新与媒介更迭,受众从以往的阅读纸质版新闻中走了出来,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与体验,影像化观看与阅读渐渐成为受众的主要选择。媒体融合发展对于传统新闻评论的转型与发展影响深远,原来只需要编辑图文新闻评论的记者编辑逐渐转向了视频编辑,在加强图文编辑能力的同时还需树立影视化审美,以优化新闻视频生产。新闻评论产品也逐渐从纯文字慢慢发展为与技术相结合的影像化传播,贴合了受众的需求,使得传统新闻评论产品实现转型发展。

(二)评论观点视听化

不同于以往文字类新闻评论通过文字描述新闻事件,发表观点与看法,融媒体时代下,音频、视频、动画、VR、AR等新技术不断被引入新闻产品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中,新闻评论在此基础上有了更多的依存空间,改变了以往刻板严肃的形象,实现了新闻评论的多元化呈现,使受众的视觉和听觉同时得到了享受,这样既能让受众直观感受到画面与声音带来的信息,也能从中获取评论表达的观点。赞同或是批评的观点都辅以声画展示,减少了受众对评论观点的“文字解码”的环节,文化水平高低不再影响受众对于新闻观点的获取。深圳《晶报》倾力打造的观点类短视频产品“晶报说”就是借助新技术与新平台创新评论方式,使评论观点可视化的一个典型。

(三)评论互动便捷化

传统的新闻评论使用的是“媒体发布—受众观看”的单向传播模式,缺乏双向交流的互动性。技术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媒体生存的环境,受众渐渐成为信息的采集者、制作者、传播者,这使得媒体与受众的角色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融媒体时代下,传播渠道多元化以及信息获取快捷化使得新闻评论与受众的双向交互变得更加便捷,媒体可以与受众进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打造受众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受众参与,从而提高传播效率。

二、短视频新闻评论“晶报说”的发展策略

(一)“晶报说”的发展概况

“晶报说”于2019年5月28日正式开播,依托《晶报》强大的政务融媒体服务矩阵,是深圳晶报传媒全力打造的观点类融媒体产品,旨在分析事件的价值,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去呈现观点的力量。从该栏目的策划阶段开始,晶报党委、编委会就要求“晶报说”栏目对社会上的各类信息进行精准分析和权威解读,通过短视频传播,争取在更大范围占领舆论高地。截至2022年5月28日,“晶报说”已经开播三年,共计播出了470期。其立足于深圳,聚焦社会热点与普通生活,既有主旋律类评论《市委书记暗访式调研,动真格才能发现真问题》,也有生活化的评论《为什么要让中小学生学煮饭?》等等。“晶报说”自上线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大大延伸了纸媒的影响力,在融媒体道路上越走越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晶报说”获评“2019—2020中国传媒经营价值百强榜”新媒体四十强以及入选2021全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这带动了晶报社的转型,引领纸媒从“寒冬”走向“暖春”,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一个代表。

(二)“晶报说”脱颖而出的运营策略

在短视频勃兴的大趋势下,各媒体纷纷布局移动终端短视频平台,而《晶报》倾力打造的产品“晶报说”能够在众多传统媒体转型的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业界的一个标杆,离不开其内容、渠道、经营等方面的策略。

1.专业把关,构筑内容地基

无论媒介环境如何变化,优质的内容始终是媒体制胜的一张王牌。由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传播不再单纯由媒体来进行,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都有“麦克风”,这也造成了信息混杂,虚假新闻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专业新闻媒体依然拥有着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对于传统纸媒来说,新闻内容的质量更是重中之重。一篇优秀的新闻评论,除了考验作者的新闻敏感,还考验他们的写作能力,即如何思考,如何看待世界,想向受众传递什么。新闻评论的价值就是让读者透过评论看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态度。而“晶报说”正是依托《晶报》的独特优势,在专业采编团队的协作下,在内容方面立足深圳,垂直深耕,做到以“内容为王”。比如《从南山政府工作报告谈起——城区经济韧性从何而来?》这期视频中,从深圳南山区的政府工作报告谈起,在讲述南山区取得的成就时,使用了“南山的韧性,可以从历史中爬梳找寻”“南山的韧性,体现在对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体认与坚守”“南山的韧性,体现在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与信念”“南山的韧性,还体现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这四个明确的论点进行论述,再配以着正装的主持人和南山区的相关成就的展示画面,既体现了观点的力量,也与视频音频充分结合,带给受众视听享受。同时,“晶报说”在发展过程中也注重对新闻产品内容进行优化,在严肃类事件评论中采用横屏制作,在民生类、生活类事件评论中则采用竖屏播报,不同的制作形式让更多用户喜闻乐见,从而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除此之外,“晶报说”的产品多次被深圳发布、深圳水务、深圳交警等众多权威政务服务大号转发,形成了内容生产和分发的互动传播,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既实现了社会效益,也实现了经济效益。

2.多平台传播,搭建渠道桥梁

“晶报说”虽然借助《晶报》保证了自身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在主流媒体舆论场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但是由于没有现成的设备、技术和人才,所以只能从零开始,从内部挖潜,转变思维,借力互联网传播渠道。如今,微博、微信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其信息覆盖面广,搭配一键分享的按钮使得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二次传播演变成裂变式传播,其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通过报纸、电视等渠道分发所无法比拟的。“晶报说”正是利用了这一优势,依托《晶报》这一媒体,在晶报APP、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进行分发。截至2022年5月30日,“晶报说”话题在新浪微博上的阅读次数达7478.4万,视频播放量达323万,讨论次数达3708次,显示出了其巨大的传播潜力。

3.媒企合作,打造品牌高地

在推进新闻评论视频化的进程中,“晶报说”从产品的定位、调性,到人员、场地、设备等,一切都从零开始摸索,在发展中依托《晶报》强大的政务融媒体服务矩阵,打造观点类短视频品牌。在运行上,“晶报说”与阿里、伊利等名企进行合作,在创办的第一年,营收即达到数十万元。三年来,营收快速增长,每年单一营收达几百万,已经发展成为观点短视频领域的品牌产品。在品牌塑造上,“晶报说”视频由评论员彭健主持,视频包装风格一致,以蓝色为主色调,视频开头弹出经过设计的“晶报说”LOGO,该标志除了在视频开头弹出展示,还会一直保留在视频的左上角,颇具传统电视媒体特色。视频分为横屏和竖屏两种制作模式,时政类主题的视频采用横屏模式,时长在4分钟左右,评论员以站立姿势进行评论播报;社会类主题的视频采用竖屏模式,时长在1分钟左右,评论员坐着进行评论播报,这样的形式使得用户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加深对“晶报说”的品牌认知度。

(三)“晶报说”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1.与受众互动不足

由于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媒体不再是进行信息交流与传播的唯一途径,媒体融合发展表明,信息传播不仅仅是媒体的工作,还需要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使受众能够参与传播,让融媒体产品成为主流,与受众的融合互动也成常态。更为重要的是,传统媒體需要意识到,与受众的互动是媒体重新积累用户的一个过程,而用户意识反过来主导了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受众与媒体进行评论互动有助于媒体更好地理解社交化传播,从而调整改进社交平台的内容制作。在这点上,“晶报说”做得还不够,其在传播过程中与受众缺乏互动,用户黏性不足,导致一些视频播放量超百万,另一些视频播放量寥寥,没有形成固定的粉丝用户群,影响了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2.形式缺乏创新性

5G技术的使用打下了短视频传播的带宽基础,革新了短视频行业的内容生产逻辑,使得短视频形式成为媒体发展的新出路,也成为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常被衡量的一项关键要素,这不仅给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还有效拓展了其生存空间。面对短视频大潮的冲击,“晶报说”还缺乏一些创新性。其中不少视频画面制作不够精良,只是简单采用图片跳转加文字的表达形式,画面内容不够丰富,关联度不够高,这样的短视频不足以吸引受众目光,也难以让受众感兴趣。

三、短视频新闻评论的发展路径

(一)公共性思维:植根适宜土壤,“内容为王”

无论媒介环境如何变化,“内容为王”始终是新闻行业的一张王牌,尤其是以呈现观点为目的的新闻评论,更需要在真实事实的基础上发声。在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短视频新闻评论发展还不成熟,一些媒体还存在专业水准不高,队伍参差不齐,“不敢说真话”等问题。在此情况下,传统媒体在创作观点类短视频时,不能够只将报纸内容视频化后放到线上传播,而是应该摒弃“新瓶装旧酒”的方式生产短视频,要打造有思想、有观点的新闻作品,可以尝试增加H5动画、VR、AR、人工传感器等交互性和沉浸性较强的技术来丰富短视频新闻评论的呈现方式。

(二)用户思维:实现交互传播,“体验为王”

技术赋权的时代,受众的地位越来越高,他们逐渐从信息的接受者变为拥有话语权的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这就要求媒体改变单向传播的思维,转向交互式传播。其中一种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评论与受众进行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受众身兼传受者两种身份,能够极大地调动受众的积极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注意力成为媒体争夺的重点,媒体可以通过移动端搭建新平台,以“两微一端”为标配,辅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积极与受众进行交流互动,从用户思维出发来争夺受众群体。通过受众对新闻事件观点的表达聚合民意,能够形成良性的循环互动,擦出新闻评论观点交流的火花。

(三)创新思维:充分利用资源,“创新为王”

大数据技术奠定了互联网带宽基础,为视频的实时传输创造了条件。各类媒体要主动融入互联网大潮,学会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新闻素材采集,充分利用海量的UGC资源,时刻关注网络舆情的动向,为新闻评论作品积累素材。其次,媒体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手段,选择社会热点以及受众关注的事件,确保选题聚焦点与受众关注点的关联, 从而提升话题设置的科学性和舆论引导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媒体可以与新媒体平台相互借力发展,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分发优势,扩大短视频类新闻评论的影响力,这既能够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又可减轻平台运营的压力。

结语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动着媒体融合发展,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利用短视频进行转型,其中存在着极大的发展机遇。“新闻评论+短视频”传播降低了用户获取新闻信息的时间和资费成本,也促使短视频行业不断革新。同时,移动短视频新闻评论传播与发展也必然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内容质量、社交互动、创新意识等方面也急需加强。面对短视频新闻评论产品现存的普遍问题,各家新闻机构都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理念和特点,不断总结经验,在融合转型的道路上大胆地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1]中商产业研究院.2022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EB/OL].(2022-04-25).https://www.askci.com/news/chanye/20220425/163859

1836240_2.shtml.

[2]李景伟.分析新媒体技术与受众互动传播模式的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8(20):182-183.

[3]赖晗,吴冬梅.传统媒体与受众互动的新趋势[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6):52-54+71.

[4]于琳,王勇生.融媒体时代下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以央视《中国舆论场》为例[J].新闻传播,2018(23):41-42.

[5]彭健,朱玉林.纸媒“新闻评论+短视频”的生产、运营与经营——以深圳晶报观点类短视频“晶报说”为例[J].青年记者,2022(01):40-41.

[6]古丽巴合夏·马德.传统纸质新闻向短视频新闻转型路径探究[J].文化产业,2022(13):7-9.

(作者: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