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方党报时政新闻影响力的提升路径

时间:2024-05-07

魏薇

【摘    要】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急剧改变,越来越多的新闻以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共融”的方式向公众传播。时政报道是地方党报的“立身之本”,在报道上不容有失,这也使时政新闻报道存在生硬、套路化、不接地气等问题,导致时政新闻报道创新难。本文分析了地方党报时政新闻报道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其原因,并从以优质内容赢得竞争优势、利用“网红”记者创新内容、以多形式呈现新闻语态、以用户思维营造传播环境、采用故事化的叙事形式、提升采编人员素养等方面,提出地方党报时政新闻影响力的提升路径,借以增强地方党报的新闻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

【关键词】地方党报;时政新闻;影响力;提升路径

时政新闻报道,是群众了解当地党政信息、重大决策的主要途径,在党报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占据了报纸的较多篇幅,也是党报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媒体传播环境的变革,媒体融合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做好时政新闻报道,提升时政新闻的影响力,地方党报才能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一、融媒体时代地方党报时政新闻报道现状

(一)报道领域不断扩充,正面宣传持续加强

党报党刊是社会舆论阵地的排头兵。但与国家级媒体不同,地方党报覆盖面不广、知名度较低,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

近些年来,地方党报时政新闻的报道领域持续扩大,除了领导活动,还有会议报道、党委政府重点工作,政策性新闻等,以传递当地重大决策、重大部署和重要信息为主,但关于表达公众意见、行使权利内容的报道较少。由于上述内容往往工作味偏重,加上时政报道严谨、规范的要求,导致在实际采写中,出现照搬照抄文件或领导讲话的情况,时政新闻报道成了“政府工作记事本”,内容僵化,难免给人板着面孔说话的感觉。而且这些新闻报道多以正面宣传为主,监督类报道力度不大,使得地方党报时政报道内容相对较为单一。

(二)深度报道高屋建瓴,主题报道稍顯单薄

地方党报时政新闻中的新闻背景分析、新闻专题以及专栏都具有一定的深度,但在不少关键信息上不求甚解、一笔带过,报道模式还需优化。

同时,一些“规定动作”的主题报道,由于主题先行,极易陷入宏大叙事的窠臼,通篇都是宏观层面的成果展示,在报道里只见森林不见树木[1],根基缺失。

(三)报道模式程式化,内容缺乏可读性

地方党报时政新闻报道要坚持“内容为王”,不能老套地采用“会议程序+领导人名单+领导讲话”的惯常会议报道模式,或者“领导走一路说一路”类的活动报道模式,成了现代版本的“新八股”。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传播途径的增加,地方党报的融合发展在不断推进,但其固化的语言和报道方式,难以适应数字化传播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也影响了党报的可读性。

二、地方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缺乏受众意识

受众是传播的起点和归宿。任何媒体要生存发展,都必须留住受众。尤其是在融媒体环境下,各媒体精准定位受众群体,地方党报虽然在新闻权威性上一直有优势,但部分采编人员缺乏受众意识,忽视新闻价值原则,导致受众流失。实际上,在国家与地方每年召开的会议中,有很多极具价值的新闻线索和素材,可挖掘会议中与受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分析背后的原因和结果,如为什么要采用某种措施?等等,只有找到受众关注的点,新闻才能真正体现出价值。[2]

(二)采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长期以来,一些采编人员忽视了时政新闻的亮点,而是在活动、会议现场要材料、找文件,甚至将领导发言稿原封不动地使用。采编人员应不断提升素质,发挥工作主动性,采访前做足策划与准备,挖掘有亮点的新闻素材,写出有吸引力的时政新闻报道。

三、地方党报时政新闻影响力的提升路径

(一)以优质内容赢得竞争优势

能不能留住受众,关键在于内容。地方党报要提升时政新闻的影响力,不能忽视内容优势。

针对重大主题报道,要为受众讲好故事。对于地方党报而言,报道重大主题新闻是其职责使命,对于此类内容,要确保出彩出新,这对采编人员的策划能力、报道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3]需寻找正确的切入点,用创新的形式、新型的报道风格、趣味化的传播方式让重大新闻报道有温度、有品质,综合应用线上线下的融合报道方式让更多受众知晓。如,在2021年疫情防控期间,《太原日报》发布通讯《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太原市19小时排除老军营小区疫情风险纪实》,记者挖掘采写社区干部、居民、便利店小哥、派出所民警、医护人员等抗疫人物群像,以普通参与者的视角,报道了太原市应对突发疫情的快速处置能力。报道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图文结合,通过融媒体平台推送,获得了受众的认可。

针对会议报道,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干货”。各级政府部门的会议是民生报道的富矿,党报报道此类内容具有先天优势,但如果会议报道只是平铺直叙,难免枯燥乏味。因此党报要创新会议报道模式,从受众需求出发,精心打磨,让报道更吸引受众。2022年9月12日,《太原日报》发布了《让太原的古树名木“活起来” 我市规划六类生态文化旅游体验线路》,就是记者从相关报告中挖掘出的“金疙瘩”,这篇报道不论是内容还是标题,都从受众需求出发,巧妙设计,直接摆出干货,吸引受众注意。

领导活动报道,要朴实亲民。时政新闻内容刻板、形式单一,一直是地方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备受诟病的地方。领导活动报道要科学合理地调整角度,寻找有亮点的新闻素材,用接地气的语言,让受众产生共情。

(二)利用“网红”记者创新内容

地方党报的时政新闻报道,可借鉴《南方日报》的报道形式,设置“网红”记者。“网红”记者与中央厨房类报道形式不同,每位记者拥有独立工作室,实施竞争制度,大幅扩展了时政新闻内容的生产边界,记者可以自行选择主题,以全新形式让时政新闻报道变得更加灵活耐看。“网红”记者可报道不同领域,术业有专攻,以报网融合的方式采写、编辑;立足受众需求,适应新媒体语境,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为地方党报提供更多的注意力资源。具体报道上,不仅要通过声音、文字来发声,还可灵活应用H5、视频等多种形式。以《南方周末》推出的脱口秀《武松来了》为例,该作品利用脱口秀形式解读落马官员的心路历程,在网络上引起关注。这种报道形式让受众耳目一新,也拓展了时政新闻报道的生存空间。这类“网红”记者,在主流报道中汇聚出新的声音,让时政新闻报道在面临其他平台冲击时,依然可以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也有助于地方党报时政新闻打响品牌,提高影响力,扩大主流舆论的“朋友圈”。

(三)多形式呈现新闻语态

新闻语态是新闻报道的话语方式,即采用什么语气、态度和形式来报道。[4]新闻语态决定传播效果,也决定着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效果。因此,要在报道的文本、画面、声效语态方面有所创新。

1.创新文本语态

文本源自于英文中“text”一词,是指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也指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采编人员编辑文本,其本质就是为受众传递新闻事实的过程。[5]地方党报需主动顺应融媒体时代发展,在新闻语态上积极创新,用金句频出、妙语连珠的文本语态吸引受众关注。

2.丰富画面语态

融媒体时代,不少地方党报开设了短视频账号,如何丰富画面语态也是时政新闻报道需要关注的问题。比之文字,画面更加直观,吸引力、震撼力、感染力和冲击力也更强。在制作视频内容时,需跳出传统的框架,给受众视觉上的全新体验,这对于时政新闻传播效果的优化具有积极价值。

3.优化声效语态

声效为时政新闻的传播注入了灵魂,在时间不长的时政短视频新闻中,合理利用声效语态,能很好地传递感情、突出主题。在视频内容制作上,可根据时政新闻主题精心选择背景音乐,用恰当的声效语态满足受众的喜好。

(四)以用户思维营造传播环境

地方党报的时政新闻报道在选题环节就应当准确定位,转换视角,坚持“格调向上、眼睛向下”,树立用户思维,站在用户角度提炼素材,把重大政策与民生关切有机结合,打造群众爱看的时政新闻。另外,长期以来,时政新闻传播一直沿用单向的传播模式,欠缺互动性,这在纸质报道中尤为明显。融媒时代,应以用户思维来营造传播环境,完善互动机制,提升时政新闻报道的互动性。在传递主流声音、主流思想的基础上,让优质的时政新闻报道传播更广。

(五)采用故事化的叙事形式

地方党报的故事化叙事,就是在时政主题中增加鲜活的事例和人物故事,让时政新闻报道既可传递国家政策,又能吸引受众关注。故事化的叙事形式不会让受众因为时政新闻的单调而放弃阅读,能让受众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了解时政动态,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6]。在时政新闻报道中,人物的塑造必不可少,有了人物故事,新闻报道的叙事更具张力。以《人民日报》的《三位基层干部的“民情速写”》为例,报道的主人公是三名基层干部,讲述了他们为国奉献、为民解忧的故事。写作时注重从细节中挖掘人物故事,如他们下乡征集群众意见、推广先进技术、为农民提供现场指导,在这些感人故事中,人物具有了闪光点。再如,在《人民日报》的《县委书记的门,好进》一文中,作者讲述了自己遇到县委书记的所见所闻,使用故事化的写作方式描述了桂阳县工作人员为群众办实事的事迹,报道角度新、不落俗套,赢得了受众的认可。

此外,也可直接报道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并与人物背景相联系,以此来凸显主题。《太原日报》的报道《小小“议事厅” 倾听最后一公里“民声”》,讲述太原市多个社区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中,开辟“群众说事、及时办事、民主议事”的“议事厅”平台,倾听民意,为民服务的故事,报道夹叙夹议,让受众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政策主张。

(六)提升采编人员素养

采编人员要深入“走基层、改文风、转作风”,提升地方党报时政新闻的可读性,吸引更多本地受众。时政新闻报道要新颖,利用具有吸引力的标题调动受众阅读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地方党报要迎合融媒体时代受众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多使用短句,用简洁亮眼的方式呈现新闻要点,灵活应用多种表现手法。采编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加强学习,让时政新闻报道能够“活起来”[7],不断提升时政新闻的影响力。

注释:

[1]谢婷.地方党报时政新闻如何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J].传媒论坛,2020(22):81+83.

[2]刘光平,李严.地方党报新媒体平台如何提升时政报道传播力——以掌上春城新闻客户端为例[J].传媒,2020(04):39-41.

[3]余勤,翁浩浩. 时政新闻如何做成党报“招牌菜”?——《浙江日报》“政治纵深”周刊的若干尝试[J].中国记者,2014(10):80-81.

[4]张诗婷.社交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语态的新发展[J].青年记者,2018(32):68-69.

[5]王奇.党报时政类公众号的融媒新样本 ——以《浙江日报》“政已阅”为例[J].传媒,2020(21):69-71.

[6]石朕. 赋予地市报时政新闻以生动的“颜值”[J].中国记者,2016(06):126.

[7]駱正林.大数据时代地市党报的新闻之道——以《无锡日报》的新闻报道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5(05):56-62.

(作者单位:太原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