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杨胜
网络评论是网络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是引导社会舆论最直接、最有力的形式。网络评论的发展,表现了大众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不仅为普通公众提供了表达和参与的途径,也为政府部门打开了了解民意的窗口。好的评论,不仅能挖掘新闻事件的内涵,还能引导网民对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讨论,强化舆论监督和引导功能。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党报网站也早已成为开展网上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力军和探索媒体深度融合的排头兵。当下,全国各级党报网站都在积极探索,投入更多的资源加强网络评论工作。主流媒体的重要评论传递的是党和政府的声音,阐释的是重大理论方针政策,能够起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斗志的作用。
作为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官方网站,安徽新闻网对网络评论工作十分重视。安徽新闻网依托安徽日报、安徽新闻网及各系列报刊评论员、编辑记者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资深作者组建了一支原创评论员队伍,精心组织开展网上评论。网站的网评作品和组织工作受到上级部门的多次表扬,在舆论引导和凝聚网上正能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徽新闻网系列评论栏目以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官网安徽新闻网为平台,依托安徽日报、安徽新闻网及系列报刊评论员等组建的原创评论员队伍,精心组织开展网上评论,建立“特约评论员”工作机制,团结网上评论队伍,凝聚网上正能量,不断强化栏目品牌建设,目前相关栏目已形成各自特色。
该栏目定位为在重大宣传节点(如全国两会、省两会、建党、建军纪念日、重大事件、活动等),进行选题策划,形成评论品牌产品。作为省委网信办指导下的重点评论栏目,“宛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组织评论员就重大宣传主题和热点进行解读式、跟进式评论,文章深受网友好评。2020 年,这一栏目全年发稿超过120 篇,部分文章被中央网信办推荐全网转载。
该栏目定位为重要宣传节点、省内外时政大事、舆论热点、民生话题等,积极宣传社会正能量,针砭时弊,打造安徽主要网评舆论场及其产品。“徽评”栏目作为安徽新闻网的常设栏目,全年保持每日更新。这一栏目的评论“切口”相对更小、更具体,发声更快,每年的发稿量也最大,平均在1000篇左右。
该栏目定位为省内外民生社会热点,文字精炼,短小精悍,文图结合,特色鲜明。“江淮微评”栏目作为安徽新闻网的常设栏目,紧紧围绕社会热点、焦点新闻等组织评论文章,弘扬正能量,针砭时弊,言语简洁,语言风格犀利,直入人心。这一栏目年平均发稿100余篇。
网站上有了评论栏目,评论员队伍建设也就有了“根据地”。从党报网站和评论栏目的定位出发,安徽新闻网着重从两个标准来选拔和组建评论员队伍。一是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能较好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具有较高的网络信息素养,了解网络传播特点和规律,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善于学习并有效利用网络阵地开展评论与引导工作。
截至目前,安徽新闻网已组建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网络评论员队伍。这些评论员有的来自集团各媒体单位,有的来自高校,更多的则来自其他社会各界,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出于对评论工作的热爱和对时事的高度关心,他们潜心于网站的各个栏目,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传统新闻价值理论认为,接近性是判断新闻价值的重要标准,其中包括地理上、心理上、利益上等几个方面,接近的因素越强,受众的关注度和接受意愿就越大。长期以来,这是指导我们进行新闻选题取舍的重要标准,如今,接近性也是网络评论选题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新闻评论的本土化,也正是对接近性的追求。不能贴近,缺乏生活感、现实感,就谈不上引导力。作为地方性的省级党报网站,安徽新闻网在选择全国性热点新闻题材或公共事件作为评论选题的同时,在日常评论工作中更加注重选题的“本土化”,主动贴近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热点。
自2019年评论栏目上线以来,安徽新闻网按照省委宣传部、省网信办及安徽日报报业集团部署,积极开展网上评论正面宣传引导工作,紧紧围绕***总书记考察安徽、全省疫情防控、建党百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践行“三严三实”、防汛抗洪、平安安徽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主题和热点,围绕重点建言,紧扣热点发声,全方位、多角度地引领舆论,发出安徽好声音。
2020年8月18日至21日,***总书记先后来到阜阳、马鞍山、合肥等地,深入防汛救灾一线、农村、企业、革命纪念馆等,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防汛救灾一线人员,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强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安徽新闻网组织骨干评论员认真学习相关新闻报道,迅速推出《读懂总书记的“深情牵挂”》《沐浴“习习”春风交出“皖美”答卷》等数篇高质量评论稿件,展现江淮儿女不负重托、凝心聚力,继往开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所取得的新进展,受到网友好评。其中,《沐浴“习习”春风交出“皖美”答卷》一文还获得2020 年度安徽新闻奖(评论类)一等奖。
自疫情发生以来,所有涉及抗疫的举措和新闻报道都是广大网民关注的焦点。安徽新闻网紧紧围绕全省疫情防控大局,陆续不间断地推出了一批重磅评论文章,如《面对疫情,党员干部彰显责任与担当》《把疫情变教材,上好五堂教育课》等阅读量都迅速破万,很好地宣传了我省防疫努力及成果,纾解了部分公众焦灼、恐慌的情绪,取得了积极效果。此外,在全省各级各部门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坚决守住“保”的底线、筑牢“稳”的基础、保持“进”的态势,决战脱贫攻坚的背景下,安徽新闻网紧紧围绕大局工作,在“宛言”“徽评”等栏目推出了《稳企业保就业全力保障“最大民生”》《紧紧抓住“保市场主体”这个关键》《抓好兜底保障守牢民生底线》《奋力跑好“双胜利”接力赛》《以非常之举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等优秀原创评论文章。
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一周年之际,安徽等“四地联考”交出一份亮眼的融合发展优异答卷。安徽新闻网又推出了《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安徽答卷”》《潮涌长三角江淮舞新姿》《借力“朋友圈”推进“六保”安徽大有可为》《为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贡献安徽力量》《高标准打赢长三角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一批优质稿件,为安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舆论支撑。
党报网站的性质决定了关注社会热点,回应民生关切,理应成为其重要的评论议题。重要议题的设置,既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也要反映群众声音;既要“吃透”上情,又要多下基层“接地气”,进行细致策划,做到不盲目、不跟风。除了对突发事件、热点新闻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观点外,对于可预见性的重大部署、中心工作、重要会议等,要坚持提前策划,以保证评论质量和发稿节奏。这也是党报网站自觉引导舆论的一个重要路径和优势所在。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安徽新闻网“宛言”“徽评”栏目策划了“永远跟党走”“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系列评论,推出了一批如《宛言:从党史教育中汲取继往开来强大动力》《徽评:百年大党恰“少年”激扬奋进新征程》《徽评:以实事解民忧以实效聚民心》等优秀作品。
2022年6月,在党的二十大将召开之际,安徽新闻网经过精心准备,在省委网信办和省委党史研究院的指导和支持下,重磅推出“安徽红色精神”系列评论。在党领导江淮儿女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中,江淮大地在不同历史时期,孕育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这其中包括渡江精神、淠史杭精神、大别山精神、王家坝精神、九八抗洪精神、黄山松精神、大包干精神、小推车精神、淮海决战精神、铁军精神、新四军精神、沈浩精神等等。
这些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年代形成的“红色精神”是安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系统总结和分析这些红色精神的形成过程和在新时代的精神内涵,安徽新闻网组织骨干评论员,对包括渡江精神、淠史杭精神、大别山精神、王家坝精神、新四军精神等15 个“安徽红色精神”进行集中剖析和评论,并在安徽新闻网开设“安徽红色精神”专题,以文字评论、手绘、漫画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展现江淮儿女在革命建设年代的奋斗故事、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这组评论推出的首篇《让渡江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熠熠生辉》,受到中央网信办的高度重视,并被选中进行全网推送。《弘扬大别山精神奏响新征程奋斗乐章》《复兴路上需要更多“小推车”坚定不移跟党走》《为人民谋福祉,再险“江河”也要逾越》《从“渡江”到“治江”,精神一脉相承》等也被省委网信办或中央网信办选中,在全国或全省范围内推送。
互联网时代,网络赋予了评论更多的形式,除了传统的评论文章,网络音频、网络视频、漫评、H5等各种形式纷纷出现,令人耳目一新。在此趋势下,党报网站评论应努力改变,以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引导方式的重大变化
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因受版面、时长等限制,传统媒体的评论一是量比较少,二是速度比较慢,总是比新闻要慢半拍,评论往往是“事后评论”。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评论已经开始与新闻“同步”。“无评论,不新闻”,在网络时代,各类突发事件、热点新闻发生的同时,各类跟评、自媒体评论便扑面而来,看评论也已成为网络时代网民的阅读“硬需求”。在一些大的热点事件和重大舆情面前,党报网站不能“缺位”,我们的评论一定要及时准确地抢占舆论引导第一落点,第一时间发布权威观点,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掌握主动,最大程度挤压谣言传播空间,真正占领舆论制高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重塑党报集团作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评论员既需要很高的理论水平,也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多评论工作需要有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发声才能保证新闻评论的撰写质量。所以党报网站要特别重视从社会各界吸纳评论人才,并注重与评论员之间互动沟通,定期交流,组织业务培训和学习等,构建一支覆盖各行各业的呈“梯形”的特约评论员队伍。比如,其中应该有一定比例的作者来自基层,他们可能文字和理论水平不是最好的,但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和了解群众的呼声;还有一定比例的作者应该来自专业的评论作者,比如各单位的宣传干部、媒体的编辑记者等,这些人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表达,专业水平高,敏感性强,应该是网络评论写作的中坚力量;还有一定比例的作者应该来自专家学者或政府官员,他们的政策水平高、观点具有权威性。
立体多元的作者构成和稿件来源,可保证评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民生各方面全面涉及和立体发声。
网站评论要做到发声快、发声准,有影响力,不能仅仅依靠评论员的直觉和感觉,还需要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可以与舆情研究部门合作,提前把握舆情,更好地设置议程,积极有效引导舆论。
网络用户中的年轻人占比较大,要写出让年轻人能够接受的东西,不如直接让“80 后”“90后”来写,这样,才会更吸引人、更有传播力影响力。因此,网络评论人才的年轻化,表现手段的多样化是各家主流网站必须特别重视的问题。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主流网站与高校联手,建立“高校网络评论人才培养基地”,媒体和高校共建,培养新生力量,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