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慢直播的融合创新启示及发展趋势——以央视频的慢直播栏目为例

时间:2024-05-07

○葛 莺

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需探寻新思路以促进自身转型发展,而慢直播作为一种新的直播形式,它的出现给媒体融合创新提供了新启示,为我国的媒体生态带来了新活力。本文从形式创新、内容创新和渠道创新三个方面,分析央视频近三年来推出的部分慢直播栏目,剖析慢直播对媒体融合创新的启示,并进一步分析慢直播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推动慢直播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媒体环境。

一、慢直播的起源与发展

慢直播起源于国外,一部名为《沉睡》的慢电影被视为慢直播的雏形,挪威广播公司先后制作的电视节目《卑尔根铁路:分分秒秒》和《国家柴火之夜》,提升了慢直播的影响力度。从慢直播的呈现形式来看,“慢直播没有音乐,没有解说词,仅仅只是通过摄像头将现场画面实时播出。”[1]

随着社会交流的深入以及技术水平的进步,慢直播逐渐走进国人视野。慢直播在我国最早开端于2013 年央视网全力打造的iPanda 熊猫频道,通过固定镜头对大熊猫的生活进行长时间不间断直播,让大众能够在线上近距离观察大熊猫,颇受国人和海外用户喜爱。此后,慢直播开始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2017 年,中国青年报社与北京新媒体集团联合推出了一场长达100 小时的“中欧班列慢直播”,通过放置在驾驶室的摄像头来直播火车沿途的风景,与众不同的拍摄视角使大众获得了独特的体验,而一年后的博鳌论坛慢直播,展现了会场风采,[2]为提高论坛知名度做出了贡献。

疫情来临后,武汉市政府决定效仿非典时期的小汤山医院,建造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应对疫情。央视频联合中国电信在2020年1月27日推出《疫情24小时》栏目,对医院建设的施工现场进行全程慢直播,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获得强烈反响,特殊的直播形式对于稳定大众情绪以及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后,央视频又连续推出了各种类型的慢直播栏目。比如2021 年推出的《三星堆大发掘》,通过慢直播向大众呈现三星堆的考古挖掘现场,让大众通过镜头近距离观看文物的出土过程。2022年11月对第十四届中国航展进行慢直播,通过不同机位呈现现场情况,对“航展航天馆”“航展停机坪”“航展展厅内景”“一号展厅全景”等进行全方位、不间断慢直播,让大众在线上就能观看。

二、慢直播的内容特征

(一)技术赋权为慢直播提供基础

技术是慢直播发展的前提,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为慢直播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让受众以最直接的形式观察现场情况。央视频最初在开设火神山、雷神山慢直播期间,“充分利用5G+光纤双千兆网络高速度、低功耗、低时延的特点,提高了传播效率。”[3]比如,高速度的特点使得下载速度加快;低时延的特点能够有效降低慢直播的传播延迟;泛在网的特点扩大了慢直播的直播范围、地点、时间等;低功耗的特点可以保证设备长时间不更换电池,有益于开展大规模长时间的慢直播。

传感器技术使得监控摄像头能够将画面实时分享到大众的手机端、PC 端,为大众随时随地观看直播提供了便利。在2021年央视频推出的《珠峰十二时辰》系列慢直播中,让大众全方位、无死角观看珠穆朗玛峰变成了现实。

(二)陪伴式直播缓解受众压力

疫情的来临打破了大众原本的生活节奏,多地面临线上上课、线上办公的情况,焦虑紧张的情绪充斥在大众的生活中。各大主流媒体积极报道疫情一线的最新消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大众了解疫情最新情况,但是大众的紧张焦虑情绪不能因此而彻底消解。

央视频推出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慢直播与主流媒体日常发布的视频有着区别,它没有任何剪辑和人员解说,只是每天连续24 小时不间断直播。“直播间为陪伴式社交的展开提供了平台资源,在时空统一的背景之下增强了临场感。”[4]在慢直播所对应的实时评论中,多是一些“加油”“坚持”等正能量词汇,具有激励人奋发向上的作用,营造出了良好的氛围感,给大众以陪伴。

(三)纪实式直播承担见证意义

由于慢直播自身无剪辑、无音乐、无解说的特点,能够真实地呈现直播场景,纪实式的直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承担见证意义。比如2021年的《三星堆大发掘》节目,观看直播的大众一起见证了三星堆文物的出土过程,共同感受文物的神秘;而《大象去哪了》见证了云南大象的迁徙轨迹,彰显了我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三、慢直播对媒体融合创新的启示

媒体融合背景下,融合转型是当下媒体发展的必经之路。传统的报道形式、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已经不再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变化。当把视角聚焦于慢直播,央视频在推动慢直播崛起的过程中,慢直播反过来也能为媒体的融合创新提供一些新思路、新启示。[5]

(一)形式创新:提高公信力

央视频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新媒体旗舰平台,利用各种新技术,推出了与传统电视直播不同的慢直播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为大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慢直播为例,央视频通过慢直播让大众了解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打消了大众心中的疑虑,对于提高自身的公信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慢直播不同,传统的电视直播追求的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展开直播,然后向大众发回一线报道。这种直播形式追求的是速度,只要第一时间发出报道,就掌握了话语主动权。但是,在保证速度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媒体为了追求速度,往往不经过核实就开始报道,导致新闻失实,降低了自身的公信力;还有一些媒体只是在事件刚开始的时候进行了直播,却没有持续跟进,导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不刻意追求“快”的慢直播,其在形式上的创新,对于媒体的报道创新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一方面,慢直播具有24 小时不间断的特点,能够向大众展示事件发展全貌,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另一方面,慢直播原生态无剪辑的特点能够保证镜头中所呈现的内容都是真实的,有助于提高媒体的公信力。

对于媒体来说,应该积极探索形式上的融合创新,不拘泥于一种报道形式,在保证报道质量的基础上,可以把传统直播报道和慢直播等新兴报道相融合。比如2021年央视频在报道三星堆文物出土时,除了通过慢直播展现文物真面目,还推出了时间短、风格轻快的“坑里妹”Vlog,以一种全新的报道形式向大众呈现三星堆出土文物的另一面。探索多种多样的报道形式,是当下媒体转型创新的一个新方向。

(二)内容创新:实现舆论主导

当下,自媒体以其新奇的传播形式吸引着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络大众,主流媒体受到自身话语表达方式、报道方式的影响,其影响力、话语权受到一定冲击。

央视频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慢直播中实现了内容融合创新,突出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这一选题的新颖性,解答了大众心中的疑惑。同时,疫情期间,各种各样的谣言充斥在网络中,而慢直播一方面掌握了报道疫情一线真实状态的话语权,从而对疫情防控期间社会中的不良舆论进行了强有力回应,稳定了社会情绪,掌握了舆论主导权;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故意制造恐慌情绪的无良自媒体也是一种有力回击。

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慢直播爆火之后,央视频并没有把慢直播的选题拘泥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而是将其扩大到能够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比如记录三星堆文物出土的《三星堆大发掘》,呈现云南大象迁徙过程的《大象去哪了》,以及直播珠海航展的飞行表演。此外,央视频还推出了各类风景旅游类慢直播,以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实现云看中国的同时也实现了内容上的创新。

注重内容的创新性同样也是当下媒体融合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媒体需要了解大众真正关注的是什么,对哪些事情产生疑虑,或者引发舆论反响较大的事件是什么,媒体应该探寻类似话题以回应大众关切,为自身融合创新做准备。

(三)渠道创新:掌握流量密码

新媒体时代,各新媒体平台兴起,为信息传播拓宽了渠道。与此同时,也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冲击,由于传播渠道单一,受众影响力不断下降,有的传统媒体甚至濒临倒闭。央视频借助慢直播为融合创新提供了一个范例。

央视频联合中国电信推出的《疫情24 小时》,除了在央视频客户端播出之外,在新浪微博、哔哩哔哩等平台同步播出,这样不仅拓宽了慢直播的传播渠道,而且也提高了央视频在各入驻平台的影响力。在珠海航展慢直播中,央视频在直播间呼吁大众把直播链接转发到朋友圈,就有机会获得航展联名文创礼品,同样是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播范围。

截至2022年11月,央视频在新浪微博和哔哩哔哩平台的账号粉丝数量分别达到了392万和264万。通过慢直播的推出,以及央视频自身话语表达方式和报道方式的变化,其已从一个严肃平台转变为一个紧跟时代潮流的平台,粉丝数量不断攀升,真正掌握了流量密码。央视频从传播渠道角度进行融合创新,积极融入各大平台,打造属于自己的媒体矩阵,为其他媒体的融合创新提供了借鉴。

四、新媒体时代慢直播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掌握先进技术,向全景全方位迈进

央视频推出的慢直播栏目充分借助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即5G 高速度、低时延、泛在网、低功耗的特点,加快了慢直播的加载速度,降低了慢直播的传播延迟。

5G技术的出现无疑助力了慢直播的发展,而慢直播的未来发展仅靠5G技术远远不够。可以借助VR虚拟现实技术来增强大众在观看慢直播时的沉浸体验感,增强慢直播的真实性。因此,“可以将新科技应用到报道中,如VR、AR,丰富信息来源,改善受众观看体验。”[6]也可以借助一些辅助设备,比如VR眼镜,从而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扩大议题范围,向民生类议题转换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微博、微信等各大新媒体平台逐渐兴起,与此同时,大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自身责任感的迸发,使得网络上一些关乎大众切身利益的议题不仅能够得到大众自发而广泛的讨论,而且还能够引发相关部门对该事件的重视,甚至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慢直播的议题范围可以向大众真正关心的议题推进。

比如,与大众相关的住房、餐饮、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类议题。拆迁户关心的安置房建造进展情况可以通过慢直播的形式让拆迁户放心,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加快项目进展。在餐饮方面,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我们可以借助慢直播打造长时间不间断记录的透明厨房,让大众吃得放心。在交通方面,通过对早晚高峰进行慢直播让大众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堵车问题,减轻大众堵车时的焦躁心理,同时可以让交通部门根据慢直播所呈现的车流量数据进行统计,从而得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堵塞、尾气排放的问题。

通过对这些民生类议题进行慢直播,不仅可以解决大众真正关心的问题,还可以借此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高大众对媒体和政府的满意度。

(三)创新监督方式,增强民众主人翁意识

随着各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各职能部门不断在网站、客户端或其他新媒体平台开通留言栏目,为大众提供发声机会,拓宽大众的监督渠道,拉近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大众通过网络反映社会事实已经成为常态,责任感逐渐提升。

“慢直播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网络围观,观众即是监督者。”[7]通过无剪辑的画面镜头来展现最真实的场景,以回应大众心中的疑惑,而大众可以通过慢直播来监督项目建设进度等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增强自身的主人翁意识。

比如近年来兴盛的双十一快递慢直播,就是对不同地区的物流转运中心的快递运输场景进行实况直播。2021年的双十一快递慢直播实现了264小时不间断直播,慢直播过程中,大众网购的包裹成为主角,无剪辑多镜头展现了中国智能化物流管理的发展现状。

同时,大众成为快递“云监工”,通过慢直播这种新形式来监督自己网购的包裹。一方面,提升了大众的监督意识,让大众了解包裹是如何到达自己手中的;另一方面,慢直播透明无死角的特点可以提高物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推进物流业技术革新,带动物流经济发展。慢直播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成为日常生活中一种新的监督方式,以获得大众的信任而不断向前发展。

结语

央视频对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进行慢直播以后,慢直播不仅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而且对媒体的融合创新提供了新启示。之后又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慢直播,但同时也存在诸如灾难萌化、泛娱乐化等问题。因此,对于慢直播的未来,在结合新兴技术的同时,要坚守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与此同时,作为慢直播的推动主体,媒体工作者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慢直播议题把关与自身融合创新之间的平衡,以实现共同发展。

注释:

[1]宋璟卉.从“快直播”到“慢直播”谈新闻生态的融合和创新——以央视频火神山、雷神山的“中国速度”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07):95-96.

[2]金曙.从慢直播实践看视频直播生态的融合与创新[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19(01):106-111.

[3]郑蓉,史文静.“媒体—公众”舆论场互动机制的创新——基于“火神山”“雷神山”慢直播的观察[J].传媒评论,2020(10):75-77.

[4]曾抒羽.对慢电视、慢直播陪伴性功能的解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07):62-64.

[5]胡学敏.媒介融合视域下“慢直播”的发展与突破——以火神山、雷神山“慢直播”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8):216-218.

[6]杨雪,王天浩.媒体融合背景下重大公共事件报道的传播创新实践——以央视频《疫情24小时》慢直播为例[J].传媒,2021(06):33-35.

[7]刘国元,徐凤琴.一种新的舆论监督模式:“云监工”——基于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慢直播研究[J].前沿,2020(02):86-9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