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艾迪娜·吾买尔 王红缨
【摘 要】隨着短视频行业的快速发展,主流媒体主动把握发展机遇,积极探索新闻报道的新形式,纷纷入局短视频行业,短视频新闻应运而生。Vlog新闻是短视频新闻的一种新型报道形式,它不仅创新了新闻体裁,优化了新闻内容,还以崭新的形式吸引了众多受众,从而提升了主流媒体的竞争力。本文以人民日报“疫”线Vlog作为研究对象,从内容生产、新闻叙事方式以及新媒体矩阵布局三个方面分析短视频新闻的创新,以期为主流媒体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疫”线Vlog
近年来,短视频因短小精悍、内容紧凑、能够较好地满足受众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的需求,发展迅速。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主流媒体积极探索新闻报道的新形式,主动把握发展机遇,短视频新闻应运而生。“疫”线Vlog便是2020年2月由人民日报推出的关于疫情的Vlog新闻,包括《“疫”线Vlog:人民日报记者探访武汉隔离点》《“疫”线Vlog:人民日报记者采访雷神山首批出院患者》《“疫”线Vlog:火神山医院ICU硬核护士长》等等。“疫”线Vlog新闻是人民日报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积极顺应当下传播趋势、以短视频形式报道新闻、勇于创新舆论引导方式的重要尝试。
一、内容生产创新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紧急状态下,人们迫切需要得知疫情的变化和社会现状,以消除恐慌情绪,还原现场的Vlog新闻成为重要的报道形式之一。主流媒体积极创新,通过将优质内容及时传播给受众,达到缓解社会情绪的效果。
(一)生产主体扩大:新闻记者与普通百姓相对接
以往的现场报道生产和播报,一般是由专业摄像、出镜记者、新闻播报员三方完成。而在“疫”线Vlog系列新闻中,记者直接作为讲述人在现场拍摄Vlog,成为生产者和传播者,通过第一视角带领观众亲历现场,叙述并呈现新闻内容,在具有专业性的同时,更增强了真实性。除了新闻记者外,Vlog新闻还以亲身经历者为传播者,这些讲述者是各行各业的普通老百姓,包括医护人员、志愿者等等。以普通人作为传播主体,使新闻更具有亲和力。
(二)生产模式升级:“PGC”内容和“UGC”内容相结合
新媒体赋权使得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边界变得模糊,受众也可以制作内容成为传播者。在“疫”线Vlog系列中,除了由人民日报记者通过专业的拍摄制作出“PGC”(专业生产内容)视频,还有由医护人员、普通居民和一线工作人员拍摄的亲身经历和自导自演的抗疫故事,这是“UGC”(用户生产内容)视频。例如,《一线夜班女医生上班记》这类Vlog新闻既没有专业的拍摄设备和拍摄技巧,也没有专业的技术剪辑,只是由普通人用手机制作完成。
在“疫”线Vlog系列中,通过“PGC”内容与“UGC”内容相结合,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还可以使内容更加丰富,并提升真实性和时效性。
(三)传播理念革新:优质内容与新形式相融合
在当前快节奏、碎片化信息充斥的媒体环境下,为吸引受众眼球、迎合受众的口味、获取更多流量,部分媒体过度关注热搜,频频蹭热度,摒弃“内容为王”的理念。不管处于哪个时代,“内容为王”永远是媒体需要遵循的准则,只有做到内容优质,才能行稳致远。尤其是作为主流媒体,坚持“内容为王”不仅是为了提升竞争力,还是承担起所肩负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要引导受众正确选择、明辨是非以及学会独立思考。因此不能一味地关注流量热点,而要多生产优质、积极的内容呈现给受众。坚持“内容为王”准则的同时,也要积极创新。比如在“疫”线Vlog当中,人民日报以当下流行的短视频形式——Vlog作为内容传播方式,首先就引起了受众很高的关注度。在内容方面,视角盯住受众需求,关注民众最关心的疫情相关社会民生问题,传递权威信息,缓解社会紧张情绪。通过将优质内容和创新形式相结合,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和引导力。
主流媒体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实践新闻生产模式,不仅能提高新闻的传播力,还能加强舆论引导力。受众在哪里,舆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因此,主流媒体在新闻创新时,要抓住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机遇,推进新闻内容生产的结构性改革,在转型重塑中实现跨越发展,牢牢占据舆论引导的核心位置。
二、新闻叙事方式创新
(一)“硬”新闻“软”处理
硬新闻的概念源自西方新闻学,一般是指内容比较严肃的,与社会、政治、经济等话题相关的新闻。[1]包括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政务活动,科技发明等等。硬新闻的表述方式通常较为严肃、生硬,可读性不强,但因其具有重大而独特的价值,通过“软处理”提升其传播效果至关重要。疫情报道中,“疫”线Vlog利用其内容直观、陈述亲民等特点,将硬新闻“软处理”,全景真实反映现场,大大加强了可观性。不仅缓解了受众的恐慌心理,提升了抗击疫情的信心,还让受众看到了很多富有人情味的新闻故事,获得了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例如,做核酸检测的注意事项、如何正确购买和佩戴口罩等等。
除了“疫”线Vlog新闻之外,主流媒体还尝试了“Vlog+”报道形式。其一,“Vlog+时政报道”。例如,2019年,Vlog的广泛应用让两会报道变得更加生动接地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政部在纪念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发布Vlog报道;2019年康辉出访希腊的“大国外交最前线”Vlog系列等等。其二,“Vlog+重大科技报道”。例如,央视新闻的独家Vlog:长十一海上发射,记者48小时全记录。其三,“Vlog+VR技术”。央视网尝试将VR技术与 Vlog相结合,推出了《VR Vlog丨一分钟速览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现场》,产生了很好的传播效果。除了人民日报之外,央视也通过自媒体记录的方式展示了疫情下的社会民生,抖音号《央视新闻》开辟了《战疫Vlog》专栏等等。
“Vlog+”新闻报道模式,以短视频呈现方式结合简洁明了的语句解说,使内容更加具体形象,便于受众接受和解读。而Vlog新闻试图以新闻来“讲故事”,赋予了新闻生命力。此外,通过做好事物的细节描写,可以让受众有置身其中的感觉,硬新闻变得更加具体平实、生动立体。
当然,硬新闻软處理也要讲度,需要视具体报道类型和内容而定。
(二)浸入式的视觉体验
“疫”线Vlog新闻以第一视角记录现场,让受众有一种浸入式的视觉体验,这与VR技术呈现的虚拟现实不同,它是呈现真实的现实,让受众看到疫情前线最真实的样子。Vlog新闻还会呈现更多的新闻花絮和细节,对新闻内容做有效的补充,使新闻更具有“温度”,更加形象生动。在《记者亲历核酸检测》Vlog报道中,疫情暴发初期,人们对核酸检测的具体流程和做法不大了解,若是单凭文字解释或口头讲解,过于晦涩。在这则报道中,记者通过亲自尝试核酸检测,边示范边讲解,更便于受众理解和感受。
(三)超线性叙事方式
数字媒体的新闻叙事与传统叙事方式不同,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中一点便是超线性叙事。[2]传统新闻的叙事方式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线性叙事,注重5W要素的体现。而在“疫”线Vlog当中,是以叙述者的现场经历为主线,由拍摄的现场、叙述者的自述、叙述者与他人的沟通或采访等多元内容组成,常采用超线性叙事方式。在《记者再访武汉市红会仓库》Vlog新闻中,其叙事是按照记者出发、到达目的地以及在红会仓库参观采访的顺序展开的。而在《火神山医院ICU硬核护士长》中,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而是由许多片段合成,有拍摄记者的叙述、对护士长的采访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片段等等。与传统的“说新闻”不同,超线性的叙事方式会更自然地把新闻呈现出来,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更容易被受众接受。
新闻叙事方式的创新为新闻报道提供一个新的视角,Vlog新闻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引导叙事,不仅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使新闻事实更具体形象,还可以帮助受众有效理解新闻事实。
三、新媒体矩阵布局创新
人民日报通过搭建融媒体矩阵,拓展新闻报道的传播方式和渠道,提高新闻报道的互动性和用户黏度,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提升自身的媒体竞争力。
(一)“两微一端”联合发布
“疫”线Vlog新闻是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能够有效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疫”线Vlog新闻通过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以及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平台多渠道发布信息,能够聚合不同平台的用户资源,提高阅读量,提升传播速度,从而达到“1+1>2”的传播效果。
(二)借助短视频平台发力
Vlog新闻的本质是短视频,其时长都在30分钟以内,而人民日报“疫”线Vlog系列视频都没有超过10分钟。短小精悍的Vlog新闻,满足了受众利用碎片化时间快捷获取信息的需求,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可以充分显现出来。借助短视频平台积极发力,可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有效利用新媒体的社交属性
“疫”线Vlog新闻不仅满足了受众第一时间获取疫情信息的需求,更满足了他们参与互动的需求。这些Vlog新闻可以在微信群、朋友圈分享,受众还可以在视频平台通过评论、弹幕和转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与其他受众一起讨论,获取更多信息。高互动性增加了用户黏度,提升了主流媒体的竞争力。
主流媒体在新闻传播渠道创新方面,在做到及时、可视化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同时,通过渠道整合,以新媒体矩阵布局方式传播信息,提升媒体的竞争力,使主流媒体牢牢占据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C位。
结语
Vlog新闻作为短视频新闻和Vlog的结合体,有效结合了两者的优势。“疫”线Vlog系列新闻是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在特殊时期面对多元复杂的舆论环境,主动顺应新的传播趋势、勇于创新舆论引导方式的重要尝试。作为一次成功的“Vlog+新闻”创新实践,为其他主流媒体提供了实践示范。当然,如何更好地实现短视频新闻的创新发展,使Vlog新闻成为主流媒体进行新闻报道的有效方式,并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各媒体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解决方法。
注释:
[1]邓安能.全媒体时代“硬”新闻如何“软”表达[J].人民论坛,2020(16):122.
[2]王佳航.叙事变迁:技术驱动下的新闻表达重构[J].新闻与写作,2016(06):11.
参考文献:
[1]焦丽萍,朱晓光.主流媒体Vlog在抗疫报道中的实践及价值[J].青年记者,2020(29):61-62.
[2]尹冠琳.“Vlog+新闻”在主流话语传播中的特征分析[J].新媒体研究,2020(10):7-9.
[3]陈晖.以Vlog开辟“两会”媒体融合报道新途径——来自泉州广播电视台“两会”媒体融合报道启示[J].传媒论坛,2020(11):37+39.
[4]陈卓.硬新闻的软表达:“央视新闻”短视频的融合传播[J].视听界,2020(05):98-99.
[5]罗玲.央视新闻新媒体实践创新研究[J].新闻论坛,2020(04):48-50.
[6]黄一铭.Vlog+新闻: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的新尝试[J].新闻论坛,2020(05):56-59.
[7]李天予.Vlog在新闻领域的应用与趋势[J].新媒体研究,2019(21):11-13.
(作者:艾迪娜·吾买尔,新疆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王红缨,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责编:项贤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