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

时间:2024-05-07

包增光

【摘 要】采访是写好新闻的基础,如何成功地采访到新闻对象,直接关系到新闻稿件的内容和质量。人际互动是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往、交流,在新闻采访过程中,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构成了一种角色互动,怎样通过良好的人际互动来完成采访活动?这成为记者的必修课。

【关键词】新闻采访;人际互动

在新闻传播学中,“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从字面理解,采是采集信息,对新闻对象的有效信息进行筛选收集,是一种信息交流;访便是一种人际互动。人际互动(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就是人际相互作用,是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往、交流。人际互动是人们在社会中的基本生存方式,只有掌握了合适的原则和尺度,在采访交流时才能进行良性人际互动,让记者得到具有价值的信息。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除了首要具备的新闻敏感,还要能够游刃有余的进行社会交往,具备社会适应与应变能力,以及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如何在采访中不被人“牵着鼻子走”,驾驭好话题进行成功采访呢?这就需要记者在人际互动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充分准备,让提问有水平

要在采访中提出高水准、有针对性的问题,采访前必须进行充分准备。著名主持人杨澜曾透露,《杨澜访谈录》中每位嘉宾的先期资料梳理不少于10万字,厚厚的文本拿起来如同一本书。编导在咨询相关领域专家后,会做出大量文案,杨澜自己则每个字都必须看过,采访提纲往往是讨论基础上再自己写。这种前期的充分准备让杨澜在人物访谈中游刃有余。采访中了解对象是最首要的事情。这能最大程度避免记者在采访时提出“不是问题”的问题,充分了解对象也让记者和采访对象拉近距离,建立起码的信任和尊重。

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在采访基辛格时,基辛格提出条件,他什么也不会告诉法拉奇。于是一开场基辛格就带着敌意,比如面无表情,还让法拉奇独自站在办公室中间,自己却若无其事地办公,之后又选择坐在高于法拉奇的凳子上制造“居高临下”的氛围,但法拉奇利用基辛格对她曾采访过武元甲的兴趣,成功与他对话,并挖掘出很多不为人知的信息。

当然,不是每次采访前都能有充足的时间来了解采访对象,那么在采访中注意观察便是记者的不二选择。新华社资深记者王景和认为,“最优秀的报道往往来自记者的直接观察”。观察对于写稿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围绕主题或人物进行的采访越全面越细致,写稿时才会有充足的材料供选择。

角色互动,扮演好记者的社会角色

采访时记者需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和职责。记者首先是一个社会人,其次才是记者。《纽约邮报》的摄影师阿巴西面对被推下地铁的韩国男子没有第一时间去救人,而是按下快门抓取新闻,遭到公众抨击。在一些重大事件或灾难面前,记者首先应担负起作为“社会人”的责任,在确定采访对象已经脱险,已经具备采访条件基础上再以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

在遵循了这些之后,采访如何切入呢?要学会与对象从熟悉的话题开始,从身边的细致具体问题入手,对被采访者层层剥茧。采访对象大都是和记者之前没有交集的陌生人,如何和陌生人说话交流,便是记者的必修课。让对象轻松接受采访,并说出真话,需要记者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采访领导干部或著名人物应该不卑不亢,“恭而不近于谀”;采访一般群众要平易近人,采访特殊情绪人群要有特殊处理……新华社记者李尚志曾经在植树节采访邓小平,先前已有其他记者上前直接询问感想,被回答“我今天是来劳动的,没有什么话好讲。”李尚志则拿起一把铁锹上前帮小平同志培土然后成功搭话,问他多久没来十三陵,从而打开了话匣子,成功采访到邓小平。

情感互动,用诚意和尊重沟通

采访中要通过肢体和语言表达亲和力,让采访对象信赖从而接受采访。适当和礼貌的称谓、体贴关心的小动作、对方熟悉亲切的话题,这些都能让对象欣然接受采访。虽然采访是为了能尽可能地获取最多的信息向社会公众传播,但采访时给予对象的人文关怀,在交流中给予诚意和尊重以及必要时的帮助,更是作为一名记者最基本的素养。

杭州《都市快报》记者张姝在《怎样才是一名好记者?》文中说到这样一则故事:“……16个月大的男孩兜宝因脑瘤生命垂危。兜妈的微博感动了全国的网友,北京的几位网友包了辆救护车,接孩子去北京寻求最后的手术希望。我为北京来的司机做杭州向导,当车子即将出城时,我想,留车上做个帮手吧。兜妈发微博说,从杭州到北京的19个小时的车程里,张记者照顾兜宝,也将整版稿子发回了报社。……三个月里,我见证并记录了兜宝一家穷尽为人父母的努力,以及带子求医的艰辛、彷徨与痛苦。……这记录平凡人物精神世界的过程,是采访也是陪伴。”采访在这里不是冷冰冰的记录,而是一种温情的陪伴,一次充满人情味的关注。记者既是新闻的报道者,又是事件的亲历者。

想写出“走心”的稿子,只有沉下身子到具体事件里体会,全程参与见证,写出的稿件才更有说服力。正如央视记者走基层专栏的宣传语:“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就是最好的诠释。为了记录返乡摩托车大军在路上的艰辛,江西日报社摄影记者梁振堂跟随拍摄3对从浙江温州骑行回江西修水的农民工夫妻,全程目睹并体验了农民工们所遇到的危险与不易,用相机记录下每一个难忘的瞬间。新京报首席摄影记者陈杰跨越一千三百多公里,孤身进入腾格里沙漠,拍摄到腾格里沙漠腹地的黄沙黑水。

除了在采访时扮演好记者的社会角色进行良性人际互动,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记者也需要注意人际互动。据统计资料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工作成功率与个人幸福达成率达85%以上,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85%决定于人际关系,而知识、技术、经验等因素仅占15%。对于一个记者而言,产生人际互动的基础也是自身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并且在任意状况下都能做出合理合情的反映,以诚待人,能冷静思考问题,勇敢面对问题,做忠实的记录者。职业的特殊性让记者必须是“社会活动家”,从一个记者的社交圈往往可以判断出他的职业高度和专业水准。在人际互动中准确地找好定位,用心用情与采访对象沟通,为写稿收集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才是一个记者成功采访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滁州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