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安徽省高校文科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07

柴巧霞 朱 文

【摘要】信息素养是衡量人们获取、利用并开发信息等各方面能力与修养的一项指标,它是通过后天的教育逐步培养起来的。本课题组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安徽省高校文科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并不太尽如人意,学生们的信息意识比较模糊,信息能力较为低下,信息道德观念不强。这就要求高校文科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要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文科学生 信息素养 培养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是衡量人们获取、利用并开发信息等各方面能力与修养的一项指标,它并不是先天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逐步培养起来的。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素养不仅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信息素养一词是从图书检索技能中演变发展而来的,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随后许多机构及专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将信息素养的内涵扩展到“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具体而言,信息素养的内涵是个体对信息活动如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等的态度和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方面内容。其中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客观存在的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能动反映,包括信息获取意识、信息保密意识、信息守法意识等等;信息知识是指个体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与作用,具备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信息能力指的是人们从事信息活动所应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的搜集获取能力、分析鉴别能力和综合利用能力;信息道德是指个体在信息的获取、使用、制造、传播过程中应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二、安徽省高校文科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安徽省高校文科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本课题组主要向合肥地区部分高校发放了9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40份。本次调查涵盖了本专科及部分高职高专层次院校的文科学生,即包括一类高校,也包括了二三类院校,可以说所选取的样本是很具有代表性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安徽省文科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不太理想,总体而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信息忧患意识,但信息意识还比较模糊。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意识到了信息对于自身的重要性,部分学生还为自己信息能力低下,尤其是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强而感到忧虑,他们迫切希望学校和社会为他们提供某些计算机软件应用方面的培训。但大部分学生的信息意识还比较模糊,他们不清楚信息素养的概念及内涵。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把信息素养的概念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获取意识不强,信息保密意识和信息守法意识淡漠。虽然部分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信息能力比较低下,但至于如何改变当前的状况,他们没有进行思考也没有进一步行动的打算。

2、学生们信息知识比较欠缺,信息能力普遍比较低下,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单一。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同院校的文科学生在信息能力方面的差异不明显,但高年级学生相比低年级学生的信息能力普遍要强。当学生们遇到问题后,绝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询问老师和其他同学,部分学生会选择上网搜索答案,少数学生选择进图书馆检索信息。在信息检索能力方面,尽管高校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文献检索课程,但效果却不甚理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74.4%的学生居然都没有参加过任何相关培训,他们对于图书馆的功能不是很了解,绝大多数文科学生只知道图书馆有书目查询和书刊借阅功能,部分学生知道图书馆参考咨询功能,但图书馆所提供的其他服务基本不清楚。在数字图书馆和网络数据库的知晓和使用情况上,仅有11.5%的学生经常使用。这种情况在高年级学生和部分重点院校中稍好些,这些学生经常使用中文数据库,初步具备了信息检索的能力。但几乎没有学生了解并使用过外文数据库,除了高校文科学生们认为自己专业上不需要之外,语言障碍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此外检索能力低下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

3、在信息道德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信息道德意识,但这种道德意识还十分薄弱和有限。大部分学生在调查中对于黑客现象和行为都表示反对,少数学生表示极度厌恶,但调查也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信息的处理比较随意,他们擅自改变公用计算机的设置,设置密码,删除部分软件,破坏别人的程序和资料,极少数学生遇到电脑病毒之后甚至选择转发,只有少数学生表示从来没有改动过公用计算机上的相关数据。

三、安徽省高校文科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综观安徽省高校文科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现状,我们认为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各高校对于信息素养的全面性培养不够,大多数学校只强调信息技能培训,对于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培养不太重视;另一方面,文科学生们也只是为了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写作毕业论文才去接触和搜索信息,显得过于被动。针对这种问题,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才能逐步提高高校文科学生的信息素养:

1、加强硬件建设。硬件条件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关键因素,硬件设施过于落后会影响学生们进行信息检索的兴趣。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反映学校的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如计算机数量少、网速太慢、没有安装相关软件等,影响了自己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也有学生反映图书馆馆藏资源有限,许多信息检索不到。这说明部分文科院系尚未真正将信息技术视为推动学科建设的动力之一。因此,加强硬件建设仍然是部分文科高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之一。

2、完善信息素养培养内容。对于高校文科学生,既要开设信息技能培训课程,如文献检索和计算机应用等,也要开设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培养类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们认识到利用各类工具进行信息检索不仅仅是要应付各类考试和考证,更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掌握这种技能。要大力培养高校文科学生们的信息责任感,培养他们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学会抵制信息污染,自觉遵守信息伦理道德和各类法律法规,主动参与健康信息社会的创建。

3、积极探索多种可以促进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和平台。除了开设信息素养类必修课程之外,各文科类高校还应该积极探索各种能够激发学生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类的途径,如分发宣传小册子,举行信息素养类讲座,开展信息素养竞赛,组织各高校间的信息素养类交流活动等。丰富的形式比起单一的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兴趣。

4、高校和教师应将信息素养的培养细化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高校教师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水平,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细化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内外信息检索类任务的布置,培养学生追踪学科发展趋势,养成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方法和途径的目标驱动式教学,是一种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较好尝试。另外,高校新闻专业可以设置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尝试通过网络论坛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网络完成作业的提交与修改,这也是一种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好方法。

5、从宏观层面而言,良好的外部氛围对于提高学生们的信息素养也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社会要提供全面信息服务,而有关部门也应做好信息素养的宣传工作,监督各种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获取利用信息氛围。

总之,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份复杂的任务,高校文科学生的信息培养要以提高信息技能为基础,以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为核心,把信息素养的培养细化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本论文为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文科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8sk480)

参考文献

1、刘秀凤、徐华伟,《高校文科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第8期

2、张意柳,《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缺失与对策》,《现代情报》,2006年第5期

3、胡家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措施研究》,《图书馆学刊》,2006年第1期

4、吴丹,《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基于高校在校学生信息素养调查分析》,《图书馆建设》,2006年第4期

5、钟嘉鸣、刘志辉、祝庚,《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体系》,《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8期

6、邱祖发,《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及培养策略》,《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6期

(作者:柴巧霞 安徽新华学院新闻与广告教研室主任,朱文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会教职工)

责任编辑:周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